新冠病毒感染,会是“新冠感冒”吗?

钟南山老师在一个会议上说:今天的Omicron感染可以算是“新冠感冒”。但很多人不同意。

我们就一起来分析“Omicron感染可以算新冠感冒吗”?

一,从症状角度出发

呼吸道病毒,可以引起两个症状群:

感冒样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痛、低热(或不发热)

流感样症状:发热(高热)、全身酸痛,疲倦乏力,头痛

鼻病毒,经典冠状病毒更容易感冒样症状。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等,更容易引起流感样症状。不过,其实大多数流感病毒感染者还是偏感冒样。

新冠病毒在当下中国,更偏向流感样症状。

但可以预计,这一波全民感染感染后,会逐渐走向感冒样。

这种改变跟既往感染经历有关,也跟良好疫苗的接种有关。

好的疫苗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有症状感染”,但国内灭活疫苗对有症状感染的保护能力不够。

灭活疫苗也就是在减少重症,减少死亡方面尚可接受;在减少有症状感染方面,表现很不好。尤其是最后一次接种,离当下已经远超6个月了。

相对来说,重组蛋白疫苗等更好疫苗在减少“有症状感染”方面会更好。

未来的新冠病毒感染,多数会是感冒样,少数可能是流感样。

500

感冒样,还是流感样,这因人而异,因疫苗而不同……

二,从死亡率的角度来看

如果不考虑症状,从死亡率角度来思考-----请注意不是病死率。当下的Omicron肯定不是流感,更不会是感冒。

目前看,既往感染+老一代新冠疫苗,Omicron所致的死亡率超过流感。

过去14天(12月3日-12月16日),香港平均每天新冠死亡23.9人。

此前我计算的香港11月27日-12月10日的14天里,平均每天死亡18.8人。

而香港流感季的死亡率高峰是:平均每天死亡3.6人。

这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香港平均每天死亡人数在增加,且远远超过流感死亡率。

500

香港12月3日-12月16日的死亡人数

钟南山老师用病死率来说事,这其实并不合理。

实际上,这是忽视了≥80岁人群的超高病死率。

因为普遍人群的病死率偏低,不等于≥80岁人群的病死率偏低。

在≥80岁人群超高病死率下,让整个人群的新冠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哪怕是老一代疫苗的保护效能佼佼者,比如辉瑞、莫德纳。也没能把≥80岁人群的病死率压到足够低。

就如此前所述,香港新冠死亡的主要年龄段是≥70岁人群,尤其是≥80岁人群。

其原因在于,70-79岁,≥80岁的两个年龄段的病死率偏高。

老一代疫苗下,哪怕接种4针(12月14日汇总),其病死率也是不可接受的。

70-79岁:0.11%(科兴)、0.07%(复必泰)

≥80岁 :1.35%(科兴)、0.72%(复必泰)

500

可以发现,跟上一次我讨论时,科兴跟复必泰的差距在缩小。但,两者的病死率都在上升。

香港12月7日时的数据

70-79岁:0.07%(科兴)VS (复必泰)0.04%

≥80岁:1.27%(科兴)VS (复必泰) 0.57%

可以发现:

70-79岁:0.07%(科兴12月7日)VS (科兴12月14日)0.11%

70-79岁:0.04%(复必泰12月7日)VS (复必泰12月14日)0.07%

≥80岁:1.27%(科兴12月7日)VS (科兴12月14日) 1.35%

≥80岁:0.57%(复必泰12月7日)VS (复必泰12月14日) 0.72%

500

随时间推移,无论是科兴疫苗,还是复必泰疫苗,都呈现明显的保护率下降。

≥70岁人群是构成了死亡的主流人群。而要减少新冠死亡,就必须减少他们的病死率。

好在,新一代含Omicron病毒抗原的多价疫苗能进一步压低病死率。

来自美国的数据显示,它能进一步降低整个人群的死亡率(请注意是死亡率)。

对于含Omicron病毒抗原的多价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我们可以看看美国CDC的数据:

未接种疫苗组为1.32/10万,

接种老一代疫苗组为0.26/10万,

接种了二价疫苗组为0.07/10万。

未接种疫苗者的新冠死亡风险是接种二价疫苗者的14倍。

接种老一代疫苗的死亡风险是接种二价疫苗者的3.7倍!

500

二代疫苗的保护效果

所以,如果按照死亡率推算,我认为新一代疫苗推广后,新冠病毒感染可以名副其实得变成“新冠感冒”。

病死率=死亡人数÷发病人数

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口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