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这些野菜已经把菜市场占领了
南方的春天最是烦人,雨总是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常常半个月都不能看见太阳,虽说下雨烦人,但是这阴雨连绵的天气里总是有些盼头,这盼头便是菜市场里刚刚采摘绿油油,脆生生的新鲜野菜了。
荠菜
荠菜虽是野菜,在汪曾祺老先生的家乡是可以上席的,在宴席开始前,会先摆上8道凉菜供客人食用,若是到了春天,这八道凉茶中必定会有两道应景的时令小菜,其中一道就是凉拌荠菜。
凉拌荠菜,做法并不复杂,按照汪老先生的描述:“只需将焯过水的荠菜切碎,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油酱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匀。”荠菜入口时的清香是任何蔬菜都无法比拟,怪不得北宋文学家也曾赞叹道:“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羽
”。
懂吃的食客们每当到了立春,一定会去田间地头寻一寻荠菜的踪影,将采摘下来荠菜洗净焯水后,或凉拌菜、或包春卷、或作汤圆或饺子的馅料。
不过这是大部分人的吃荠菜的方式,于我来说,最爱的永远都是母亲做的那碗荠菜豆腐汤,小时候爱挑食总不喜欢这些绿叶菜,但唯独对这碗荠菜豆腐汤一点也不排斥,首先这荠菜一定要在未开花之前就采摘下来,这个时候的荠菜才是最新鲜的,至于豆腐,按照我们家的习惯喜欢用嫩滑的内酯豆腐,当白嫩的豆腐嵌在翠绿的荠菜汤里,按文化人的叫法那便是翡翠豆腐羹了。
香椿
香椿上市的时间特别的短,每年也就2/3月份的时间能在菜场里看到香椿的身影,不知道是否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作为春天里限定的时令菜总是要比其他蔬菜贵上许多,即便如此,吃货们依旧趋之若鹜。
有人说香椿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食物,终其原因自然是它自带的特殊香气,有人喜欢有人却不喜欢,从前的我就是不喜欢香椿的人,但说来也奇怪,虽不爱闻着香椿的味道,但是用它来炒鸡蛋却一点也不排斥,紫红色的新鲜香椿用水焯过瞬间变成绿色,将其切碎和打散的蛋液一同放入热锅中翻炒片刻即可出锅,此时的香椿经过高温热油的刺激,香味也就更加浓郁了,嫩滑绵密的鸡蛋和香椿略有些粗糙的口感一搭配,倒也是一个极其美妙的味觉体验。
除了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也是一道经典的香椿菜,这也是北方最常见的吃法,将口感略粗糙的北豆腐焯过水切成小块后,和切碎的香椿搅拌在一起,倒点香油,撒点盐搅拌均匀,整齐码在盘子里,白白绿绿的甚是美观,再加上油脂气的香椿味和豆腐的清香混搭一起,欣赏它爱它之人自然是爱不释口,久久回味。
马兰头
马兰头在北方并不常见,却是长江一带常见的春天野味。每年立春,气温还未完全回升之时,在田间地头间的马兰头才刚刚冒出头,按奈不住的吃货们早已闻风而动,跨上篮子带上各种装备,不辞辛苦奔赴郊外挖马兰头去,就为了解一解馋了一个冬天的口腹之欲。
越是吃鲜的食材,处理起来越是要有耐心,马兰头当然也不例外,未经过沸水焯过的马兰头总带着不讨人喜欢的苦涩味,焯水这个步骤是一定不能少的,这个时候的马兰头才会变得清嫩可口,若你没有太高超的厨艺也不要担心,只需买上一些香干切碎,倒上少许芝麻油搅拌均匀,入口时的满口清香定能让你吃出“洵美草木滋,可以废粱肉”的感觉来。除了凉拌,也可按《随园食单》里的做法
“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想必也是另一番风味吧
豌豆苗
小时候读《诗经》常常会读到“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那时候并不知道诗经里的“采薇”说的就是豌豆苗(薇指野豌豆的嫩苗)。茎枝细软如丝,叶片青如翡翠的豌豆苗,相比较于其他的野菜来说,少了些许野性倒多了几分温柔醇厚。
用豌豆苗汆汤可得爽滑的口感,若用蒜末清炒,则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被蒜味抢了风头,反而更多了一丝野生的清香。
野蒜
野蒜的学名叫薤(xiè)白,可入药,也可做菜吃。用野蒜入菜前,首先得经过颇为麻烦的处理过程,除了要清洗外,还需仔仔细细的将野蒜根和须处理干净才行,光是这去根去须的步骤就能花上好大功夫,总之想要吃到野蒜的美味,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野蒜的气味浓烈微辛,最适合和腊肉这样有些油腻的食材搭配在一起,
即解了腊肉的油腻,又激发野蒜辛香气。
有些人总懒于处理,索性将野蒜的根部切下,直接蘸着辣酱或甜面酱吃,稍讲究一些的人,则会将根部用盐或酒糟腌制,让时间赋予野蒜脆爽的口感,想吃的时候再拿出一些来当作佐粥小菜,随心所欲也不用眼巴巴地等到来年春天,何乐而不为呢?
互动
你们都喜欢吃什么野菜呀,
什么做法最爱!
图片 |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 | 白哈哈
编辑 | Da
手绘 | Cotton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