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会不会重复感染?

关于“大部分人长时间不会重复感染”这个说法,这个长时间有多长?是一两个月,还是半年,还是一年?

不说清楚有多久,就说一个长时间,很容易产生误导。

关于重复感染,可以看一下国外的数据局。

丹麦官方的数据统计显示,当前丹麦“日新增再感染率”高达48.5%。

下图是丹麦官方统计的疫情数据。

500

上图显示,丹麦12月8日新增1637例感染,其中初次感染842例,再感染795例。

这个日新增再感染率高达48.8%。

这是丹麦官方统计的疫情数据。

感染奥密克戎后,会产生该变异毒株的抗体,确实会在半年到一年时间里,比较难再感染该变异毒株。

比如说,你感染了奥密克戎BA.5,那么你确实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BA.5”。

但问题是奥密克戎变异速度太快,你感染奥密克戎BA.5后,仍然有很大概率会感染BQ1.1和XBB等新变异毒株。

而媒体在这里,很艺术化的偷换了一个概念。

就是把奥密克戎的特定变异毒株,隐去,直接使用“奥密克戎”。

给人感觉是,不管感染奥密克戎什么变异毒株,都能免疫其他变异毒株。

这个结论显然是错的。

奥密克戎已经感染一年了,奥密克戎超强传染性,所以奥密克戎目前的感染基数是远大于德尔塔和原始毒株。

年初的再感染数据,很大一部分是在德尔塔基础上再感染。

但目前新增的再感染人数,很大一部分是在奥密克戎基础上再感染,而非在德尔塔。

下图是以色列的再感染曲线。

500

如图所示,随着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的出现,近期再感染曲线明显上升。

现实数据,已经证明奥密克戎不同变异毒株之间,是有概率可以重复感染的。

下图是国外有人根据各国官方疫情数据,统计的各国再感染率。

500

从图中可以看到,今年世界各国的再感染率都普遍处于快速上升的过程。

各国这个再感染率,是普遍超过25%了。

而且考虑到,国外因为大量无症状感染者是不会去主动核酸检测,基本就是感染了新冠也不知道。

有可能,有人第一次感染是无症状,所以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已经感染过,然后第二次感染的时候,出现了症状后,他就会上报自己是初次感染,而不是再次感染。

所以,实际的再感染率,应该比世界各国公布的要高很多。

因此,事实和数据已经说明了,重复感染并不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是在当前奥密克戎不断变异下,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

其实,在去年11月奥密克戎刚被发现后,在去年12月,印度也出现大量专家称,奥密克戎是天然疫苗。

然后这些印度专家,在今年世界疫情的大量数据面前,早就已经被打脸了。

因为今年,国外躺平的国家,都有大量的数据,已经说明奥密克戎大规模传播后,仍然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并且仍然会造成大量超额死亡数据,这个我之前已经分析过很多相关数据,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是没想到,我们的专家,居然还会去步印度专家后尘,把印度专家一年前走过的坑,给重新走一遍。

一年前,印度专家说奥密克戎是天然减毒的活疫苗的时候,其实还可以理解,因为当时关于奥密克戎的数据还非常少。

但现在都过去一年了,国外那么多关于奥密克戎重复感染的数据和研究。

还说感染奥密克戎后,不会重复感染?

(2)重视不等于恐慌

我是一直认为,不管我们是基于什么目的,去输出观点。

但实事求是,应该是最基本一个原则。

然而,现在的舆论场上,实事求是的原则已经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之前为了呼吁放开,去过度渲染奥密克戎无害,也就算了。

但现在已经实质性“放”的情况下,还要这样没有限度的去渲染奥密克戎无害,去麻痹民众对奥密克戎的重视。

结果就是,越来越多人,真把奥密克戎当做感冒,甚至当做疫苗,就不去戴口罩,这只会短时间内感染的人数更多,导致我们要付出的代价更大。

难道这些专家和媒体,非要我们所有民众出门都不戴口罩,都要不把奥密克戎当回事,他们才满意吗?

从一开始说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到后面说连流感都不如,再到现在说感染奥密克戎跟打疫苗一样,甚至还有人说奥密克戎是益生菌。

打着减轻民众恐慌的旗号,也不能这样不顾事实,去过度渲染奥密克戎无害。

这反而会加剧民众在遇到威胁的时候,更加恐慌。

其实这样的危害性是已经显现了。

我们周围肯定都遇到过这样的人,让他戴口罩,他随口就怼你一句,“专家都说了,只是普通感冒,感染了也没事”。

结果这样的人,感染后,出现轻症,比如出现高烧、嗓子如同刀割,马上就慌得不行,“不是说只是普通感冒吗,怎么这么严重?”

就会导致一开始轻视的人,更容易在出现轻症后,去要求住院治疗。

北京今天公布了一系列发热数据,还是值得参考。

12月11日,单单这一天,北京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

500

此外,12月5日到11日,这一周的时间里,流感样病例是1.9万人。

也就是说,流感一周的病人,还没有一天发热门诊的就诊患者数量多。

也就是说,这些剧增16倍的发热人群,并不是因为流感。

此外,北京120急救电话呼入量急剧增加,12月9日达到高峰,24小时呼入量3.1万次,达到常态时的6倍。

这些数据,都在跟我们描绘,当前北京疫情的一个实际情况。

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当前的疫情数据,已经不是太有参考意义。

也只能通过这些比较细分的数据,去管中窥豹了。

有时候也不得不感慨,人类确实是不太容易长记性。

外国曾经走过的弯路,我们现在似乎也在实际上趟一遍。

之前我说,我们应该摸着躺平国家屁股过河,多观察一下欧美的疫情数据,去提前规划,提前规避国外走的一些弯路。

结果,我们这一“放”,比海外地区“放”得更彻底。

香港现在防疫政策,都比我们要严格了。

我最不理解的是,海外地区,在放开后,面对第一波疫情,很多还会出台“强制口罩令”。

结果,我们连“强制口罩令”都没有。

甚至还有大量的专家、媒体,不断在我们舆论上,渲染奥密克戎流感论、无害论,甚至出现奥密克戎疫苗论,还有把奥密克戎当益生菌。

结果,让一大堆人,真不把奥密克戎当回事,也完全就不戴口罩了。

戴口罩是最基本的一种防疫手段,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成本最低的防疫手段。

下图是很直观的表达了,戴口罩对防疫的有效性。

500

戴口罩不单单是保护我们自己,更重要的是,强制戴口罩,可以让大量潜在的无症状感染者,大幅降低把病毒传染给别人的概率。

所以,要想压低感染曲线,在第一波疫情里,强制要求在公共场合戴口罩,是非常有必要的。

之前严格防疫,大家觉得影响生活、影响赚钱,生活压力大,所以呼吁放开,这些都可以理解。

但戴个口罩,不至于影响大家生活,影响赚钱吧?

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出门戴个口罩,我认为是大家都应该在这个冬天自觉遵守的。

而且,在大冬天戴个口罩,也不会说不方便,但连口罩都不愿意戴,这会导致当前疫情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

(3)重复感染的风险

再说说重复感染这件事情。

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警惕的现实风险。

而不是专家说的“大部分人长时间不会重复感染”。

因为我们相比放开国家,目前反而重复感染的风险更大。

这是因为,当前全世界同时流行着几十种变异毒株。

这是过去一年奥密克戎持续变异后的结果。

但海外国家,还有一年的时间缓冲。

比如,年初普遍流行奥密克戎BA.2,夏天普遍流行奥密克戎BA.5。

现在普遍是流行XBB和BQ1.1这两大系列的子孙毒株。

也就是说,不同变异毒株大流行,间隔会有2-3个月时间。

但我们现在等于是同时面对这么多变异毒株。

比如说,当前北京流行的毒株是BF.7,广州流行的毒株是BA5.2。

而目前国外主要流行的,是XBB和BQ1.1。

关于这个BQ1.1,顺带一提,最近有一个所谓地狱犬的外号,这个是比较危言耸听的,我这里也要说明一下。

BQ1.1,目前并没有展现出毒性显著高于其他变异毒株,毒性整体是跟其他变异毒株差不多的。

美国流行BQ1.1系列,也有两个月了,并没有看到美国新增死亡人数有显著增加,还是保持在过去大半年比较稳定的每天300例左右的新增死亡人数。

此外,日本夏天和当前这波疫情,都是BA.5作为主流毒株,并不是BQ1.1引发的,虽然BQ1.1有可能成为日本接下来的主流毒株,但目前还不是。

所以,BQ1.1本身,是没啥好焦虑的。

但奥密克戎本身变异速度过快的问题,是需要重视的。

500

如上图所示,BQ1.1是最右侧的变异毒株。

而我们国内比如广州正在流行的BA5.2,跟BQ1.1,隔了有两代变异毒株。

这意味着,现在感染了BA5.2之后,如果BQ1.1后面也在国内流行起来,那么仍然有很大可能出现重复感染,这个间隔时间并不会太长,不是专家说的“很长一段时间”。

专家说的“很长一段时间不会重复感染”,是指你感染了BA5.2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感染BA5.2,但你可能会再次感染上BQ1.1,或者XBB。

现在国外比较流行的BQ1.1和XBB,这两大系列毒株,基本都可以对BA5.2和BF.7,产生重复感染。

这意味着,我们国内这波BA5.2和BF.7的疫情过后,可能很快会有BQ1.1和XBB引发的新一轮疫情。

奥密克戎在疫苗这个选择压下,目前比较确定的变异方向,就是免疫逃逸能力。

所以,重复感染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我们不能把眼睛遮起来,就认为问题就不存在了。

那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本来我们是可以通过压低感染曲线,来降低重复感染的频率。

但现在这样会让我们面临的重复感染风险更大。

结果,我们舆论、专家不去提醒民众重视这样的风险,加强个人防疫。

还这样片面的去说“很长一段时间不会重复感染”。

专家这样做,也只是在透支自己的信誉和声望罢了。

比如,要是明年我们出现大量人重复感染现象的时候,那到时候人们肯定会把怒火,指向那些说“很长一段时间不会重复感染”的专家和媒体。

那么我们的专家和媒体,公信力就会再次受挫。

这只会加剧我们舆论的混乱。

我们习惯报喜不报忧,不擅长预期管理。

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搞片面化、极端化宣传。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感染,网络上也有很多感染人的一些现身说法。

有人阳了之后,也就是流流鼻涕,症状很轻微。

但也有人阳了之后,发烧40度,嗓子如刀割,全身酸痛。

所以,阳了之后,症状如何,这个是因人而异的。

但如果不断重复感染,总会有中招的时候。

虽然99%的人都可以在7天左右的时间里“自愈”,但只要体验过“轻症”的人,都说绝不会再想体验一次。

那么亲身体验过“轻症”的人,肯定就会乖乖的出门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不要觉得感染过了,自己就免疫奥密克戎了。

我看到网络上还有一些段子说“早阳早好”,这都是很大的误区。

我最近几天在网络上看来看去,只有一名专家说了“尽量晚感染少感染”,也说了奥密克戎更容易导致再感染。

500

所以,想多体验几次“轻症”的人,可以尽管去感染,这个谁也拦不住。

但我们如果不想遭罪,还是得做好个人防护,尽量晚感染、少感染。

其实,如果奥密克戎只感染一次,就能免疫,不会再感染的话,我也觉得奥密克戎的威胁也比较有限。

但奥密克戎最大的杀招,还是在于超强变异速度和免疫逃逸所带来的重复感染。

以及短时间内重复感染,对人体免疫系统所造成的负面作用,容易让人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其他病毒,放大其他病毒的伤害。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在当前形势,仍然要做好个人防护,不是为了永远不感染,那样不现实。

但我们还是得尽量晚感染少感染。

这样日积月累后,我们可以比其他多感染的人,获得比较大的身体健康方面的优势。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