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315:暗黑奥斯卡颁奖即将开始

500

我们现在一年的生活,大概就是围着两场晚会展开的。

一场是春节联欢晚会,一场是“3·15”晚会。

从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始,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第36个年头。

500

这场虽然没有大牌明星参与,但是却惊心动魄的晚会,就是一场暗黑奥斯卡,到底“花”落谁家,到底谁会被点名,谁又会陷入“生死劫”呢?

关于这个悬念,很多人抱有多方期待。

比如说:琳琅满目不知真假的校外教育、在线教育。

比如说:让人烦透顶又无可奈何的个人信息泄漏问题。

还比如说:互联网数据造假。

但舆论呼声最大的,还是下面这几类消费安全问题。

它们依然危害极大,可年复一年却一直高居榜位,经久不衰。

500

汽车的质量安全

中国的汽车销量,已经连续8年占据世界第一。但伴随而来的,是汽车的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于是,每年的“3·15”前后,都成为了汽车品牌的公关能力大秀场。

500

(汽车行业内部的“315”公关图。)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3·15频频在曝光汽车安全问题:

路虎变速箱故障频繁、锦湖轮胎原材料掺假、大众DSG变速箱行驶中动力消失、大众途锐发动机进水、东风本田CRV发动机隐患……

这一个个爆出来的问题,直指生命安全,让人看得心惊胆战。

但汽车行业安全问题怎么样了呢?

2019年,“沥青门”事件又一次把一汽大众推上了风口浪尖。

6名受害者实名举报,他们在购买了国产奥迪汽车的几年里,相继患上白血病,有的已经死亡。

受害者痛苦地发言质问:我攒了半辈子钱买了一辆车,却让自己患了癌?我做错什么了?

500

其实, 在2013年的“3·15”晚会《豪车里的怪味》就曾曝光,部分奥迪车使用的隔音、减噪片中含有70号沥青成分。

 

500

而沥青是煤焦油提炼后的残渣,含有大量国际卫生组织标明的一级致癌物质。

500

但之前的曝光并没有引起一汽大众的足够重视,仅仅6年,就再次发生如此惨痛的悲剧。

可一汽大众却一直强调,他们使用的是 “改性石油沥青阻尼片”, 一句 “上帝造人都有瑕疵,更何况车呢?”,这是对生命何等的怠慢。

当他们在千方百计推卸责任的时候,可曾想过这7年来,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孤儿寡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们的生活又何以为继?

但在赤裸裸的事实面前,他们的责任无法推诿。

我们也期待,这场2019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开年大戏”,可以看到一个较好的结局。

500

电商问题

除了汽车问题,还有电商行业,近些年也高居投诉量榜首。

500

500

电商行业被投诉的内容排名,依次为:电商活动问题、消费返利骗局、质量问题、售后问题、发货问题、退货退款问题、订单问题、假货、虚假宣传、价格问题。

虽说假货问题已经遥遥落后,但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度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层出不穷。

make up for ever,是1984年诞生于巴黎的彩妆品牌,它有一个特别美好的中文翻译:浮生若梦。

2017年2月,make up for ever中国区电商官方旗舰店——玫珂菲天猫店,在“微淘签到送粉底”活动中,因为多次修改活动规则,遭到600多名消费者投诉。

500

而在2018年 1月23日,该店又颁布了新的活动规则:

累计签到7天即送新品水粉试用装;累计30天送新品价值460元的水粉霜正装。

而且特意标明:满足活动要求就送,不是抽奖活动。

当时就有人质疑,是不是把快过期的产品拿来做活动,但客服说是品牌方“有钱任性”。

500

然而活动刚发布了半个月,“有钱任性”的规则就改成了“有机会获赠”,几天后,又变成了“限量抽奖”

500

可签到说明依然使用最初的“连续签到即送”字样,招揽关注。

这就窝心了,你几个意思?欺骗完我的感情,还要侮辱我的智商吗?

一名消费者说:“知道这个活动时,该店只有70万人关注,到现在已经接近99万。这事情说小了,是店大欺客,说大了就是商业欺诈。”

还有人评论:真想不到,一个国际知名品牌,也会耍赖。

遇上这样的情况,我们确实可以去工商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找消费者协会维权,但是结果如何呢?似乎只能不了了之的等待。

这样的促销事件,在电商界并不是特例。

深圳优库速购,就曾虚假宣称返利,涉嫌欺诈800余万。

还有很多商家的特价商品,需要凑够消费金额才发售,往往到了发货时才和你讲,他们已经缺货了。

500

人人都怕麻烦,真正较真的人并不多,于是消费者就被绑架着,购买了一堆自己并不需要的产品。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这些看上去都不大的事件,点滴汇聚在一起,就是大江大河。

所幸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已经开始施行了。这部法律能否对电商欺诈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还需要拭目以待。

500

对老年人的欺诈

骗子们对老年人的欺诈,从保健品讲课传销,到电信诈骗,上升到了现在的3.0版本,收藏品诈骗。

近日,江苏省警方,破获了一起这类的诈骗案,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受害者逾千名,主要都是老年群体。

骗子们先是用一些免费礼品兑换券吸引老年人,然后再亲切地和老人们聊天、唠家常,打感情牌,摸清老人底细,有钱、缺少关爱的则重点关注。

500

2017年,82岁的庄爷爷在推销员的怂恿下,瞒着儿女,花了27万元购买了钱币、字画等藏品,坐等升值。

听说藏品涨了好多倍想出手时,却被告知“要排队”,如果升级到钻石会员就可以优先出手,于是,他又花了 6万元升级。

没过多久,他又接到工作人员电话,说钻石会员可以享受申购限量级藏品的资格,庄爷爷再次投入了13万。

骗子们就像吸血鬼一样,一步一步有计划地压榨着老人们的血汗钱、养老钱。

老人们有的因此和儿女反目,有的明白被骗以后,承受不了,得了精神分裂。

谁都有父母,谁也都会有老了的那一天,把老人的钱骗去挥霍,可以说很丧尽天良了。

500

那么,对于老年人而言,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他们贪图小便宜吗?

当父母老了以后,辨别真伪的能力就下降了,同时,他们总想帮孩子些什么,也会想自己走了以后,能给孩子留下点什么。

是他们的善良和慈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要杜绝老年人被欺诈,作为子女,关爱父母是一方面,同时,我们也希望能看到强大的惩治力度。

就像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张茅局长所说:让假冒伪劣制造者付出付不起的成本。

如此,看谁还敢轻易触碰法律的底线。

500

儿童食品安全

我们可能都记得一个新闻,一个妈妈做微商,天天直播六岁的女儿吃她卖的炸鸡腿,女儿吃得很香,妈妈的生意也很好。

可是好景不长,没想到才6岁的女儿居然来了大姨妈,去医院检查,是身体激素紊乱,导致早熟。

孩子到底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儿童食品安全问题,如磐石一般,压抑在每个父母的心头。

尤其是在各个小学周围,那些没有任何质量安全标准的“五毛食品”,是儿童食品中最大的隐患。

500

口味新奇,价格便宜,色彩艳丽,这些“五毛食品”像毒蘑菇一样,诱惑着孩子们。

然而,能够做出好口感,成本又低廉的唯一途径,就是添加各类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防腐剂长期食用,就会损害肝脏和神经系统。

儿童身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排毒能力差,对健康更加不利。

2014年4月,四川省达州市8名孩子吃了学校周围摊贩出售的“五毛食品”,1死7伤。

不久前,两名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江西儿童,贪恋五毛零食,导致口腔溃烂、无法进食。

其实不用多说,儿童食品安全的例子,不胜枚举。

有句台词说得真好:光是活着,就已经很难了。

而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样才能得到保护?

500

作为中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桥头堡,央视的“3·15”晚会,从1991年到现在已经办了28届。

这些年来,很多消费陷阱经由“3·15”的曝光,产生了一系列连锁整顿效应。

它不仅对不法企业能够起到震慑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种社会公信的力量,我们愿意相信,这个发声的窗口,可以一步步推动相关法律的完善。

500

但是,对“3·15”晚会不满意的声音也一直都有:

“我自己关注的内容,晚会从来没播过。”

“我感觉晚会就是抓小放大,避重就轻。”

“我感觉晚会,没有深度,没有触及到商业犯罪的本质。”

可见,指望一场晚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指望一场晚会挽救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也是不现实的。

其实从1992年敬一丹去安徽报道个体的热水器质量问题,导致用户死亡,到2018年,一曝光就是山东枣庄假冒饮料行业的生态链,“3·15”晚会,已经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犀利了。

但是,关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能只倚靠一场晚会,还需要每一个人的重视与参与,需要整个“打假”机制的不断健全。

比起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我们更期待的,是“天天都是‘3·15’”。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