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是职业,便宜的是看客
【首发于公众号“夜语春秋”】
如今在网上,我们总能听到这么一句话:“高尚的不是职业,而是人。”
这话是不听着特以人为本,特公允?
确实啊,没毛病,树有枯枝家有坏人,这谁都避免不了。
但问题在于,谁们家会放着树上全是枯枝,家里都是坏人?不会吧。
更重要的是,这句话背后的深层逻辑是:大家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并不比我高尚,我也并不欠你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网上某些人动不动就提出“与其弄那些不切实际的赞美,不如专注于提升他们的待遇”这种论调的核心原因。
这话是真话吗?
是真话。
但更怹萱是废话。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给多少是够。
有句话叫“能讲货价,莫讲人价”——我去买一条毛巾,十块钱我嫌贵,店家八块钱卖我,不影响这条毛巾使用;可要是我去搓背,嫌二十太贵就肯给十块,那我不但享受不到二十的服务,很可能连十块的服务都享受不了。
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没办法绕过去的一个问题就是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能用钱来解决。但讽刺的是,现在不管是什么介绍英雄或者正面人物的视频底下,总有看客们要提一句,“我就关心他们后来怎么样了”,要不就是“还是要提升谁谁谁的待遇啊”,就总是要摆出一副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态度,仿佛只要钱给够了让哥斯拉扶着巴尔坦跳钢管舞都行,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打个比方,一个馒头,五毛钱,我在你吃饱的时候给了你一个馒头,那这个馒头就值五毛钱;但你要是快饿死了,没有我这个馒头你就得改名无名氏,你要还觉得这个馒头就值五毛钱,那只能证明您颇具有散黄卵的蛋交气质。
在这两件事中间,馒头的价值有变化吗?没有。那变化的是什么?是馒头上的“附加价值”——在你快饿死的时候,我给你的那个是馒头,也是你的命,你要是觉得这个馒头就值五毛钱,那不是馒头只值五毛钱,那是你的命就值五毛钱。
所以,是那些“职业”的从业者需要“高尚”吗?
是吗?
不是啊——需要他们高尚的,不是他们,而是咱们,而且更重要的是,说这句话的人弄反了一个根本的逻辑就是:一定是先有高尚的职业,然后才能吸引高尚的人去从事这些高尚的职业,而不是先有高尚的人,再有职业因为高尚的人去从事而变成高尚的职业。
你看谁需要汽修电焊必须救死扶伤的?
谁需要货车司机必须教书育人的?
没有吧?
可人们为什么需要那些职业“高尚”?
因为职业若不“高尚”,代价必然“高昂”——如果要用金钱来衡量的话,绝大多数人根本就给不起那个价。
你父母的健康,值多少钱?
你自己的安全,值多少钱?
你儿女的未来,值多少钱?
别跟我说以上这些就值你掏过的住院费所得税学杂费,说真的,我不信。马克思曾经说过:布尔乔亚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但布尔乔亚敢把一切转化为基本的金钱交易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掌握着金钱,但那些看客们呢?里面又有几个能达到布尔乔亚水平的?
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荣誉”这个概念?其本质说白了,就是因为对方的贡献已经远超你能付出的物质价值,所以必须赋予其精神价值以示“补偿”,结果看客们上来就直接开始舍本逐末,抛弃掉自己能付出的最大价值,反而开始鼓吹用金钱解决一切问题。
结果怎么样?
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结果就是看人下菜碟,结果就是谁钱多谁有理——只要我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职业操守?开玩笑,你们都不信的玩意,凭什么要我遵守。
不服?那就憋着——反正你没辙:你说你连用资本解决问题的资本都没有,你哪儿来的资本帮着那些原本高尚的职业褪去光环?以前那么捧着都有坏人呢,你现在直接把它跟你拉平了,能有什么好结果。
我之前在和新冠躺平派对线的时候曾经说过:你连菜都抢不到,你怎么就有自信能抢到ICU。倒是不知道那些看客们都有没有看过牧人和樵夫聊天的故事,反正最后啊……
谁没干完活,谁饿肚子,谁自己心里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