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胖东来,和风细雨保时捷,媒体监督企业不能太双标
“破坏营商环境”,这是一些媒体在处理一些涉及企业的新闻舆情时最喜欢说的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句话成了为一些企业开脱的极好理由。特别是在所谓的后疫情时代,不少媒体把一部分他们喜欢的企业奉若“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一旦出现这些企业的负面信息,生怕冤枉了“好人”,于是就总有人比挨了骂的企业们更着急辩护。
但奇怪的是,部分媒体和媒体人面对不同的企业,却会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令人费解。
最近,两个知名企业成为了网络舆论现象中的鲜明对比,一个是胖东来,一个是保时捷。
胖东来因为源于彩礼、啃老等话题上的大胆表态,成为了媒体群起而攻之的目标。在微博上,诸如“请胖东来去除爹味”这样的词条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客气一点的表态,或说胖东来是在好心办坏事,好的出发点但做法欠妥;进攻性再强一点的表态则是,胖东来违法、胖东来爹味重、胖东来没资格管理员工的私生活,越界了;更极端的,在某些媒体的评论区,甚至出现了“就应该把胖东来批倒批臭,倒闭了才好”的言论。
很奇怪,这个时候,怎么没有“破坏营商环境”的担忧了?
如果说,仅仅只有胖东来这一件事在互联网舆情中上下翻飞,可能相关的话题就像射出去的子弹,迟早会落地,过几天人们也就忘了。但是偏偏这就是事情的不可预见性,知名车企保时捷也被冲上了热搜。
我观察了这两天关于保时捷事件的新闻,看到了一些细节。例如,保时捷方面叫了货拉拉,但没有支付600元的货款,并且转头举报了涉事的司机师傅,导致其账号被封。令部分网友愤怒的是,根据媒体消息,保时捷方还有动手打人的行为存在。
截至今日,保时捷和货拉拉平台方也给出了回应,保时捷方表达了“道歉”的意思,透露是合作公司找的货拉拉,而平台也称并未封禁司机的账号。但是司机方面也表示,自己并非自愿达成和解,而其账号仍然被限制接单。
当然,现在事件还在各方释放信息的观点的阶段,仅凭新闻内容我们不能武断地下谁对谁错的定义。但很奇怪的是,之前围剿胖东来的部分媒体,现在要么是选择缄默不语,要么是要求网友对保时捷保持宽容。这个时候,营销环境又变得重要了。
在这里我看不到媒体口中所谓的公允,恰恰是一种掌握话语权后的任性。胖东来和保时捷,都是企业,做得不好的地方当然可以被舆论监督,在客观公允的监督环境下改正。但是一部分媒体和媒体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叙事逻辑的思维,既不符合一部分人奉为圭臬的新闻专业主义,也就更别谈各位考取记者证时要时时铭记在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
其实有句话很想问某些媒体的朋友,当你们的领导在你休假甚至是在婚丧嫁娶这样紧要的时刻,一个电话让你飞回工作岗位的时候,算不算越界呢?算不算管到了你的私生活呢?在这样的上下级关系中,你算不算弱势呢?而当你想和领导掰扯几句的时候,可不可以用“不是你弱你有理”这样的理由,给你全盘驳回呢?
应该,不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