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8亿国人的小小病菌,到底该怎么治?

据儿科医生观察,许多小孩在还分不清什么是头疼、腿疼、胳膊疼、腰背疼的时候,问他哪儿不舒服,都一律回答,“肚子疼”。

这大概是因为,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建立起了对腹部的感知。

作为维持人体运转、新陈代谢的核心,位于腹部的肠胃消化系统,有着仅次于大脑的神经元数量。

约1亿个神经细胞,在肠胃处形成了无需大脑指挥,也能自行运转的“第二大脑”。

500

人的情绪状态、寿命和免疫系统,甚至与某些大脑病变,都与人的肠胃健康息息相关。

然而,一个小小的细菌,竟然重创了国人的肠胃健康。

卫生部一项从2001年开始,长达十几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60%,感染人数约8亿人。

2021年胃病发病率更是高达85%。

在各类肠胃病中,80%-95%的慢性胃炎、70%的胃溃疡、95%的十二指肠溃疡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长期的炎症、溃疡,迁延15—20年就容易诱发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我国胃癌新增人数常年世界第一,占比40%以上。2020年全球胃癌新增病例达到100万例,我国占比再度提升,高达50%。

而且,幽门螺杆菌具有明显的“人传人”特性,往往是一人感染,全家遭殃。父母都感染幽门螺杆菌,孩子的感染机率高达70%。

500

许多人从小就感染了致病菌,这也导致国内胃癌的新增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19岁至35岁的青年人胃癌发病率相比30年前翻了一番。

在这占到世界一半的癌症发病数量中,有89%的胃癌病例与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关。

幽门螺杆菌,已经成为国人肠胃病乃至胃癌的元凶。

一个小小的细菌而已,我们竟然无可奈何?

01

近年来,关于幽门螺杆菌最出名的故事,不是上个月“男孩得胃病竟因妈妈染幽门螺杆菌”的热搜,而是和鼎鼎大名的茅台有关。

网上广为流传的一段视频中,茅台集团前董事长季克良对自己的恩师、酒界泰斗秦含章说:“茅台酒,现在我发现,能够杀死幽门螺杆菌。”

对此,秦含章回了四个字:“你看见了?”

500

随即满堂哄笑,季克良也就没继续下去。但之后的许多场合,他都和坚信茅台能治肝癌一样,认为茅台能杀死幽门螺杆菌。

酒精能消毒,高度酒理应可以。进一步推导,茅台是高度酒,茅台能杀死幽门螺杆菌,好像没毛病。

事实上,信这个说法的人还真不少。在搜索引擎中,关于“白酒能杀死幽门螺杆菌吗”这一问题的搜索结果,达到了453万个。

500

但是白酒一般达不到75度,起不到杀菌效果。达到75度,人体肠胃正常细胞先受不了。

除了喝一类致癌物质——白酒杀菌,同样受到广泛信任的就是吃大蒜杀菌

前几天就有个新闻,郑州一位60岁的大爷,因长期腹痛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胃溃疡,医生检查出他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建议马上开展治疗。

但大爷觉得,细菌而已,怕什么,大蒜就能杀菌。于是大爷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回家猛吃了三个月,一天三顿,顿顿生吃大蒜。

结果三个月过去,他感到腹痛加重,再到医院复查时,胃溃疡已经发生癌变,确诊为早期胃癌。

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吃大蒜可以杀死幽门螺杆菌。有目共睹的是,大蒜辛辣刺激,对胃肠脆弱的人很不友好,俗称“烧心”。

有人趁机推销酒,有人趁机科普伪科学,也有人趁机收收智商税。

今年初,还有商家推出了“抗幽”牙膏,打出“对幽门螺杆菌有效杀灭率达99.85%”的旗号。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幽门螺杆菌牙膏”,有多款声称可以抑制、预防甚至灭菌效果的牙膏,有的甚至月销过万。

对此,国家药监局专门进行了辟谣:“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通过使用牙膏刷牙能够对存在于胃部的幽门螺杆菌产生影响”。

在收智商税这件事上,国外品牌也不甘示弱。

500

日本明治乳业在日本推出了“抗幽酸奶”,认为益生菌能杀死致病菌,所以“酸奶疗法”备受国内外社交平台追捧。

脱离计量谈疗效就是耍流氓。

对此,日本东京一位医学教授对媒体表示,“靠喝酸奶能送到胃部的益生菌极为有限,如此除菌,喝到老也除不干净”。

除了杀菌一门,还有养胃一派。

什么胃部灼痛、胃中不舒、胀气、胃痛、易饥饿等等,统统都一个方子,“养胃”。

白米、小米、菠菜、南瓜、山药、山楂……都能被拿来熬粥养胃。

喝粥确实能中和一些食物对胃壁的刺激。但是,粥里的营养成分,真没有什么杀菌的效果。

胃肠病,是病。靠食物和饮料,没那么容易消灭的……

02

要弄明白如何消灭幽门螺杆菌,得先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是怎么让人生病的。

早在1875年,德国科学家就在人体内发现了这种细菌。

此后很多年,医生和科学家在人体中多次发现这种细菌。然而人感染后,大部分时候是没有症状的,所以也就没人把它当回事。

当时的主流医学界认为,人的肠胃病,如胃炎、胃溃疡主要是由于人的精神压力、情绪波动导致胃酸分泌失调,加上吸烟、喝酒、食用刺激性食物等不良习惯所致。

当年,医学界普遍认为没有哪种细菌能在胃部的强酸环境下生存。所以遇到很严重的胃病,养不好、治不了,那就刀切了事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两名澳洲科学家鲁宾·华伦和巴利·马歇尔产生了怀疑,向来如此便对吗?

500

他们发现胃溃疡患者切掉部分胃后,复发的概率超过了60%。在这些病患胃部,他们都发现了幽门螺杆菌。

机缘巧合之下,他们医治了一个胃部中了枪伤、伤口无法彻底愈合的患者,就直接用患者的胃粘液培植这种细菌,才有了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

两名科学家认为,细菌感染可能才是导致溃疡的主要原因,但马歇尔的导师并不认同,甚至马歇尔发表论文也被学术刊物退回。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马歇尔一口吞下了有 10 亿菌落数的培养液,随即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

他把对自己患上胃溃疡后的各种观察和实验写成论文。1984年,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载了这篇论文。后来,越来越多科研人员通过实验,证实了两人的观点。

1989 年,这种细菌被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2005年,鲁宾·华伦和巴利·马歇尔因发现幽门螺杆菌与肠胃病的关系,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所谓幽门,就是胃的下开口。胃的上口与食道连接处称为贲门,下口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称为幽门。

幽门和肛门一样,有括约肌,可以控制开闭,这样就可以控制胃消化成半流体状态的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

其实,幽门螺杆菌在整个消化道都能找到,但在幽门两侧最为富集。

这儿明明是胃酸腐蚀和食物剧烈流动的“寸草不生”之地,幽门螺杆菌是怎么在这活下来的?

500

在形态上,幽门螺杆菌顾名思义是一种螺旋形长杆状,一端有鞭毛的细菌。这些细长的鞭毛,可以帮它们在胃液中自由游弋。

在食物流速过快时,鞭毛还能穿刺、粘附在人的胃壁细胞缝隙中,使其不被“一波带走”。对于幽门螺杆菌来说,这里反倒是“食物流量”最大的地带。

那怎么对付强酸呢?幽门螺杆菌通过分解食物,产生氨气来中和胃酸,还能形成一层微气泡把自己包裹住。

胃酸不仅奈何不了它,甚至还能帮它充当抵挡抗生素和免疫细胞等天敌的护盾。

幽门螺杆菌过量繁殖后,产生过多的氨气,就会引发肠胃胀痛、绞痛、口苦、口臭等一系列问题。

500

而且,时间一长,“水滴石穿”,本来平滑的消化道内壁就被幽门螺杆菌“啃食”得充满坑洞,胃液腐蚀就开始伤害胃壁,于是就出现了炎症、溃疡。

在人体修复机能和外部治疗干预下,炎症和溃疡可以被治疗。但是,愈后的胃肠相对脆弱,再出现溃疡,再治疗,如此循环往复,肠胃的状况就越来越糟糕。

长期的折磨,导致细胞基因“暴走”突变,最终就会发展成胃癌。

201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了一份致癌物清单,幽门螺杆菌(感染)被列为一类致癌物,一同上榜的包括砒霜、石棉、六价铬、二噁英、甲醛、酒精饮料、烟草及槟榔等。

在致癌方面,幽门螺杆菌和白酒,地位齐平。

今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也把幽门螺杆菌(感染),列为明确致癌物。

这一小小的细菌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因为它除了对胃肠造成损伤,还会造成其他破坏。

据美国医疗机构梅奥医学中心研究,幽门螺杆菌与小肠菌群过量生长导致的肥胖、皮肤病、帕金森综合征等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

此外,中国第二军医大学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大量氨气会进入肝部和血液。这种细菌的感染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脂肪肝等多种肝病有很大的关联性。

2021年,湖北省中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斑秃、脱发、酒渣鼻、硬皮病、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等皮肤病也存在关联。

不断有新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的危害边界正在不断扩大。

03

在网络上一档科普幽门螺杆菌的视频栏目下,有网友评论,“我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怎么办,是不是要得绝症了?”

目前,人类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甚至已经看到了攻克癌症的希望。

如此发达的现代生物医药医疗技术之下,一个寄生在人体内的细菌竟然对付不了吗?

500

其实,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是多顽固的恶疾。

前边提到的白酒、大蒜、甚至是含有乳酸菌的酸奶,理论上都具有一定的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相信。

但问题是,怎么把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提取出来,泡进白酒、大蒜汁、酸奶中?

如果只是简单的吃下去、喝下去,要达到起效的计量,患者可能先醉酒死亡、被大蒜“烧心”烧死、被酸奶撑死……

即便患者没死,白酒、大蒜、酸奶,也很难突破细菌的“保护罩”,触及幽门处最为富集的幽门螺杆菌菌群。

甚至,连杀菌最有效的抗生素,也摸不到幽门螺杆菌的“毛”。

所以,医学界的解决思路就很明显了:先想办法减少胃酸分泌,再靠抗生素干掉细菌。

90年代初,国内就开始广泛采用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用三种药品联合施治,所以被称为“三联疗法”。

即用一种抑酸剂,用来压制胃酸分泌,另外再加两个抗生素,用来杀灭细菌。

三联疗法用药7到10天,治愈率可以达到80%。

但是这种疗法过于“刚猛”,对人的胃黏膜来说十分刺激,有些人吃药吃到一半就受不了了,说什么也不愿意继续用药。

而且幽门螺杆菌的抗药性也在增加,三联疗法的有效性越来越低。

500

后来,医学界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增加一种铋剂,形成了目前主流的四联疗法。铋剂能够有效的保护胃黏膜,同时对于幽门螺杆菌也有杀灭作用,用起药来感受就没那么难受了。

四联疗法用药12到15天,治愈率达95%以上,可谓药到病除。

既然治疗起来已经有成熟的疗法,为什么不大规模推广,全民“抗幽”?

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纯粹的“坏人”。

据遗传学的研究种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传播、与人类共存已经至少10万年之久。由于没有技术手段能测量,再早的时间其实无从判断。

漫长的时间中,幽门螺杆菌逐渐与人类协同进化,与人体的机能形成了某种共生的默契。

2014年,美国总统防治耐药细菌顾问委员会主席、医学院院士马丁·布莱泽出版了一本著作《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

在这本书中,他对幽门螺杆菌提出了另一种看法:这种细菌虽然致病,但决不能一除了之。

在马歇尔那篇论文发表后,布莱泽也展开了对幽门螺杆菌的大量研究。

他发现这种细菌虽然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人感染,但它引发的肠胃病却主要是在三十岁以后,五十岁达到最高峰,然后开始下降。

也就是说,人年轻时,幽门螺杆菌几乎不会伤害胃壁,反倒与人体相安无事。

这让马歇尔感到十分困惑:这细菌还通了人性不成?

不仅如此,他通过双盲实验发现,除掉幽门螺杆菌的人,出现“烧心”症状,也就是胃酸上涌侵蚀食道的概率高了一倍。

另一组双盲实验则显示,携带幽门螺杆菌会让患哮喘的概率降低30%。

通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布莱泽才弄明白其中的缘由。

原来,在人年轻、健康的时候,人的免疫系统与幽门螺杆菌达成平衡的状态:免疫细胞控制着幽门螺杆菌的数量,但并不杀灭,反倒利用起它。

由于能产生氨气,中和胃酸,幽门螺杆菌在免疫系统的监工下“兢兢业业”,参与人体调节,抑制胃酸过量分泌,从而成了食管、肠胃的保护者。

那降低哮喘的概率,又是怎么回事呢?

哮喘作为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暴打”身体机能的一种表现。

而实验证明,幽门螺杆菌对于引发哮喘的Th-2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直到人开始衰老,免疫系统开始压制不住幽门螺杆菌。于是这种细菌就开始“翻身做主人”,超量繁殖,伤害人体。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并不相同,有些人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不会有任何感受,但有些人就会反应激烈,症状明显。

对此,医学界的主流看法是,有症状再出手,14岁以内的儿童不需要主动检测和根除。

201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布了《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被称作“国五共识”,为国内幽门螺杆菌的防治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500

其中就提出,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只有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两种情况为“强烈推荐”,除此之外,均为程度较轻的“推荐”。

但是,如果已经有了一些长期的口臭、腹胀、腹痛等症状,这份《共识》仍然建议进行必要的检查。

那普通人在感到肠胃不适后,怎么确定是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呢?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幽门螺杆菌”,就会出现许多价格从二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测试试纸,通过吹气、采血、采便就能完成自测。

不过,由于这些检测需要精准的操作,自己在家操作很容易造成误差,许多医生建议,还是到医院进行吹气检测,而且最好是全家一起。

我搜索了全国不同地区的检查费用:医院的检测费用在80元到200元之间,价格并不比试纸贵到哪里去。

尾声

195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里德伯格,把人体称为“超级生物体”,因为人体看似是一个生命体,但实际上又是一个海量微生物组成的庞大系统。

这些微生物主要就是细菌。

一个正常人人体内,细菌数量是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之多,如果全部集合到一起,重量能达到2千克。

这些细菌时而与人体免疫系统大战三百回合,又时而帮助人体抵御外部病菌的侵袭,时而参与人体内分泌调节,时而帮助消化系统分解食物,连维生素的合成,都有它们一份功劳。

以现代医学的早期思路来对待,很可能就是“一切了之”、“统统杀灭”,这也是许多人听到幽门螺杆菌这个词的第一反应。

然而,正如《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中文版序言中,马丁·布莱恩开篇引用的老子那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幽门螺杆菌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甚至它的害处与益处,我们还没彻底弄明白。

虽然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元凶”,但贸然对其赶紧杀绝,可能又会导致一场“冤案”,应该充分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该出手时再出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