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大部分时候还是愿意选择专家诊断,医师轮岗制多少可以起到分流患者的作用

【本文来自《医疗资源紧张为什么不多建医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患者扎堆去某些医院就诊事宜,可以参考中小学的择校情况。择校情况一开始是用高昂的择校费来疏和堵,但现实情况是腐败与权力失控变得越发不可收拾,后取消择校并强化户口所在地来划学区,直接导致好学校区域的房价暴涨,从而还让开发商揪住了“学区房”这个售卖房子的噱头(由此还引发了些不愉快的事情);现在有些城市在行政辖区内除提升教学硬件设施外还开始搞“教师轮岗制”,以均化优质教师资源,可行性还是很强的。

对于患者根据医院的知名度来选择固定医院扎堆就诊这个事情,我倒是觉得可以在同一个城市的行政辖区内的不同医院里借鉴“教师轮岗制”来搞“主(副主)任医师轮岗制”,周期可以是一年或者两年轮岗一次,但普通医生在未获得相应职称之前不参与到轮岗中。

同时借助地方卫健委系统的网络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医师轮岗所在医院及科室,提升并尽可能拉平综合性医院之间的硬件设施水平,对于专科医院也一样尽可能的提升并拉平硬件设施水平。

这种借鉴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可以属地化,但患者无法属地化。不管怎么说,患者大部分时候还是愿意选择专家进行诊断,医师轮岗制多少可以起到分流患者的作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