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门开了一场团结的大会

作者:温伯陵

500

  

  伯陵说:    

  这是李世民开国篇的后半部分,

  前半部分在这里:

  《历史转折中的李世民》

  4

  620年5月,李世民回长安,但王世充和窦建德堵在家门口,李世民根本没时间休息,7月就被李渊派出去打王世充。

  李世民即将开启“一战擒两王”的高光时刻。

  我们在前文梳理了“柏壁之战”的过程,大家都明白了李世民的作战风格,所以这次打王世充,也不是从长安直接A到洛阳,而是在洛阳周边地区,展开了宏大的军事部署。

  7月,李世民到了洛阳西面70里的新安,站稳阵脚以后,做出这样几项部署:

  李世民屯驻北邙和王世充对峙。

  行军总管史万宝自福昌县攻伊阙龙门关。

  将军刘德威出太行山攻河内县。

  黄君汉攻孟津东部的回洛城。

  王君廓攻巩县北部的洛口,截断运河粮道,随后攻克轩辕关,东巡管城。

500

  在五路大军的围攻下,洛阳和外界的联系基本断绝,成为一座孤城。唐军在河南大地上纵横穿插,给王世充册封的官员造成一种强烈印象——

  王世充要完蛋了,我们赶紧想办法保命吧。

  王世充在河南本来就不得人心,《资治通鉴》记载:“世充每听朝,殷勤诲谕,言辞重复,千端万绪,侍卫之人不胜倦弊。百司奏事,疲于听受。”

  意思是,王世充不善于抓主要矛盾,处理军政事务的时候没有头绪,而且说话絮絮叨叨,看起来很勤奋,其实是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略上的无能。

  所以河南地区的官员也看出来了,这人成不了大气候,之前秦叔宝和程知节就是临阵脱离王世充,转身投奔唐军的。

  让人嫌弃到这个程度,王世充的统治根基,可以说是非常不稳固的。于是在李世民的打击下,王世充麾下的州县纷纷归附大唐:

  洧州刺史崔枢和长史张公谨以扶沟、鄢陵二县降。

  邓州土豪杀王世充的刺史来降。

  显州总管田瓒来降。

  濮州刺史杜才干来降。

  王世充许、亳等十一州请降。

  尉州刺史时德睿以杞、夏、陈、随、许、颍、尉州来降。

500

  总的来说,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战略上打的是政治仗,战术上才是军事仗。

  经过半年的纵横穿插和招降纳叛,洛阳城被李世民打造成铁笼子,里面圈着猛兽王世充,但这只猛兽并不老实,李世民准备给铁笼子装一把锁。

  621年春,王世充率两万步骑冲出洛阳方诸门,想做困兽之斗,李世民登上魏宣武陵观察战场,迅速做出判断:

  “贼势窘矣,悉众而出侥幸一战,今日破之,后不敢复出矣。”

  说完,李世民命令屈突通带五千步兵做偏师,渡河和王世充正面作战,自己带着重装骑兵玄甲军直冲敌阵,一路从阵前杀到阵后。

  玄甲军是李世民亲自选出来的精锐骑兵,每个人都穿皂衣玄甲,远远望去犹如人形铁塔,普通弓箭根本射不穿甲胄,防御力非常好。每次作战李世民都亲自做先锋,史称“所向无不催破,敌人畏之。”

  面对李世民的凶悍打法,王世充也表现出顽强的作战意志,突围部队被冲散四次,又汇合四次,始终坚守在洛阳城外。

  这不仅是军队战斗力的较量,更是两军主帅作战意志的较量,王世充只有不惜一切代价的坚持,才能改变战争的方向。

  可惜,王世充的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一样,迅猛却不持久。

  两军从清晨打到中午,王世充的作战意志让李世民彻底打崩,放弃突围的打算,指挥部队退回洛阳,而李世民乘胜追击,斩俘七千余人,彻底包围洛阳,把王世充关进铁笼子里。

  至此,不论是战略上的政治仗,还是战术上的军事仗,王世充都一败涂地,李世民只要耗着,就能消灭王世充,得到河南地区。

  5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两件差点改变历史走向的事。

  第一件是退兵事件。

  虽然唐军包围了洛阳城,但洛阳是隋炀帝杨广苦心营造的东都,城市防御力很强,唐军“四面攻之,昼夜不息,旬余不克”,于是总管刘弘基等请求班师。

  注意,请求班师的是刘弘基等人,在外线作战的是刘德威、王君廓等人。

  刘弘基是雍州池阳人,在地理上属于关陇人士,同时也是太原起兵时的大将,在政治上属于大唐开国功臣。刘弘基多年来一直跟着李世民作战,早已升为任国公、右骁卫大将军。

  位极人臣、富贵满堂,刘弘基等关陇开国功臣早已得到想要的利益,他们现在关心的是保护既得利益,不要死在洛阳城下。

  而刘德威是徐州彭城人,跟随李密归唐,现在的爵位只是彭城县公。王君廓是并州群盗出身,投奔过李密,爵位上谷郡公。黄君汉是河南瓦岗军出身,跟随李密归唐,爵位东郡公。

  他们是大唐的关东归附功臣,没有话语权也没有政治地位,只有消灭王世充收取河南,他们回到长安以后,才能和刘弘基等关陇开国功臣平起平坐。

  所以他们才冒着生命危险,在河南攻城略地。

  这次退兵事件,本质上是关陇开国功臣和关东归附功臣的派系斗争、利益斗争。

  更要命的是,坚持关中本位政策的李渊,也要求李世民退兵回长安,背后的意思很明显:

  一方面是保护关陇开国功臣的利益,不和关东归附功臣分享利益,因为关陇开国功臣是李渊的基本盘。

  另一方面是李世民已经完成最艰苦的任务,现在退回长安不会功高震主,剩下的收尾工作派其他宗王完成,延续之前的人事布局。

  如果李世民服从安排,立即退回长安,后面包括“玄武门政变”在内的一切事情都不会发生,他依然是开国功臣和宗王的一员,没有任何群众基础来发动一场改朝换代的政变。

  但历史的机遇摆在眼前,强悍如李世民,又怎么可能放弃呢?

  他把“不动则已、动则必杀”的军事风格,运用到政治斗争上,在军中命令“敢言班师者斩”,同时派参谋军事封德彝回长安,和李渊谈论洛阳的军事形势,坚决要求打下洛阳再回长安。

  对了,封德彝是河北人,隋炀帝杨广的旧臣,也追随过宇文化及,同样是关东归附功臣。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封德彝和李世民的要求下,李渊也知道,让关东归附功臣把吃到嘴里的蛋糕再吐出去,是不可能的,便同意李世民继续围攻洛阳,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李世民通过和关东归附功臣结成利益共同体,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

  第二件就是窦建德来了。

  早在李世民攻取洛阳外围的时候,王世充便向窦建德求救,虽然窦建德和王世充的关系不佳,但窦建德知道,河北和河南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王世充灭了,自己也难以立足。

  于是窦建德同意救援王世充,不过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窦建德的救援也不是平白无故献爱心,他有自己的谋划:

  “夏击其外,郑攻其内,破唐必矣。唐师既退,徐观其变,若郑可取则取之,并二国之兵,乘唐师之老,天下可取也。”

  窦建德准备和王世充内外夹攻李世民,等逼退李世民之后,再兼并王世充,整合河南河北的力量入关灭唐,一统天下。

  实事求是的说,窦建德的战略规划没问题,但窦建德的部队成分有问题。

  他带到河南的十万大军,根本不是纵横河北的嫡系老兵,而是新收服的山东军阀孟海公、徐圆朗的部队。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3
最热 最早 最新

  • 张元生
    硏究历史,首鼠兩端,为我所用:说“虐官爱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关键”时,举李世民为例,又说不出“虐官”的实事;現在又说“玄武门是开了个团结的大会”,那封建统治者血淋淋地杀兄弑弟、只为自已争夺皇位的残忍,又被改变了性质,变成了赞歌。而且李世民将建成、元吉两人全家屠戳、甚至占弟媳为妃等。这些史书上白纸黑字写的,你就当成玩意儿了?!你读《资治通鉴》、新旧《唐书》就是这么读的?!寻章摘句,找几句适合自已观点的拿来作据,哄骗那些不读或不能读古籍的人,这就是你治史卖文的态度?! 且不说你的什么“用历史照进现实”的治史目的,也不是讲历史唯物论的指导思想,就凭你把历史当成泥人儿拿在手里,想捏成什么样子就捏成什么样的不老实态度,我都替你脸红:太没有道德底线了。
    你说的这些人,都是赌桌上的参与者,赢了荣华富贵,输了身死命灭,赌注就是生命。
    现在替他们发道德善心,他们得势的时候是否悼念一下他们造成的受害者?
  • 硏究历史,首鼠兩端,为我所用:说“虐官爱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关键”时,举李世民为例,又说不出“虐官”的实事;現在又说“玄武门是开了个团结的大会”,那封建统治者血淋淋地杀兄弑弟、只为自已争夺皇位的残忍,又被改变了性质,变成了赞歌。而且李世民将建成、元吉两人全家屠戳、甚至占弟媳为妃等。这些史书上白纸黑字写的,你就当成玩意儿了?!你读《资治通鉴》、新旧《唐书》就是这么读的?!寻章摘句,找几句适合自已观点的拿来作据,哄骗那些不读或不能读古籍的人,这就是你治史卖文的态度?! 且不说你的什么“用历史照进现实”的治史目的,也不是讲历史唯物论的指导思想,就凭你把历史当成泥人儿拿在手里,想捏成什么样子就捏成什么样的不老实态度,我都替你脸红:太没有道德底线了。
  • 速在推心置人腹,精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