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涵书“桥”

作者:李天震 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党组成员。

1989年4月,时值上海与“友好城市”日本大阪府结好15周年。作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袂大阪府日中友协等六团体从两地书法家中各推百幅书法、篆刻精品,举办“上海-大阪书法交流展”。

500

△ 汪道涵一字书:“桥”

为壮声势,举办方向两市前后几任市长发出“特别邀约”,请他们提供“特别作品”。是时我以上海对外友协秘书长的身份参与了上海方面的筹展事宜,并将“特别邀约”分别送达上海时任市长、上任市长及前任市长。三市长欣然应允并如期送来了各自的作品。朱镕基挥毫“清正廉明”;江泽民泼墨“翰墨情深”;汪道涵所作则是一字书——“桥”。

汪老书“桥”,固系心得使然;而从另一层面体会,我觉得它更是书者一种情怀的写照。

500

△ 汪道涵

由于工作关系,在外事活动中我常见到汪市长,耳濡目染间对他心中那个“桥”字便有了更多、更深的认知。他长年参与对外、对港澳台活动,尽管角色多有所变,而以“诚”为“桥”的处事风格则几十年一以贯之,在国家公务员任上交往国际友人如此,退休后衔命沟通两岸关系亦然。上海的外事干部大凡同汪老有过接触的,无不为他心中的那个“桥”及其特有的外交影响力及对港澳台胞的感染力所折服。

△ 汪道涵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500

△ 汪道涵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2005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沪拜会时任“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时,面誉汪老是“为两岸和平交流创造了历史的人物”。汪老为之付出极大心血的这一事业,后来又被来访大陆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比作“搭建互信之桥、沟通之桥、感情心灵相通之桥”。来自台湾同胞的点赞,正是对汪老心中之“桥”画龙点睛的阐释。

市长常告诫我们:“外事活动不是应酬之作,我们的每一次涉外,都是沟通外部世界、增进相互了解的机会,要舍得下功夫”。为此他率先垂范,不独以真诚、谦和待人,更以超乎常人的学养、睿智和儒雅风范尽心尽力扮演着历史所赋予的角色,宣传中国,沟通世界,令对外活动常出新意,在国际友人中颇有口碑。

500

△ 林同炎

林同炎是一位富有爱国心的美籍华人学者,也是外籍人士中最早主张开发上海浦东的倡议人。作为国际建筑界享有“预应力混凝土之父”盛誉的结构工程师,早在1979年他就提出了在黄浦江上架设大桥的设想,并先后绘制了悬索桥、斜拉桥、拉杆拱桥和弧形构架桥等四个设计方案。

500

△ 汪道涵听取林同炎有关开发浦东的建议

1985年10月,汪道涵卸任上海市长后以市政府“经济顾问”的身份来到林同炎的居住地美国旧金山考察,于是就有了后来林同炎在希尔顿酒店“挡驾自荐”于汪老的美传。

林同炎对汪道涵说:“我有一个可以造福于中国的设想”,并以简洁的语言把他的设想归纳成几句话:先在浦东辟出土地造桥、修路;待地价上扬后再以出售或出租的方式招商引资;如此滚动循环、开发浦东,最后国家便可不花分文或花小钱收获一个现代化的浦东。正是在这次短暂的交谈中,林同炎首次提出了他对开发浦东的建议。

500

△ 汪道涵和外国友人在一起

身为政治家兼经济学家的汪道涵听懂了林同炎。他对林同炎说:“我记下了你的提议,也不会忘记你。”回国后,汪老认真研究了林同炎以“建造黄埔江大桥”为依托、滚动开发浦东的建议,并将它吸纳到自己对推进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之中,积极主张并推动成立上海市“开发浦东(中、外)联合咨询研究小组”。

上海市人民政府做出积极回应,特聘林同炎及其助手陈乃东为开发浦东“国外专家顾问组”负责人;同时确认:“由汪道涵顾问与林同炎建立联系,推动(中、美)双方研究人员密切合作”。至此,“一桥”贯通“东、西”,“汪道涵构想”与“林同炎夙愿”携手迈出了通向彼岸的扎实一步。

1987年,汪道涵与继任江市长同堂为主,在上海亲切会见林同炎先生,“开发浦东”的蓝图在智者的热议中初现雏形。

500

△ 上海杨浦大桥

现如今,浦东开发方兴未艾,汪老心中的“桥”硕果累累,林老先生梦中的“桥”也早已在多处飞架浦江两岸。可以这样说,在实现林同炎老人梦寐以求之报国大略的进程中,在开发浦东的大业中,汪道涵是第一个真诚的推动者。

33年前,汪老为我们写下一个“桥”字;而他本人终生所为,正是以“桥”的精神,在不断“用心”书写着自己的真诚与责任。

-End-

图文 | 李天震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