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在欧盟——在多种语言中寻求突破和生存的德语

【陈晓春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

在当今国际社会,语言不仅具有承载与构建文化、标记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文化功能,而且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制定一个有效而长远的语言战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正势不可挡地动摇着以前在世界舞台上还有一定的地位、为多个国家所使用的语言,比如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等等。

这些语言大多数已不能与英语相抗,并有逐渐被弱化的趋势。这一情况也表现在不断扩大的欧盟内部。这不仅引发了有识之士的焦虑,而且也引起了有关国家政府的担忧。面对英语的挑战,这些国家纷纷以各自的方式来与英语的普及抗衡,从而挽救自己处于劣势的语言。本文在此仅以德国为例。德语目前在欧盟处于怎样的地位,面临怎样的挑战?德国如何来捍卫自己的语言?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探讨。

一、德语在欧盟各机构和欧盟成员国的现状作为欧盟中与法国同为领头羊的德国,最感兴趣的是让德语成为欧盟最主要的工作语言。这当然不仅是德国和德国人民的愿望,也是同一语言体(Sprachgemeinschaft)内的奥地利和瑞士的共同愿望。

500

不过,在这三个国家中,作为一个经济强国,并在欧盟的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德国,它的这一愿望显得尤为迫切。当然,并不是只有德国想让德语成为欧盟的工作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每个欧盟成员国都希望自己的语言能成为欧盟的工作语言,但只有极少数的国家有可能实现它们的愿望。

至2007年,虽然欧盟正式认可的官方语言已增加至23种,但欧盟内部普遍使用的工作语言只有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5种,而且,从长远来看,欧盟内部的工作语言使用英语的趋势明显。

而在余下的语言中,或许法语有继续保持其工作语言地位的可能。按照各种语言使用的数量和频繁程度,欧盟目前的工作语言呈下列排序:

1.英语

2.法语(与英语差距不大)

3.德语(与法语差距很大)

4.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稍落后于德语)从以上排序情况来看,德语的地位似乎还算高,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欧盟各委员会里,德语尽管也是工作语言,但与英语和法语相比,只是一个配角而已。

在所有的原始文件资料中,只有5%是用德语写成的。

500

在欧盟各委员会开会时,从来没有使用过德语。委员会主席说英语或法语,但不说德语。时下,如果某个委员会的主席在发言时不说英语或法语,而是说德语,那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

而且他也必须说英语或法语,因为委员会里三分之二的官员都不懂德语,他们只会说英语或法语。欧盟在为各机构招聘工作人员时,很少要求应聘者懂德语。表1可见欧盟各机构对应聘人员语言知识要求的情况在欧盟各委员会举行的正式会议上,包括各种机构和组织召开的会议,按照欧盟的规定,所有成员国的官方语言都应该是工作语言;所有人的发言,都将被翻译成与会国的官方语言。

而且,如前所述,自2007年以来,欧盟正式官方语言的数量达23种,尽管有些国家很小,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数也不多,但欧盟仍是大力提倡和支持语言的多样性。欧盟主管教育、文化和多语言事务的委员扬·菲格尔(Jan·Figel)曾在2006年一次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今天的欧盟总人口已约有五亿之多,他们使用大约80种本地语言,还有许多移民群体使用的语言。这种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成为一种巨大的资本,必须加以保护和推动。”

同时,欧盟还倡导学习外语,因为只有每个人会多种语言才能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菲格尔本人就赞成大力推动外语的学习,他说:“我们大家知道,丰富的语言知识能让人们的流动成为可能,这样就会打开更好的就业机会的大门。尽管对个别人和社会来说这些知识不能无偿获得,但这种投资被证明总是值得的。”

菲格尔的论述强调了语言多样性会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好处,而在有关语言问题的欧盟文件中强调更多的是,语言的多样性会带来心理和政治上的好处:语言的多样性能让人增加自信,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障碍。所以,语言知识对欧盟国的人们来说不仅是值得追求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基于这种考虑,欧盟内部的一些国家,并不甘于自己的语言被排除在工作语言之外。比如荷兰的克里斯蒂安娜·金克律师,与欧盟打了多年的官司,要求将荷兰语也列为最主要的工作语言(她的要求或许得到了荷兰政府的默许),可最终未获成功。

由于自己国家的官方语言没能成为欧盟最主要的工作语言,人们便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不希望欧盟内部有着过多的工作语言,而是希望尽量地予以减少。如此一来,德语就逃脱不了不断被弱化的命运。

那么在欧盟成员国里,德语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来看看德语在德国西部两个邻国比利时、荷兰以及欧盟东扩后的成员国中的使用情况。首先看比利时。在它的首都、欧盟总部布鲁塞尔这座城市里,人们主要使用的是法语和荷兰语,而法语在其中占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在近几十年里,大量的移民来到了比利时,使布鲁塞尔成为了一座使用多种语言和有着多元文化的城市,但他们说的大多是法语,法语成了移民之间以及移民与当地人之间的交际和沟通的语言。

500

相比之下,德语在布鲁塞尔的影响微乎其微。尽管比利时是个说3种语言的国家(官方语言为荷兰语、法语和德语:在与德国接壤的东部,居民们大多使用德语),但在布鲁塞尔,人们几乎觉察不到德语也是该国的一种官方语言。说德语的东部地区,仅有6.5万人,在布鲁塞尔看来,那个地区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整个国家都无足轻重。

在布鲁塞尔城里,只有少数几个机构的门口挂着3种语言的牌子。德国各州和德国公司的代表处以及德语国家的代表机构,门口牌子上倒是无一例外地写着德语。

顺便提一下两座对欧盟至关重要的城市,即斯特拉斯堡和卢森堡。它们也像布鲁塞尔一样,是日耳曼语族和罗马语族的交汇点,在这两座城市里,法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设在这些城市里的欧盟机构主要使用法语,也顺理成章。

长期以来,德国未曾对这样的做法提出过异议。这种情况在英国加入欧盟后有了改变。英语此后成为欧盟内使用最多的语言。在扩大了的欧盟里,法语成了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使用的语言。这是因为在欧盟东扩的国家里,教授的不是法语,而是英语再看德语在荷兰的使用情况。对荷兰来说,德国是与其接壤的邻国,对荷兰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没有德国,鹿特丹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大港。

荷兰的许多企业与德国往来密切,自然要更多地使用德语,例如,对那些频繁进出德荷边境的卡车司机来说,德语更是必须掌握的语言。所以,德语对荷兰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从国际上的沟通和交流来说,德语并不是惟一的语言,但对荷兰的这些企业和经济部门来说,它远胜于法语和西班牙语,甚至盖过英语的风头。

最后来看看在东扩后的新欧盟成员国,即原先的东欧国家的德语使用情况。在东欧巨变和德国统一的那段时间里,那些国家的人们一窝蜂地开始学习德语,许多国家甚至把德语作为第一外语学习,可现在,德语已经风光不再,它的老大位置已经被英语所取代。

学习德语的人数大幅度下降,虽然在中东欧的许多地方德语仍然是最重要的第二外语。

鉴于英语的走俏和德语的弱化,人们戏谑说,将来会出现双语现象(Diglossie),即在政治、经济和科学等重要领域使用英语,而德语只是在无足轻重的“3F”(Familie,Freunde和Folklore,意即“家庭、朋友和民俗”)领域有用武之地,也就是说,德语将可能沦落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语言,与方言土语无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德语语言影响的弱化,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些人认为与法语和英语相比较,德语不够浪漫,听起来缺乏音乐感;有些人不愿意学习德语,是因为不屑于与德国人打交道,他们的头脑中有关纳粹的暴行仍然挥之不去。

最后,德国人自己也在这一方面存在着过错,比如多年来,德国没有努力将德语置于与法语同等的地位,长期放弃在说德语的地区设立欧盟机构,没有像法国领导人那样与英国就欧盟内英国雇员的语言问题进行过任何的协商,没有坚持在讨论中使用德语,没有坚持在欧盟各委员会中要人们掌握足够的德语知识,没有与奥地利、比利时东部的德语区和南蒂罗尔就语言政策进行足够的沟通,等等。

还有,德国的经济部门也倾向于将英语作为企业之间互相沟通的主要语言。为了招揽世界各地的学生,从而与英美大学争夺生源,德国高校里新开设的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学位课程,大多用英语授课。

另外,德国的中小学大多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目的是让所有的德国人都掌握英语,这种做法也大大地伤害着德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因为这会导致其他国家的人们学习德语的兴趣大大削减,他们以为每个德国人都能说英语,就会觉得没有必要再学德语了。

二、德国人要求在欧盟工作语言中增强德语地位的理由希望德语增强在欧盟工作语言中的地位,这并不说德语目前遇到了生存困境,而是指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对德国人来说,如果德语在欧盟工作语言中的地位上升,使用范围扩大,那么他们和欧盟各机构联系工作就方便得多了。德国人提出这一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从欧盟内语言使用的人数来说,使用德语的人数最多,超过了英法等国。

具体说来,德国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人口的、欧盟内人口最多的成员国,法国和英国两者相加也不过6000万人口。200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欧盟内有18%的人把德语作为母语,有13%的人说英语和意大利语,说法语者只占12%。

此外,以德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在欧盟成员国里的数量位列第一,从而在欧盟内构成了最强大的语言共同体,而且德国在欧盟内的地理位置,也赋予了德语的分量。

倘若德语再削弱下去,今后不再是欧盟的工作语言,而且在欧盟有朝一日发展为联邦的情况下,不能成为其政府语言的话,那是与欧盟内的民主原则背道而驰的。所以使用德语的

人数众多一直是德国人在欧盟保持强大地位的重要砝码之一。


​这些年来,随着欧盟的东扩,德语使用情况虽有所变化,但使用德语的国家数在欧盟内仍然占据着第一的位置。

德国人希望增强德语地位的愿望是与德语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一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德语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里都是颇受欢迎的外语。在世界上大约一百个国家的中小学校中,以及在许多国家的大学里,都将德语作为外语来学习。

同时,遍布世界各地的德国语言推进组织,例如歌德学院、德国之声电台等,也一向认为德语是一种国际性语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语可算作国际性语言。而且,它的这一国际性地位既得益于历史的积淀和厚实的传统,也因为有德语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移民及学习德语者一如既往的好感和追捧。由此人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德国人完全有理由不仅要保持和加强德语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且还要增强德语在欧盟机构内作为工作语言的地位。

德国政府认为,选择欧盟的工作语言,应考虑到以下原则:1.在欧盟不能使用一种语言,而是得使用多种语言。一些文件不能只用一种语言,而是得用几种工作语言。2.使用人口多的语言应该成为欧盟的工作语言。这一原则不仅考虑到人数使用的多寡,而且是基于民主公平这一基本准则。

尽管在欧盟国家里说德语的人口不占多数,但是它仅次于英语,是欧洲范围内的第二大语言,所以不应将它排除在工作语言之外。3.欧盟国家中经济强大国家的语言应该成为欧盟的工作语言。

地处欧盟中心国家的语言与那些处于边缘地区的国家的语言相比较,更应该成为欧盟的工作语言。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由于德国位于欧洲的中部,拥有众多的邻国,所以与周边国家有着更多的接触,比起其他欧盟的工作语言,德语为更多的边境居民所使用。

欧盟的工作语言,应该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语言。综上所述,德语是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语言,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欧盟的工作语言,而且其工作语言的地位还应大大加强。如果德语在欧盟最主要的工作语言中的地位面对英语和法语的强势地位一再地被削弱,就将会产生以下几个后果:1、人们学习德语的兴趣将一落千丈,各国政府会以此为由,减少中小学和大学中的德语课时量,德语的普及与推广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500

2、从长远来看,欧盟最主要的工作语言很可能会成为这一政治和经济共同体的统一的官方语言,它应会来自于各成员国优先选择的一种外语,依德语目前在欧盟工作语言中的排位,它很有被排除在外的可能;3、与通过推行殖民主义而得到广为传播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不同的是,德语更希望在欧洲有一个强势的地位,如果德语不能成为一个欧洲统一的官方语言,不是首推的第一外语,那么欧洲以外国家的人学习德语的兴趣也会大大减弱。所有这些因素,对于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都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结语

从欧盟机构和欧盟成员国目前使用语言的情况来看,德语确实面临严峻的挑战,它若被排在欧盟重要的工作语言之外,由此引发的后果,则是德语在世界范围内少人问津,并影响到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笔者以为,作为德国政府,既要看到英语是世界语言,其他语言与之根本无法竞争这一事实,但是也要维护自己的语言,使德语保持活力和可使用性,包括力争使德语继续成为欧盟重要的工作语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唤起人们学习德语的兴趣,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人们学习和掌握德语。

要让人们有学习德语的正确动因。现在,德语固然无法与英语相抗衡,但德语仍然是与整个文化和科学分支紧密联系的一种语言。在许多人的感受里,德国一直还是“诗人和思想家”的国度:德国的诗歌以及哲学或心理学等学科,如果缺乏德语知识,那将是无法领会的。此外,德国是一个出口大国,有许多德国企业在国外开展业务。德语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掌握德语能够改变自己的职业前景。德语知识可以拓宽自己的行动半径,为个人也为企业拓宽行动的范围。另外,对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来说,德国是一扇大门,通往一个有着可靠保障的未来。

最后,德国人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语言政策是否存在着失误或不当之处,并迅速地加以纠正。尽管我们身处全球化这样一个大趋势,但仍旧赞成文化的多元化、语言的多样性,我们并不希望德语沦落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地方语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