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男子用不明液体泼洒路人被行政拘留,你是什么态度?

2022年11月12日21时许,有西安网友拍摄到两名男子驾驶摩托车时,用不明液体泼洒路人。11月14日,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发布警情通报,于11月13日将两名违法人员查获,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对二人予以行政拘留并处罚款。

500

听到这个消息,我一颗悬了两天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庆幸不明液体仅是其喝剩的饮料,而非有害有毒或者强烈腐蚀及病毒类的物品。因为最近十年,媒体报道过的泼洒液体事件已不下数十起。从“泼墨门事件”、“泼尿事件”再到“浓硫酸伤人事件”,每一次类似的事件都如扇动的蝴蝶翅膀一样,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恐慌。

当然,事后相关方面都对责任人予以了惩处,但是这些事件频繁发生,其最大原因还在于惩戒的力度太弱,没有在社会上形成震慑作用,反而是给仇视社会的人以示范,给企图出名的人以遐想,让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不断挑战社会公众的心理安全底线。

2012年8月21日晚,北京市民小徐乘坐出租车时,被车内的一个含有艾滋病毒的针头扎到。其后,在河北、山东、四川、广东、湖北等地都出现过“艾滋病患者用针管扎人”的传言,而最新的报道是2021年10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通报,称有两名网友在天河某商场被人用针头扎伤。尽管绝大多数报道最终被确认是谣言,但是每次谣言一出,往往都是“一个针头撬动一座城市”,让整个城市陷入巨大的不安,民众的出行显著下降,对这些城市的形象也造成了难以愈合的伤口。事后,相关部门花大气力平息谣言,安抚民众的心理,但是收效并不明显,因为公众心里的阴影一旦唤起,再想去抚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就想,那为什么不能“治乱世用严典”,去杀一儆百,杀一杀这样的歪风邪气呢!

500

漫画:蔡姬荡舟

有人说,这些言行属于“恶搞”,无需小题大做,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说,蔡姬和齐桓公在湖上泛舟,蔡姬耍萌,向齐桓公泼水摇船,且不知停止。齐桓公上岸后十分恼怒,将蔡姬退回蔡国。蔡穆侯见妹妹被狼狈地撵回,恼火地让妹妹改嫁。齐桓公本意是要蔡姬回家反省,但蔡姬改嫁让齐桓公颜面尽失。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侯联军攻打蔡国,俘虏蔡穆侯。这就是成语“蔡姬荡舟”的来历。所以,任何“恶搞”都是有底线的。所有挑战公序良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的行为,都要坚决地打击和杜绝!

在古代,根本就无所谓的“恶搞”。凡是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对公众心理造成负面舆论的言行,是要被冠以“妖言”和“妖行”的。《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一事:秦二世元年七月,派闾左九百人贫民屯戍渔阳。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被阻在大泽乡。秦朝法令误期应斩。情急之下,陈胜、吴广乃丹书帛“陈胜王”藏于鱼腹,晚上学狐狸叫,士卒皆惊,兵变起事,其后各地纷纷响应,最终颠覆了强大的秦帝国。所以,贾谊在《过秦论》中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就是正史中,用“妖言”和“妖行”颠覆一个国家较早记载的事例之一。

因此,古今中外对扰乱社会秩序的言行都要予以严惩,原因就在于“妖言”和“妖行”能迷惑人心,能够造成社会公众心理的崩溃,而且它的投入成本最小,但示范效应很强,后果很难预期。这些“妖言”和“妖行”一旦讲出来或做出来,就犹如潘多拉盒子,打开了,就很难善后,其造成社会秩序紊乱周期会持续很长的时间。《汉书·眭弘传》说:“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就是历朝历代吃尽了苦头,要加大惩治和防范的原因。

再回到原题。疫情三年,每一个人都紧绷神经,即便做好了各种防范措施,人也难免不被感染新冠病毒。其后,身体遭殃,家庭和街坊邻居受连累,工作单位受影响,整个城市都不得安生,因此每一个人对各种无名物体都是心生恐惧。而此时用不明液体泼洒路人,在社会上制造混乱和不安,其社会危害性更加严重,恶劣影响与公共投毒不相上下。西安警方快速出击是要点赞,但是若以治安事件论处尤显太轻,很难保证后面不会再出现其他的仿效事件。

总之,目前我们全社会仍旧处于心理脆弱时期,绝不允许“妖行”、“妖言”制造事端,但同时有关方面对制造社会不稳定事件的言行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压态势,露头就须严打。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公众有安心,对国家和社会有信心,人身才有安全感!(陕西西安张岳琢)

500

恶意制造社会恐慌,必须严惩!

(插图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