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是“以换代修”?制造业工人维护维修的技术没有进步?

【本文来自《各种机床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但是对维修工的需求反而在降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所谓维护技术越来越全面,大家根本没明白是什么意思,都在说现在是以换代修,并不是容易修,所以认为我的想法是错的。

小时候去修电器,老师傅打开机箱,拿个表,一路测半天最后造出元件,焊上修好,这你们认为是维修。

现在车间加工中心坏了,厂家技师过来,拿个表接上,滴滴滴,显示器就显示那个部件坏了,技师直接拆下,换个新的,所以这不是维修?是以换代修????换部件本身就是维修的一环朋友们!在设计的时候,将各种电器配件做成小模块,一套套模块连一起,每种模块标准化,工厂大量生产降低成本,使用者哪个坏了直接换,这本身就是基于维护性的考虑之一,这就和维护性无关了?

我再说粗浅点:电子配件维修需要专门的设备,现代集成电路小型化,没有专业设备你焊枪都上不去了,维修技师将部件拆下,直接换新,将损坏的部件带回工厂,有集中的专门厂家使用设备检测修复,第一大大增加了厂家设备的使用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维修技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要不你试试维修技师出差都带着一大箱设备在现场给你表演修个电器盒?然后工厂的大型设备闲在那一天干一小时活?

这本身就是维修维护技术的进步之一,有什么疑问吗?

机械设计上在容易损坏的部位选用低成本且容易更换的零件,用频繁更换这些部位来让机械快速恢复使用状态本身就是维护能力进步的重要一环,大家却将这些为维护考虑而设计的基本结构判断为和维护维修无关,这是根本的在观念上错误。

再说点浅显易懂的例子。比如一个轴装套上转动,老早以前是直接配合,不仅要求轴和套有很高的精度,还要求很高的硬度以便保证寿命不会过早磨损,现在全部使用轴套配合(淘宝搜铜套,耐磨套),轴和套之间上个铜套,铜质软,不会磨损轴,铜套就是一次性使用件,就是让他磨损,磨损了直接换个新的铜套,维修的时候,维修人员直接检查下各个部位的易损件就行,看看那些已经磨损了,就直接换,甚至不管他磨损没有,到规定时间了就直接换新,因为这些易损件设计上就是低廉的损耗品,设计用这些廉价的损耗件消耗来换取设备主要部件的长寿。这本身就是机械设备在维护性上的进步,怎么在你们的观念里和维修维护性无关了呢?

在座好多都是军事迷,以前的坦克战场维修见过吧?发动机故障了一堆人跑去爬上爬下好半天,现在维修车过去,直接发动机整体吊下换上新的,一小时内恢复战斗力。按你们的想法,这是维修吗?这叫换新!那么,你去问问,那个是不是叫坦克抢修车,那些兵是不是叫维修班?

快速将损坏部件换新,让设备立即恢复运转,可以降低客户的损失(机器停一分钟客户都在遭受损失这个理解吧),然后将损坏部件送到集中的厂家,由专业的维修厂一起维修恢复,这大大提高了维修厂的设备和人员的使用率,这有疑问吗?是不是维修维护技术在体制上的进步呢?我这样说是不是容易理解一些?

外场维护人员(这个大家一般叫维修工程师)做起来也容易了,只需要会用检测设备知道哪里需要换就可以,工厂维修人员(这就是大家认为的维修工)也容易,不用出差了,也不用会判断哪些机床坏了什么,就在厂里按时上班,在自己的专业工位上修复分配的损坏部件,大家分工合作。

这是不是维修维护技术的进步呢?维护工作是不是更容易做了呢?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