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组织通常会从自身需求出发,制定策略,再购买工具,比如说“价最优、质次之”

【本文来自《中国制造的确进步很大,但差距还很大》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要站在同样的水平线去比较,才有意义,你拿国产的一半的价格,去比贵一倍的进口货,明显有失公平。你自己提到的,国产价格只有进口的一半不到,然后,你买了国产的,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自己选择了更低一档的商品(是铝芯不是铜芯),你们购买前已知,买完后,然后怪它不是铜芯的。你想比,就这样来,几乎相同价格、等级、档次、功能,是不是国产的比进口的差,如果你这样比下来了,国产的差,那就能支持你的结论。

一个组织(公司)通常会从自身需求出发,制定策略,再购买工具,比如,你们就选择了“价最优、质次之”的策略,即最优先考虑价格,其次,再考虑质量和性能(你老板说能顶二个月就行)。不知道这个发电机顶过二个月没有。如果是没顶过二个月,再修也不管用了,彻底废了,那是你们的眼光问题(你们自己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如果说顶过了二个月后,你们想继续使用它,然后它修也不管用了,那是你们的策略已经发生了变化(从用二个月变成了用三个月、四个月……),更没理由怪罪这个发电机了。当然,从你的描述中,没有这个答案。我更愿意理解成,更多的是你们自己的策略问题,没理由把板子打到国产发电机身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