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书摆在书店卖: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孩子?
文 | 雾满拦江
(01)
热点新闻:
爸妈怒斥书店:书店是在卖毒品,不要再把这种书卖给我的孩子!
仔细看看,原来书店并非是卖真正意义上的毒品,而是把言情书,还有盗墓书卖给了孩子。
父母把这两类书称为毒品,当然是指这两类书,会毒化孩子。
再看参加讨论的网友。
可以说观点一面倒了。
多数网友称赞这家父母有责任心,有社会责任感。
也有网友认为,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教育自家孩子,或是反思自己,是父母的教育有问题,跟书店的关系不大。
但后者人数稀少,大多数网友,都是前者。
很欣慰,在这个问题上,社会终于达成共识。
所以讲个初中小女生的故事。
(02)
有个初二小女生,脑子聪明,爱读爱写。
爸妈很欣慰。
可是有一天,女儿正在吃饭,问出句把爹妈吓坏的话来:
爹地妈咪,咱们家好像从来不说不可描述问题。
幸亏妈咪反应快:咱们是好人家,为什么要说那种不好的事情?
女儿不吭气了。
这时楼上的李老师敲门进来:那啥,美术馆有个现代文化展,满满正能量,最适合有灵气的孩子去看,你们不带孩子去吗?
爸爸妈妈央求道:要不李老师你带我家孩子去一趟吧,你有文化,帮我们把把关,别让孩子看到那些不好的。
唉,你们真是……李老师无奈,就带孩子去了。
此后孩子,经常跟李老师去看最纯洁的美术展,陶野情操。
眨眼功夫孩子高中了,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日夜苦读,很少回家。
有天孩子回来,吃饭时漫不经心地说:我们学校,有个女生跟老师在一起了。
妈妈一下子急了,生怕女儿受到影响,脱口骂道:臭不要脸,骚狐狸,知三做三,那孩子爹妈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小小年纪就这么贱。
女儿又不吭声了。
眨眼功夫,快高考了。
高考那天,孩子们都进了考场——可他们家的女儿,却失踪了。
咦,你看这孩子,临高考你整这么一出……跑哪儿去了呢?
找了一天一夜,才被人在山上找到。
青春美少女,却变成了极可怕的模样,目光呆滞,衣衫破烂,口角淌流着恶心的涎水。警察怕她伤到自己,不得不给她拷上手拷。
她疯了。
可这是为什么啊?
好好的一个孩子,聪明又努力,成绩又好,怎么会无缘无故的疯了呢?
没人知道。
孩子被送疯人院,各种安定药物大把大把的吃。
吃了数不清的药,孩子慢慢恢复了正常。
然后她写了本书,叙述自己何以突然疯掉:
(03)
据孩子在书中披露,在她初中时,突然与父母谈起不可描述话题,是因为在此前一天,她被楼上的李老师侵犯了。
由于家里从不谈此类话题,也不允许她看此类的书,所以开始她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但是她聪明,知道老师对她做了什么。
她终究是个孩子,很害怕,很慌乱,所以向父母呼救——然后父母抢在第一时间,捂住了她的嘴。
不允许她说话。
父母不仅不允许她说话,而且跪求侵犯她的男人,火速带她走。
楼上的禽兽李老师,声称带她去看美展,实际是带她去开房。
就这样,她沦为禽兽李老师的小猎物。
每天被父母交到禽兽老师手中,想逃都逃不掉。
到了高中,父母认为她是住在学校附近的租居房里,但实际上,禽兽老师把她带到了自己家,每天变着花样蹂躏。
可怜的孩子一直想逃脱,终天有天鼓足勇气,再次向父母呼求——妈妈瞬间狂骂起来,又一次成功堵住女儿逃生出口。
然后,禽兽老师对她的蹂躏升级。
终于有一天,这种蹂躏程度超出了她的承受极限,那一瞬间她的神经断裂,人疯掉了。
疯了吧,只有疯掉,她才能逃离这可怕的现实。
(04)
这个女孩的遭遇,是台湾女作家林亦含的亲身经历。
——真实情况,远比她笔下的更凄惨。
林亦含通过写作,努力与邪恶对抗,试图走出心理阴影。
然而曾经的伤害过于严重,最终她不得不放弃,自杀了。
读了林亦含的故事,再来看书店是不是该卖言情类书籍,可能我们会有点更切合实际的认知。
谁最不希望孩子读到 “孩子不应该读的”书?
是家长吗?
错!
是侵犯过林亦含的禽兽老师!
在林亦含的书中,详细叙述了禽兽男的行为逻辑。
禽兽是邪恶的,他们也害怕遭到法律制裁。所以会精心选择猎物,把做恶风险降到最低。
被禽兽盯上的目标,一般来说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原生家庭,认知低下。
读林亦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许多人有个困惑:书中被侵犯的女孩儿,两次试图向父母呼救——可是孩子都是绕着说,不肯直说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这就是原生家庭的特点。
原生家庭最大的特点,是有话绝对不允许好好说,有人好好说话,另一个人就会发疯闹起来。
所以原生家庭说话,一定要小心翼翼,别说你被人侵犯了,就是恶人正拿刀捅你,捅得你全身是血,你也要先顾及父母的“小情绪”,试探他们的口气。一旦你说话不符合他的脾胃,他捅你比恶人捅得更狠。
所以原生家庭的特点是,孩子被侵犯不算事儿,父母的情绪比天大,哪怕是天塌下来,也要先顾及父母的心情,如果他们的心情不好,你赶紧闭嘴。如果不闭嘴,惨者是暴打,轻者是恶骂。
事实上,书中女孩儿两次小心翼翼的试探,换来的都是母亲恶声恶气大骂不休。这种家庭的孩子,都很乖,知道这种情况你是绝对不能再说了,事还没说父母反应就激烈到这种程度,你再往下说,那可怕的后果可想而知。
——回到新闻事件:
——孩子只是买本公开出版的读物,父母就冲到书店打砸,还扬言书店在卖毒品。这些书对孩子的影响姑且不论,但这么点小事就如此情绪化,反应如此暴烈,假如有一天,孩子真的遇到坏人,还有胆子跟父母说吗?
这就是原生家庭。
坏人最喜欢这样的家庭。
因为这样的家庭,堵塞了亲人之间的正常交流,让孩子陷入孤绝之中,坏人可以肆无忌禅做坏事儿。
(05)
第二个,坏人选择的目标,是老鼠型父母。
什么叫老鼠型父母?
人已经成年,牛高马大,可是胆小如鼠,遇到点事儿就吓瘫软。
林亦含的书中,讲述过鼠胆型父母。同样有个女孩儿,被坏人侵犯了。孩子身心俱残,终于鼓足勇气,顶住压力诉之父母。
父母听了,吓得全身颤抖,破口大骂孩子:不要脸,烂货,人家有老婆,你还勾引人家,全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然后父母押着被侵犯的孩子,去给坏人赔礼道歉:坏大哥,对不起,我家孩子是个贱货,给您添麻烦了,求求你不要计较,放过我们吧。
其实最害怕的,是坏人。
只要报警,坏人分分钟吃牢饭。
但遇到不敢报警,却主动下跪求放过的父母,坏人瞬间爽呆了。挥挥手:好啦好啦,我是个善良的好人啦,以后管好你家孩子,少给老纸添麻烦,老纸就不计较了。
第三个,坏人的目标,是不肯赚钱的父母。
林亦含的书中说,坏人不敢惹赚钱的父母。
为什么呢?
因为赚钱这种事儿,你不可能一个人关起门来做到,必须要跟各种人打交道。
你接触的人多了,哪怕没赚到钱,见多识广,也会有自信。
有自信的人,是不会伤害家人的。而是有办法引导孩子强大。
一家人父亲母亲孩子强大,坏人远远看到你就躲了,他不敢惹。他惹到你家孩子,你们全家一拥而上,打到坏人满地找爹。
所以正如林亦含书中所说,如果为父母者,内心强大,知道书店里摆卖的书,是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汲取书中的智慧菁华。不能因为你胆小如鼠,与商业社会隔膜,认知低下,情绪化严重,就想让社会依据你的愚蠢,断绝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如果这种事儿发生,最高兴的一定是坏人。
所以希望父母强大起来。
只有强大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强大的孩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