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水稻是免耕的,能够更好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也更适应云南的梯田生产

【本文来自《云南大学专家团队成功创制多年生稻,种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3-4年》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非常喜人的成果哇,粗略地看了一遍论文原文“Sustained productivity and agronomic potential of perennial rice”,补充一下一些观网的报导中没提到或者不是很详细的地方。诸位网友有疑问的地方欢迎提问,我在校内,看论文是免费滴,专业虽然是园艺,但是阅读农学类论文是没问题的。

首先翻译该文摘要(机翻并简单校对,有些地方可能不够信达雅)供大家参考:

    农业系统迫切需要以可持续方式集约化生产,提高作物生产力、农民生活和土壤健康,同时使用更少的资源。作物多年生化,特别是一年生谷物转化为多年生形式,已经显示出这种可能性。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多年生水稻的成功育种,并评估了它的表现和潜力。驯化的一年生亚洲水稻(Oryza sativa)与其多年生的非洲近缘种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杂交。从单一种植开始,灌溉多年生稻米在四年内连续八次收获谷物,平均 收获量为6.8吨/公顷,与一年生水稻(6.7吨/公顷)相当。一年生水稻需要额外的劳动力和种子。四年的多年生水稻种植使土壤积累了 0.95吨/公顷有机碳和 0.11吨/公顷的氮,随着土壤 pH 值(0.3-0.4)和植物有效水容量(7.2 毫米)的增加。多年生栽培品种受到农民的强烈青睐;在每个再生周期中,种植它们可以节省 58.1% 的劳动力和 49.2% 的成本投入。2021 年,中国南方 44,752 名农民种植了 15,333 公顷多年生稻米。多年生稻米适用于北纬40°至南纬40°之间的广泛的无霜环境,是一项重大变革,有可能改善生计、提高土壤质量并激发对其他多年生谷物的研究。

以下是正文部分的一些内容:

    文中简述了该团队的育种方针,先对来自非洲的这种野生稻进行了多代自交纯化与选择,把这种“野草”的农艺性状提升到了与栽培稻相近的程度。在随后的育种工作中,该团队将驯化的长雄野生稻与本地水稻良种进行多代杂交、回交育种,推出了 PR107(应该就是观网文中的云大107)。

    这些多年生稻在第九季产量开始下降,这表明PR需要在大约四年后重新播种。文中还提到尽管在17年时,水稻田曾经遭受了严重的稻虱和老鼠危害,但是在随后的两个再生季里水稻很快恢复了高产,平均6吨/公顷。云大的这些品种和Kernza(好像是美国科学家近年来培育的一种多年生小麦,引用文献没细看,如有误欢迎指正)是国际上第一批商业化的多年生谷物。

    对于多年生水稻节约成本这方面,文章是这样描述的:“在我们研究的第一季,人工(每公顷1,926 美元至 2,012 美元)和非人工(每公顷515 美元至 787 美元)成本相似,分别占总经济成本的 71.3-79.5% 和 20.5-28.7%。然而,在再生季,由于多年生稻不需要育秧、犁地、插秧以开始栽培每一季作物,因此发现它可以通过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每公顷1,057 美元至 1,206 美元)和非劳动力成本(96美元–201美元每公顷),每个再生季每公顷节省 1,177–1,401美元(普通水稻成本的 46.8–51%)”文中还提到了由于劳动力投入的减少,对节能减排也有非常大的贡献。

    此外,因为多年生水稻是免耕的,所以它能够更好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甲烷产生。由于多年生能够有更发达的根系与更多的能量储备,它能够更好地面对不良的自然环境,也更适应于云南地区的梯田生产。

    在前景与展望部分中,作者提出了这种多年生水稻的不足:需要更多的除草剂投入、需要更多精力来防治残茬中的害虫、最佳的施肥方式可能与普通水稻有差异等等。这表明多年生稻的栽培管理制度仍然有很多改进空间。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分子育种、基因工程等开发更加优秀的适合雨养低地和重要的雨养高地种植的多年生稻品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