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的杨镐,究竟何许人也
萨尔浒之战之后,后金彻底成了气候。
因此指挥这场战斗的杨镐,差不离被黑成了狗。
祝耀祖:“自镐用事以来,威令不行,赏罚不信,呢私交而轻南将,则豪杰灰心,怯任,罪而恤典,则英雄短气。”
这是说他没有威望的。
朱舜水:贼臣杨镐、袁崇焕前后卖国,继丧辽阳、广宁,滋蔓难图。
这就还扯出了个袁崇焕,袁都督的问题更复杂,不过这里不难看出,还是指控杨镐,这个指控更严重,卖国。
夏允彝:镐固庸人,且老矣,治兵年许,无所经理。
这条差不多还算个夸奖,庸人,好歹承认他还是个庸人。
总归看来看去,杨镐就是负上全部的领导责任,崇祯二年这老哥就被咔擦一刀,说拜拜了。
那么仔细看来,杨镐该不该背这口锅,是不是可以发现一下历史的真相什么的?比如有人觉得李如柏很可疑啦,还有杜松他们具体的用兵策略什么的。然而很遗憾,事实就是,杨镐就是个菜鸡。
从具体来看,如果说明廷当时无人,那只能说是部分原因。平定播州之乱的李化龙还活的好好的,而且也有巡抚辽东的资历。但杨老大人靠山比较硬,也算是有过大军团作战的经验,大家胡乱就选了他出来。
平心而论,说杨镐完全没有打过胜仗,那是不对的。他曾经当过董一元的监军,跟他一起大破塞外部落。虽然蔚山之战表现得很糟糕,但是从他离开朝鲜之后朝鲜君臣对他的印象来看,杨镐不能说干的很糟糕。因此大家最后一想两想,就直接推荐了杨镐,来赌这场国运之战。今天我们怎么重视萨尔浒的意义都不为过,但是实际上,就当时来看,很难讲明中晚期这帮人是怎么看建奴的。
那么具体来看,杨镐这个人,其实是个搞后勤的人才。万历八年中进士之后,他历任知县、御史,然后到山东负责镇守辽海道,这里,是他的高光时刻,种田种出了成绩,并且和大帅董一元一起玩了一出奔袭的好戏。因此他升官了。
在万历二十五年的时候,老杨和李如梅一起出塞,吃了个败仗,然后,注意,然后,他被派到朝鲜去戴罪立功了。所以到那会儿,实际上谁也没有把朝鲜当回事,你杨大人整不过土蛮,就去打倭寇吧。然后就卧槽,一塌糊涂。他虽然打得难看,但是朝鲜这场是打赢了的,再加上有人力保,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大胆推测,当时万历中后期那会儿,本来就是懒政高发,然后显然,朝中也缺人干活啊,有一个算一个,杨镐这样的还算有过战功的文官真的是稀缺货色。就这样,万历四十六年那会儿,抚顺被打开以后,大家一讨论,老杨可以啊,他就去了,走马上任。那会儿这家伙实际上还处于待罪状态。因为他在万历三十八年被弹劾之后一直没有一个处理章程,最后他自个儿回去了。
这种戴罪立功是不是有一种即视感,对,让大家想到了朝鲜。然后萨尔浒一战,彻底凉凉。当然,有很多人说因为皇帝老催啊,红旗一道一道啊,当然要输,明军也不占优啊兵力什么的。但回头来看,洪最后也是丧师,但是大家对他的能力都没二话,都觉得很强。
大略就是让一个后勤主管当上了全军统帅,这又不是穿越小说种田流,最后自然么就是这惨淡的后果,至于萨尔浒本身,那实在让人不忍卒视,这儿就不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