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没有实战的徒手格斗术

【本文来自《传统武术为什么不能实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简单地说,现代格斗有三种基本能力:爆发能力、空间控制能力、抗打击能力。

爆发能力很好理解,无非就是出手力量和出手速度的集合,也是一切格斗的基础,连爆发能力都没有,也就别谈格斗了。不过,爆发能力是可以闭门造车,自己在家里练出来的,许多民间(非职业)传武练习者,他们也可以力量很大速度很快,但他们为什么不是职业格斗者的对手呢,关键就在后两项上。

空间控制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人的腿长臂长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高手可以在擂台上通过高水平的移动闪避来控制距离以实现“我打的到你而你打不到我”的“贴身放风筝”,这个就不是随便什么人自己在农家小院里练练就行的了,再怎么天赋异禀,也得上标准台子跟人搭搭手。

抗打击能力,就是会挨打。以前有职业散打运动员说过,为什么职业选手不会跟“民间武术大师”比武,因为职业选手一击打头,没有专门苦练过抗打击的人当场就跪了,轻则休克重则死亡,后果太严重。抗打击能力没有什么天赋可言,就是死功夫,多跟人对练多挨打,挨的多了又没有残,被散打运动员一脚踢头上也没死,那就成了。

对照这三种能力,反观所谓“民间武术学校大师”(也包括健美运动员),他们为什么不能实战就很清楚了,因为上台跟人对练太少,空间控制能力和抗打击能力都不够强。

更进一步说,

自古就没有实战的徒手格斗术——因为古代可以用武器,甚至弓弩铠甲!有了铠甲、长枪和重弩,傻子才玩徒手格斗。所以古代的实战格斗术一定是兵器,从汉末马超写出中国古代第一本个人技击术或者叫“武功秘籍”《出手法》这就是一本剑术,到明代俞大猷论武,再到现代比较火的陈鹤皋老师,都明确指出真格斗一定要拿武器。

古代中国元清时代曾有段时间对民众持械管束甚严,导致民众不得不结拳社以自保,促进了徒手格斗的发展,但这些政策持续时间都不长。

真正来说,无论东西方,徒手格斗兴起和大发展,恰恰是在火枪逐渐强势,冷兵器迅速脱离战场之后,从本质上说,就是徒手格斗彻底沦为舞术,一种健身体育和表演艺术——比如中国武术大发展就是在清末民初,不要听各个流派吹牛认祖,只要扎扎实实考据,就会发现任何一门徒手格斗的传武,真正的成型年代,基本就是在晚清,更远也远不到明朝了。比如说太极拳,据说明代是用兵器的,清初的时候是用棍子的,到了杨露禅以杨式太极名传天下的时候,已经是清朝中晚期了,再后来杨式太极名声愈噪,历史已经走到清末北洋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