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寡头政治生态经济基础

本文摘自《乌克兰寡头政治生态图谱》| 远望报告

马克思1843年就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乌克兰之所以能够产生寡头政治生态与其特殊的经济体制和结构分不开,想要深入了解乌克兰寡头政治生态,就需要先了解它的经济基础。

(一)垄断资本产业布局

虽然新生的乌克兰凭借苏联的遗产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是乌克兰本身的能源严重不足,在苏联时期就严重依赖俄罗斯境内运输的能源物资进行工业生产。苏联解体后,有资源无能源变成了乌克兰工业垄断资本家的心病,工业生产与能源缺口矛盾日益尖锐。乌克兰对俄罗斯特殊的能源依存关系导致谁能掌握俄罗斯能源进口业务,谁就能大捞一笔。因此,乌克兰境内的能源进口业务竞争异常激烈。

乌克兰的产业结构继承于苏联,因此偏重重工业,重工业往往依赖于机器大工厂,因此大型的矿工企业就成为寡头发家的物质基础。随着寡头势力的不断膨胀,使得他们不仅控制着乌克兰经济命脉,同时几乎垄断了国家一切活动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乌克兰东西部差异很大,不仅仅是文化、语言和信仰上的差异,更有着经济结构上的巨大不同。乌克兰经济基础构成的煤炭、矿石开发、冶金的大部分企业主要位于乌克兰东部城市,这与乌克兰国内矿产资源的分布有关系,东部顿巴斯地区有乌克兰最大的煤矿,同时也是欧洲第4大煤矿,已探明储量达1000亿吨,被称为“乌克兰心脏”;而在乌克兰西部则主要以农业为主,即便是有一些企业,往往也是以农业为主营业务。这就使得乌克兰西部很难孕育出真正的大寡头。西部寡头的实力和影响力远远比不上东部和南部的寡头相提并论。

一是垄断重工业。苏联时期,煤炭、矿石开发、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构成了乌克兰经济的基础,这些企业能够在苏联强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获得最多最好的原料、设备和人才。但是在乌克兰独立进程中,私有化的快速推进使得这一大苏联财富几乎成为中东部寡头的私人财产。

二是垄断金融业。寡头们在攫取国家私有化改革进程中的第一桶金后,逐渐将手伸向国家金融业,乌克兰寡头大多拥有自己的金融工业集团,他们通过对金融领域的把持逐渐再渗透进入实体经济。银行、保险、证券公司都成为寡头们操控乌克兰微观和宏观经济的走向。例如大寡头科洛莫伊斯基的普里瓦特私人银行就是乌克兰境内最大的商业私人银行,该银行不仅在乌克兰各地拥有分支,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大量分支机构。寡头们的私人银行还与乌克兰中央银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有着紧密的业务往来。

三是垄断能源业。苏联时期,由俄罗斯向乌克兰输送天然气,因此乌克兰感受不到能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程度。由于独立后的乌克兰依然倚重重工业,因此对电力的需求超出任何一个国家。虽然乌克兰是一个矿产丰富的国家,但是却缺少天然气。天然气进口领域转而成为乌克兰寡头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天然气女王”季莫申科和波尔塔派系代表菲尔塔什就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除了天然气,为大型企业提供动力的电力行业同样也是寡头们角逐的斗兽场,核电、火电、水电都是寡头争夺的对象,顿涅茨克派系艾哈梅托夫、第聂伯派系科洛莫伊斯基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

‎2002-2016年确定的35个乌克兰寡头群体

‎寡头集团‎/实际控制人‎

‎系统资本管理‎集团/‎里纳特·艾哈迈托夫‎

‎智能控股‎集团/‎瓦迪姆·诺文斯基‎‎, 安德烈·克利亚姆科‎

‎能源标准‎协会/Kostiantyn Hryhoryshyn

‎顿巴斯工业联盟‎/‎Serhiy Taruta‎‎, Oleh Mkrtchian, ‎‎Vitaliy Haiduk‎

Energo/‎维克多·努森基斯, 列昂尼德·拜萨罗夫‎

‎私人银行集团‎/‎伊霍尔·科洛莫伊斯基‎‎, ‎‎哈纳迪·博霍柳博夫‎‎, 奥列克西·马丁诺夫‎

‎DF‎集团/‎德米特罗·菲尔塔什‎‎, ‎‎谢尔希·廖沃奇金‎‎, ‎‎尤里·博伊科‎

‎环球投资集团‎/‎维塔利·安东诺夫‎

Azovmash/‎尤里·伊万纽申科, 阿尔森·伊万纽申科‎

‎内核‎集团/‎安德烈·韦列夫斯基‎

‎西奇‎电机/‎维亚切斯拉夫·博胡斯拉耶夫‎

‎乌克普罗明维斯特/罗申‎

‎彼得罗·波罗申科‎‎,‎‎尤里·科修克‎‎,奥列克西·瓦达图尔斯基‎

‎北‎方集团/瓦伦丁·兰迪克‎

‎金融与信贷‎公司/‎Kostyantyn Zhevago‎‎, ‎‎Oleksiy Kucherenko‎

‎阿斯塔塔‎/‎维克托·伊万奇克, ‎‎瓦列里·科罗特科夫‎

‎发电机‎集团/‎赫里霍里·苏尔基斯‎‎, ‎‎伊霍尔·苏尔基斯‎‎, ‎‎维克多·梅德韦德丘克‎

‎管道间‎集团/‎维克多·平丘克‎

‎TAS集团/‎谢尔盖·蒂希普科‎

Konti/APK-Invest/‎鲍里斯·科列斯尼科夫‎

‎奥博隆‎/Oleksandr Slobodyan

‎乌金特产品‎/‎Oleksandr Leshchinskyi‎

‎司特罗‎/‎米科拉·扬科夫斯基‎

‎创意集团‎/‎斯坦尼斯拉夫·别列兹金‎

‎DCH(开发建设控股公司)‎/‎亚历山德·雅罗斯拉夫斯基‎

‎AVK集团/‎弗拉基米尔·阿夫拉缅科, 瓦列里·克拉维茨‎

‎AVEC集团/‎奥列克桑德·费尔德曼‎

‎阿瓦拉集团/‎费迪尔·什皮格‎

‎乌克索茨银行‎/‎瓦列里·霍罗什科夫斯基‎

‎普拉韦克斯‎/‎列昂尼德·切尔诺维茨基‎‎和他的家人‎

‎论坛组‎/‎列昂尼德·尤鲁舍夫‎

Uvercon/‎爱德华·普鲁特尼克‎

‎连续集团/‎伊霍尔·叶列梅耶夫, 谢尔盖·拉胡尔, 斯捷潘·伊瓦基夫‎

‎艾比森特 K‎/‎Oleksandr Hereha, ‎‎Halyna Hereha‎

‎级联投资‎/‎维塔利·霍穆廷尼克‎

Naftohazvydobuvannia/‎内斯特·舒弗里奇‎‎, 尼古拉·鲁德科夫斯基‎

(二)寡头派系地域布局

     

根据《福布斯》数据,2021年乌克兰最富有的100位商人资产总和达445亿美元,其中前十位,大多是老面孔,这表明了乌克兰寡头政治生态的稳定性,也显示了乌克兰寡头政治治理模式的持久性。

通过第一部分的介绍,可以发现乌克兰寡头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出身和发迹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体上可以分为顿涅茨克派系、第聂伯罗派系、利沃夫派系、敖德萨派系、波尔塔派系和基辅派系等。虽然乌克兰寡头们在发展的进程当中形成了以地域为特征的派系,但是在利益和权力的角逐中,同阵营的合作伙伴逐渐反目,甚至出现相互打压,利用政治手段迫害乃至谋杀的情况。

顿涅茨克派系

顿涅茨克派系也可以说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派系,形成于乌克兰独立初期,代表人物是乌克兰首富里纳特·艾哈梅托夫,其余的还包括苏联时期垄断贸易的鲍里斯·科列斯尼科夫、乌克兰第4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卢甘斯克商业集团及议会地区党领导人亚历山大·耶弗列莫夫、亿万富豪尤里·科休克等,顿涅茨克派系是乌克兰境内最大的寡头派系之一,仅顿涅茨克州就生产了乌克兰20%的工业产品,这一地区能创造乌克兰1/3的工业产值。

顿涅茨克派系同时又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生意往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以第聂伯河为界,将乌克兰一分为二,东乌克兰居民讲俄语居多,大多信奉东正教,在经济上自18世纪以来就与俄罗斯密切联系,自然在情感上更加亲近俄罗斯。因此此派系的政治代表人物的政策方向是明显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就是典型代表,他执政期间不惜放弃与欧盟签订协议来与俄罗斯交好,也由此引发了“广场革命”,仓皇下台逃亡海外。

第聂伯派系

第聂伯派系的源头是苏联时期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黑帮”,在勃列日涅夫的带领下,一批来自第聂伯罗的乌克兰干部在苏联政坛上崭露头角。当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总书记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政治局、中央委员会秘书处、部长议会、克格勃中占据重要职位,而这一股势力被民众戏称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黑帮”。

勃列日涅夫带领的乌克兰干部是第聂伯罗派系寡头发家的政治基础,而寡头们孕育和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则是20世纪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改革中的苏联政局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陷入困难,这给一系列地下非法行为提供了温床。在这一时期,一些新型合作社老板、国家干部、投机商人和黑帮头目攫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使得他们在乌克兰独立后抢得各方面的先机打好了基础。

第聂伯派系在乌克兰独立后主要代表人物有总统库奇马及其女婿维克多·平丘克、总理拉扎连科及其心腹“天然气女王”季莫申科和犹太裔金融寡头伊戈尔·科洛莫伊斯基、金融寡头根纳季·博戈柳博夫。随着这批人逐渐取得乌克兰政治地位,使得第聂伯派系得以入主乌克兰权力中心,也使得第聂伯派系寡头成为乌克兰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派系。第聂伯派系所在地区生产乌克兰约16%的工业产值,加上周边的扎波罗热地区,产值约占乌克兰的1/4。

其他派系

波尔塔派系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乌克兰排名第3富豪康斯坦丁·热瓦戈和排名第15富豪安德烈·维列夫斯基,此派系在政治立场上喜欢多方下注,在尤先科亲西方团队竞选期间支助尤先科上台,后来亚努科维奇亲俄团队得势又转而支助亚努科维奇上台;基辅派系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维克托·梅德韦丘克、“巧克力大王”彼得·波罗申科和菲尔塔什,波罗申科是老牌寡头,前期支持尤先科上台,后与季莫申科交恶转而自立门户,菲尔塔什则是季莫申科在天然气领域的竞争对手,季莫申科在库奇马时期被清算后,她的乌克兰统一能源公司垄断地位被菲尔塔什的俄乌进口能源公司打破并瓜分。

(三)垄断资本对外布局

       

从乌克兰各个寡头利益集团的对外布局来看,对于乌克兰寡头来说,他们的经济利益重心一直都在西方,而所谓的亲俄或者东西平衡派,不过只是形势不得已之下的权宜之计,同时也是他们同西方谈判的重要砝码。

乌克兰寡头群体对外依存度很高,以科洛莫伊斯基旗下的普里瓦特私人银行为例,它操控着乌克兰几乎所有的铁合金企业,同时收购澳大利亚钢铁行业企业,控制了全球约30%的铁合金市场,但同时科洛莫伊斯基在乌克兰南部的军工企业却与俄罗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依然向俄罗斯提供军工产品。这一矛盾现象是乌克兰寡头集团对外布局摇摆不定态度的缩影。

西方市场对于乌克兰寡头集团而言,有巨利可图。一是欧洲市场是乌克兰最重要的资本输出地,可以让乌克兰寡头资本得到欧洲资本的注入,并深度参与欧洲金融市场;二是全面倒向西方,加入欧盟后可以降低关税,使得乌克兰的工农业产品行销欧洲,获取丰厚的利润;三是西方宽松的资本环境可以让乌克兰寡头们快速实现资产合法化,并为其资产安全提供保障。

俄罗斯市场对于乌克兰寡头集团而言,相对较为割裂。一是乌克兰重工业基地皆存于东部地区,与俄罗斯直接接壤,而且从历史文化渊源上就亲近俄罗斯,再加上在能源供应上极度依赖俄罗斯,就使得乌东寡头集团,尤其是顿涅茨克派系希望继续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二是乌克兰与俄罗斯同为苏联加盟共和国,所以在产业结构上实际上是处于竞争关系,因此乌克兰寡头集团又极力控制本国垄断市场地位,抵抗俄罗斯资本介入,加上中西部寡头集团基本上以传媒、金融、农业和消费品为主营,在经济上与俄罗斯完全脱钩,因此支持激进全面西化。

乌克兰寡头集团同时是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角色,也是乌克兰吸收国外资本和参加对外投资的经济主体。乌克兰寡头集团垄断着进出口业务,出口产品又是乌克兰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还是能源进口的消费大户。

近几年在俄罗斯大幅上涨天然气价格的背景下,乌克兰国内冶金行业成本大幅抬升。同时后疫情时代所导致的通货膨胀使得世界各国对基建、汽车和造船业需求萎靡,传导至上游钢铁行业,也是一片凄苦。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