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解释一下即时通讯平台的“自锁效应”是怎么回事,如此可以了解腾讯的命门何在

【本文来自《马斯克将率推特抄袭微信,中国要助“微信们”走得更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观山居士
  • 那你就应该在规模竞争上先击倒腾讯,再来扯什么抄袭,腾讯的规模优势是与生俱来的吗?即时通讯当时连移动也搞了个飞信,一度风生水起,竞争不过就是争不过,最烦你们这种结果不利就改评判标准(往往是道德标准)来掩饰自身的失败。

我来解释一下即时通讯平台的“自锁效应”是怎么回事。

假如三家运营商(移动、电信和联通)的手机不互通(跨运营商无法打通),而三家用户数量是80%:10%:10%。(电信接过联通的CDMA网络开始做手机业务时差不多就是这个比例)我们假设三家的技术水平和网络条件完全一样。

现在你作为一个新用户想要买一只手机并加入其中一家的网络,你会选哪家?

毫无疑问你应该选移动。选了移动,将来可能与你交换号码的人,80%的机率能够打通他们电话。如果选另外两家,你只有10%的机率能够打通他人的电话。

假如你已经是电信或者联通的用户,你会发现所有与你交换电话号码的人当中,只有10%的人你能打通他的电话。那这个号码对你有什么用?你最大的想法就是赶紧扔掉手中的手机卡,办一张移动的。

如果你已经是移动的用户,你也有20%的机率打不通其他人的电话。你会产生换网络的想法吗?不会的。你会安心呆在移动的网络内,等其他人都移过来。

所以动态地看,这个效应导致的结果是,用户规模大的网络不仅会吸引新用户的加入,还会吸引其他网络内的用户迁移到本网络。而这又导致了本网络用户规模进一步加大,原来用户规模小的网络进一步缩小,直到最终消失,原来的大网络成为唯一的幸存者。

这就是实时通信网络的自锁效应。注意,上面的探讨没有涉及各家网络质量的问题,我们假设三家的网络都是一样的好。单纯由于用户规模的不同,就产生了这样的结果。唯一的胜出者只要在竞争开始的时候稍微领先那么一点点,就能确立最终的绝对优势。

腾讯,成立于深圳。对互联网业者来说,深圳本身就是一个得风气之先的地方。那段时间中国抄ICQ的软件有好几个,腾讯的胜利并不是由于公司内部有哪个天才人物的结果,纯粹是先行出发了一段时间,然后自锁规律开始发挥其威力。

当然,你一定注意到了,我用来举例的三家运营商中并没有发生所有用户迁移到一家运营商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三家的网络是互联互通的,打不通别家手机的可能性并不存在,所以没有转网的必要。

这也告诉了我们,腾讯的命门在哪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