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部分关键战役战斗(三)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部分关键战役战斗(三)
三所里南临大同江,北依山峦,村西有条平壤通往价川的南北走向公路,是西线美第八集团军北进的必经战略要地,也是我军截击清川江方向南逃美军主力的一道“闸门”(6)。
在打下德川并痛歼南朝鲜军第7师主力后,志愿军第38军113师(师长江潮)长途奔袭三所里的战略意义在于为志愿军顺利达成第二次战役的战役企图奠定了可靠基点,并对志愿军取得二次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个部队于此最突出的贡献,至少体现于两点:
其一,部队在刚刚结束德川战斗没有得到休整、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仅用一昼夜时间里,凭借全师官兵的双腿,在朝北山地特有的山高林密路窄的地形条件下,完全依靠自己体力,克服自然环境与敌军的阻挠,在1950年11月27日,这个老战士们感到“朝鲜半岛上的月亮特别的圆的夜晚”,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生理极限,14个小时强行军145华里(这还只是大比例作战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最终按时从集结地顺利赶到指定地域。从而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行军奇迹,更被邓华副司令誉为战争的“神迹”!
在这个过程中,由“副师长刘海清率领的先头338团,为防止极度疲劳的士兵由于打瞌睡而掉下深渊,这个团的所有军官走在前面开路,后面的士兵抓住前面士兵的子弹带,一个拽着一个地向前移动”(7)。当113师先头部队赶到三所里五分钟后,就与南撤的美军骑1师骑5团的侦察排交上了火。
其二,抵达三所里后,该师指挥员从地图上发现了龙源里,这个原先命令上并没有然而却是美军可以藉此逃出志愿军合围“生天”的战术“漏洞”,随之主动派出337团及时赶到龙源里,及时补上了这个可能出现的战役缺口。什么叫做军人素质?——这就是!
更重要的是,随后部队像钢钉一样牢牢地卡在这两个阵地上,还有其东北方向由335团坚守的松骨峰,使南北相隔仅有一公里的两部分美军始终不能会合,从而直接导致以美第8集团军为主体的整个“联合国军”的攻势在清川江地区发生大崩溃,其司令“虎头狗”(沃克中将)也在座车与南朝鲜军发生的车祸中受重伤殒命。
后来,时任第38军副军长江拥辉回忆:敌我双方在公路沿线犬牙交错的激烈战斗,那是我从戎几十年,从未见到过的雄伟壮阔的场面。敌人遗弃的大量大炮、坦克、装甲车和各种大小汽车,绵延逶迤,一眼望不到头,到处是散落的文件、纸张、照片、炮弹、美军军旗、伪军“八卦旗”以及其他军用物资……(8)
经过此战,38军因彭总在嘉奖电报结尾临时添加的“第三十八军万岁”这一至高荣誉,名扬天下。通过魏巍描写112师335团(团长系原38军的作战科长范天恩)1营3连(连长戴如义、指导员杨少成),在龙源里北两公里的松骨峰战斗的那篇著名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官兵的英名,自此传遍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