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AI的进步只是取代可重复性和非创造性劳动,太天真了

【本文来自《从幻想走向科学:人类操纵大脑的条条大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前置论点:取代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生产力的取代,这已经发展很长时间了,并且取代的范围已经不限于体力工具性,智力也取代了一部分,且可取代的范围和影响都快速发展。这已经足够造成生产关系的剧烈改变。-----这只是生产力的取代,是现实的。

而作为物种意义上的取代,是以自主意识的产生为临界点,如果机器产生自主性意识,那就不再是万能工具。-----这是进化的未来,目前属于未知,但不能否定这个可能。

------------------------------------

没人关注最后的阵地脑科学吗。

AI进化几乎不可逆的将吊打人类绝大部分能力,迭代进化现在就可以断言,终将加速取代人类的大部分工作能力,有些人认为只是取代可重复性和非创造性劳动,太天真了。

应趁早搞人类保护主义壁垒,延缓大部分劳动力荒废的局面,然后在脑科学上想办法。

也许真的,只有以人本主义需求出发的刚需领域会成为保留地,而绝大多数体力和普通智力工作都可以被取代,只有非常开创性的智力活动才能保留下来,并且也面临高度竞争,以避免出现机器意识的临界点。

实际上这恰恰是大力发展AI竞争带来的必然结构性困境。生产力剧变,导致生产关系剧变。

不管这些应用技术目前是不是还略有瑕疵,都已经指出了一个即将到来的剧变。当个人3天就能凭输入指令生成一个系统综合产品,不需要人类实创,创造性劳动已经被机器取代,由代工横扫一个产业的上下游十几种人类工种的耗时生产, 生产力提高数十倍上百倍,这种生产力的诱惑几乎没办法阻止,保护主义立法估计都不行,社会生产关系就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剧变。

在AI取代的时代,人类很可能将两极分化,一方面只有很少的脑力工作可以被保留,并控制人类的工具性不脱缰;另一方面绝大部分人被AI阻断在能力垄断之下,只能依靠制度性壁垒保护人性刚需产业。

我甚至认为老美搞人类清除对本国也瞎搞,是因为老美线性而冷血地判断人口太多是负担。当然,这种线性预判肯定是反人类的,并且在人类现实内部竞争和未来物种竞争双重夹击下容易直接把自己搞崩,带着一群智力退化的人类肯定是不合格的。

能不能顺利创造一种新型生产关系?人类始终控制着一个万能工具的从属性不被反噬,并且让绝大多数人跟上技术迭代,始终成为控剑人。比如知识不再只靠每一代从0开始遗传学习,也靠输入迭代?

机器的学习性能为什么在硬件过关条件下可基本实现重复稳定,而人类意识遗传的能力为什么忽高忽低?

机器能力与人类智力的本质区别到底在哪里。

------------前帖,这是前置分析---------------------------------

以后的艺术,从人类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变成纯粹的人类训练机器的能力?

艺术的本质,从人类表达自我审美,变成人类的一串机器指令公式让机器代替自己审美。

从哲学上说,人类训练机器作画,和人类训练机器参加棋类智力娱乐比赛,人类训练机器唱歌,人类训练机器参加人类体能奥运会,人类训练机器当演员,人类训练机器当人类的配偶。。。等等都有一个哲学问题:

人类社会的哪些需求,是工具性的,比如通过计算和绘制进行对客体的构建,这还不涉及人类本身的存在性危机,这只是提升工具性加强了改造世界的能力;而哪些需求,是为了满足人类主观人性的。如果这个被代,实质上就是人类被取代。

具体来说,就是人类运用工具解决对客体的构建,比如修建建筑、建造武器、制造机器等这些是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人类满足自身的主观人性,比如情感、审美愉悦、繁衍、对人类的智力体力进行竞赛娱乐等方面是属于人本主义的,人类因为有这些自我认识才成为人类。直白说,就是机器代替人类当人类,代替人类审美,代替人类产生情感等。

1,人类的体能已经被取代了绝大部分,智力被取代了一部分,但依然局限于受人类控制的工具改造世界的能力;如果最后,人类的主观智力和情感也被基于利益的生产力碾压,而全部取代,也就是自由意志被取代,基本上不是人类的进化,而是哲学上人类被自己的创造物取代。换句话说,工具性领域的取代不影响人类存在性,而人类自由意志体现的人本主义领域被取代则有人类存在性危机。-----这还只是生产力的取代,(机器没有自主意识也能进行生产力取代,覆盖掉人类的人本主义领域)。

2,而如果机器进化构建出足够复杂的能力,产生了自我意识,那么也就意味着工具性脱缰。---这是物种意义上的取代。

目标需求和存在性到底是什么,才是最大的哲学问题。

科幻的生物危机从理论到现实也就几十年;而人类的存在性危机、图灵问题估计会远一点,但应该也不会太远。

=============================================================

=========上面是评论其他文章,可直接看归纳的问题,以及解答===================

归纳有几个不同维度的问题:

1,生产力取代,已经足够产生重大深远的生产关系剧变;生产力极大提升的重大利益驱动,会导致大量的人类劳动力废置,如何解决。

2,人类社会的哪些需求,是构建客体改造世界的工具性的;哪些需求,是为了满足人类主观人性的。要不要人本主义的保护主义壁垒,区别保护主观人性的需求。

3,如何建立新型生产关系,跟上生产力剧变。让大多数人跟上技术迭代,始终成为控剑人。而不是沦落为西式的反人类,要么奶头乐要么人类清除。

4,大部分人口成为控剑人的途径。一是自然学习,从小开始全民学习控制机器能力这种锋利工具的技能,成为必备能力;二是 人类智力进化能不能从脑科学发展上突破从0开始的自然学习。一个关键的问题:机器的学习性能为什么在硬件过关条件下可基本实现重复稳定,而人类意识遗传的能力为什么忽高忽低?人类智力假定是高于机器能力的,那为什么学习能力不能进行迭代进化?机器能力与人类智力的本质区别到底在哪里。一般来说是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可以突破框架进行质疑和自主证明。人类的思维应该至少是量子级的,但又在基于规则的运算上明显不如量子级的快。

列兵AAAAA

人工智能都是规则下的重复运算,可以发现但是再多的重复也不会产生违反规则的创造。昨天 15:43  来自湖南省

比如数学是建立在1+1=2的规则之上,不脱离这个规则,不等于不创造数学深海。

数学无论怎么发展都不会突破1+1=2的运算法则。当然如果你认为可以突破,我没啥好说的。

不突破基础规则,不等于不在这个基础规则上构建出超级宏大的活动。

AI就是在人类的基础指令(相当于1+1=2)上,通过自我学习迭代,构建出超级复杂的图景。结果一定是超越的。比如人类告诉AI的是围棋基础规则,然后AI通过各种角度的自我学习迭代,自己跟自己对战,发展出远远超越人类脑容的棋谱,机器之间互相推演和记忆,速度太快了。

-----在没有产生机器自主意识前,就足以取代相当多的人类工作能力,形成生产力剧变和生产关系的剧变。变成棘手的社会结构问题。所以应该区分AI的使用领域。

未来不管是计算机本身进化还是算法进化,如果进化得足够宏大复杂,会不会出现自主意识,不知道。

观察者网用户_1148359不,我不是说AI能力不足以统治,而是说AI不可能掌握权力,AI能力再强也不可能被人给与这个机会。昨天 21:39  来自重庆市

第一是机器意识可不可以自主觉醒,第二是人类可不可能背叛赋予它权力。

老林响箭科学上有四个终极问题:宇宙边界与起源问题;物质本质与结构问题;生命诞生与机制问题;智能本质与结构问题。这几个问题不搞清楚,机器就不可能真正取代人类。15小时前  来自河南省

这几个问题是不错,但你的结论错了。机器取代人类可不会管人类有没有搞清楚问题。取代,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生产力的取代,这个已经发展很长时间了,并且取代的范围已经不限于体力工具性,智能也取代了一部分,并且可取代的范围和影响都快速发展。-----这只是生产力的取代,是现实的。(机器没有自主意识也能进行生产力取代。从前是工具性代替人类改造自然客体,随着机器能力进化,也可以靠生产力覆盖掉人类的人本主义领域)。

而作为物种意义上的取代,是以自主意识的产生为临界点,如果机器意识产生自主性,那就不再是万能工具。-----这是进化的未来,目前属于未知,但不能否定这个可能。

赚钱最容易看过几个报告啊,银行业,现在银行业普通岗位职工,大部分都会被AI取代,而且时间会比大部分人想的都快。欧洲几个大银行已经在干了。如果国内也这么干的话,真的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后果难以预料🙄🙄昨天 23:06  来自广东省

是的,很多工作都是这个趋势。所以我认为真的要提前从制度考虑下,如何尽量区别分化不同的工作类型,延缓普通领域的AI化;并且创造新型的生产关系,让大多数人跟上技术迭代。比如照这个趋势,掌握程序指令是不是足以成为必备主科技能。      并且,平台也应该全面国产化。

国家现在对这种核心要害产业都有明确要求,自主可控都有大动作,先不公开了😊                      现在互联网大厂正在研发,用AI写程序写代码,连it码农都面临失业了😂😅

对的。这就是生产力取代。并不是说机器没有自主智能就不能进行生产力取代。

绯月琳你的想法不靠谱,新的思想,新的创新是压不住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也是必然规律,不是你想压就能压的。顺其自然吧,要知道创造AI的也是人。9小时前  来自广东省

一件复杂的事要用多维视角。对人类的需求进行区分,对工具性领域可以开拓,对人本需求进行保护,谁说壁垒不可以有呢?人类的社会生产关系如果没有找到适应方式前就产生剧烈变化会带来复杂不可控的局面。前例是中国互联网为什么就有防火墙维护自主体系的壮大?我说的是生产力飞跃不可能阻止,所以要进行区分保护,并让大多数人掌握控制技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