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未来五年将立足新发展阶段
10月2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说,中国将继续实施包括月球科考基地建设在内的航天重大工程。
吴燕生说,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对现役运载火箭进行更新换代,延续新一代的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
吴燕生称,我们将进行载人月球探测、月球科考基地的建设、火星采样返回、实施小行星探测等,通过这些重大工程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2022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
太空探索由三大核心板块组成——航天运输系统、载人航天以及深空探测。
航天运输方面,未来五年,中国将加速实现运载火箭的升级换代:研制发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大推力固体运载火箭,推动重型运载火箭工程研制。
2021年,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天和”成功发射,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对接,六名航天员先后进驻中国空间站,并开展各项任务。
未来5年,将全面建成天宫空间站,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等工作。
深空探测方面,中国未来将发射更多嫦娥系列探测器,执行采样和探测工作。将继续借助去年“登火”成功的祝融号漫游车开展火星采样;此外,还将进行小行星探测器发射、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等工作。
看看西方同伴近期的计划。
2019年,为纪念美国首次登月50周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了“阿耳忒弥斯”计划,旨在重返月球。
由于预算不足等原因,去年11月NASA宣布,美国载人登月将从2024年推迟至2025年。
目前,包括设计、建造、测试和地面设施在内,“太空发射系统”和“猎户座”飞船相关项目共计已花费370亿美元。而整个“阿耳忒弥斯”计划的资金投入预计将高达上千亿美元。
从8月至今,美国新一代SLS登月火箭及猎户座飞船试射问题频出,已经推迟了3次发射。这将影响后面的步骤,载人绕月飞行;载人登月。
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前创始人约翰·洛格斯顿表示,考虑到不断攀升的项目开支,以及任务之间过长的时间跨度,“一旦这次任务失败,美国将很难从头来过”。
2022年,欧洲-俄罗斯联合的ExoMars探索火星任务将要启动,定于9月发射,预计到2023年6月份着陆火星。
此前俄罗斯/苏联的19次和欧洲的2次登火尝试均以失败告终,2016年,欧俄火星登陆器“夏帕雷利号”着陆器原本是作为此次ExoMars任务的试运行的,最终却因故障而坠毁。
由于俄乌冲突,7月,欧洲航天局局长阿施巴赫宣布,欧空局理事会已经决定正式终止与俄罗斯的联合火星任务。
看来,今年中国航天事业还是顺利多了,今年年底将发射天舟5号货运飞船和神舟15号载人飞船,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