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西方人虚构的各类文字——缺失者狂热

500

知名游戏大作《上古卷轴 V:天际》龙语字母表

(啧啧啧~~和锲形文字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无差别~~)

作者 | 刘育黎(Willie Liu)

       虚构世界(fictional universe,也称 “架空世界”)是电影和游戏等作品中的常设舞台。让故事发生的背景脱离现实而存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束缚、解放创造力。

       基于小说改编的美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2011–2019 )就是虚构世界作品的典型例子。

500

       但与此同时,完全创作一个新世界所需的设定(setting)工作量也会非常可观。从自然地理到历史文化,这个世界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所考虑,这样得到的结果才能够令人信服——那么,对于大多数世界设定而言,“居民们使用怎样的文字” 也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500

                       《精灵宝可梦》中飞云市的介绍手册

对于这个问题,创作者们给出了很多答案,我们也得以在影视和游戏作品中看到各种各样的虚构文字。目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我们同时代的通用语(比如英语、日语等),为其字母表赋予新的造型;另一种就是完全创造一门新的语言,并为之配上书写系统。

       早在《乌托邦》(Utopia,1516)一书中,就出现了一段由虚构的 “乌托邦文” 写成的四行诗。这种文字由几何图形构成,共有 22 个字母,和当时的拉丁字母表一一对应(仅缺少 Z)。作者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和朋友彼得·吉尔斯(Peter Giles)也构造了乌托邦的语言,但这种语言的仅有样本便是这首诗了。

500

1518 年版《乌托邦》中乌托邦文诗歌及拉丁文翻译。值得注意的是,在铅字印刷的年代,每个特殊字母都需要刻工额外制作。

       基于拉丁字母表设计虚构文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不论是像《乌托邦》中一样使用几何图形,还是替换为更复杂的符文(《魔法少女小圆》,2011)2,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在实际使用中,这些字母表可能用于拼写各种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英语、德语等,也有罗马字转写的日语(《精灵宝可梦》动画,2010 年后的剧集)

500

《魔法少女小圆》中的虚构文字 “不详”(Unidentified)

      只要是基于字母表的文字,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构造出虚构文字。漫画《全职猎人》(Hunter ×Hunter,1998– )中的文字是便是基于日文五十音图设计的。

500

《全职猎人》漫画中的虚构文字

      文字和语言密切相关,比虚构文字更进一步的便是虚构语言了。游戏《上古卷轴 V:天际》(The Elder Scrolls V: Skyrim,2011)中,就出现了一种 “龙语”。龙语应用于技能系统 “龙吼”(Dragon Shouts),而这些技能是通过阅读石碑上的文字所获得的。制作组根据龙的爪痕造型设计了字母表,用于拼写龙语。

500

龙语字母表

       

   此外,《星际迷航》系列(Star Trek,1966– )的 克林贡语言 当属大成者。

500

       克林贡语(Klingon Language)是构造较为完善的一种人造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克林贡人是科幻作品星际迷航里一个掌握着高科技却野蛮好战的外星种族。克林贡语的发明者是美国语言学家马克·欧克朗(Marc Okrand)。

 

500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编纂出了克林贡语的教材和词典作为《星际迷航》爱好者的收藏。很多痴迷于《星际迷航》的爱好者甚至使用克林贡语进行交流。由于其独特的影响,克林贡语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承认,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克林贡语的出版物主要是和《星际迷航》相关的资料、包括莎士比亚著作在内的一部分文学作品、一些技术文献和克林贡语的教材和词典。一些西方国家有专门的克林贡语刊物和网站。Linux操作系统和国际互联网也将克林贡语作为其支持的语言之一。

       克林贡语是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的语言之一。克林贡语被收录在国际标准ISO 639-2中。语言代码是tlh

500

       在自然语言中,宾谓主结构(OVS)是六种可能使用的语序中最罕见的一种。克林贡语是电影中外星人的语言,基本上为OVS语序,以制造出一种外星语言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人类却不容易接受。一位叫D'Armond Speers的克林贡语使用者曾经试图让其儿子Alec成为克林贡母语者,他对Alec讲克林贡语,母亲对其讲英语。虽然Alec能完美地发音,但却很少用克林贡语回应父亲。Speers报告说,在Alec5岁之后已经完全不用克林贡语回应他了,于是Speers最终也转用英语和他交流了。

500

      《权力的游戏》及其原著小说《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 1996– )中也有虚构语言和相应的文字;多斯拉克语和瓦雷利亚语是语言学家David J. Peterson为了权力的游戏剧集发明的人造语言(conlang),有完整的音系、语法、词汇系统。

       根据原著设定,多斯拉克语没有文字系统,瓦雷利亚语的文字系统类似中文或者埃及文的意音文字(或者不严谨点叫象形文字),即一些部首表音一些部首表意。Peterson的书The art of language invention里为了便于阅读,用罗马字母拼写了多斯拉克语和瓦雷利亚语。这两种语言的文字系统是设定好的,所以原著和剧集里也就不存在用英文拼写它们的必要。

500

       然后根据作者George R.R. Martin的解释,通用语是英语的原因是Martin不懂语言学……作者表示我也想像托尔金的魔戒那样充满异世界感啊但是谁叫人家是学霸(\#-_-)\┻━┻不过他还是在书中通过仿古的方式制造出了一种陌生感,比如在书中用古英语的Aye替代了Yes。

————————————————————————————————

接下来就是西方编纂的重磅语言

西方近代史诗巨作:《指环王》——精灵语

在虚构语言这方面,J.R.R.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可谓无出其右——他本人就是一位语言学家。在《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1954–1955,系列作品中,托尔金为 “中土大陆”(Middle-earth)上的种族们设定了繁复而严谨的语言系统,亦配有相应的文字。

500

      《魔戒》作者托尔金曾为其笔下的中土世界发明庞大复杂,且体系完整的语言;实际上,身为语言学家的托尔金,当初乃是出自于其对语言的喜好,才著手发明这些语言,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在他各种相关作品中,大量出现的精灵语。

托尔金为精灵语发明的精灵文有三种:

1. 沙拉堤文字(Sarati):诺多精灵卢米尔(Rúmil)首先为精灵语发明的文字。

2. 腾格瓦文字(Tengwar):诺多精灵费诺(Feanor)承卢米尔,为昆雅发明的文字。

3. 色斯文(Cirth):中土大陆上辛达精灵戴隆(Daeron)为辛达林发明的文字,后为矮人族广泛使用。

语言体系发展影响

早期发明的精灵语 [1] 

* 早期昆雅(Quenya):维林诺上凡雅精灵的语言。

* 早期诺多林语(Noldorin):中土大陆上,诺多精灵的语言。

* 依尔克林语(Ilkorin):中土大陆上,灰精灵的语言。

然则,依尔克林语的发明时间与前两者并不相同。

后期中土世界的精灵语发展体系

* 古精灵语(Primitive Quendian):“库维因恩”湖畔,第一批首生精灵的语言。

o 雅维瑞语(Avarin)

+ 众多雅维瑞语的分支:其中部分在后来与南多林语融合。

o 艾尔达通用语(Common Eldarin)

+ 昆雅(Quenya):诺多精灵与凡雅精灵的语言,后来在中土大陆上被禁止使用。

# 万雅林语(Quendya):维林诺岛上的日常通用语。

# 流亡的诺多精灵语(Ñoldorin Quenya, Exilic Quenya, Etyarin):在中土大陆上又称精灵拉丁语。

+ 帖勒瑞林通用语(Common Telerin):所有帖勒瑞精灵语言的始祖。

# 帖勒瑞林语(Telerin):到达维林诺的帖勒瑞精灵所使用的语言。

# 南多林语(Nandorin),南多精灵的语言,部分受雅维瑞语的影响。

* 幽暗密林的西尔凡精灵语

* 罗斯洛利安的西尔凡精灵语

# 古辛达林(Old Sindarin)

* 辛达林(Sindarin):灰精灵的语言o 多瑞亚林语(Doriathrin):辛达林中的多瑞亚斯方言。

o 法拉斯瑞姆方言(Falathrin):辛达林中的法拉斯瑞姆方言。

o 北辛达语方言(North Sindarin):位于中土大陆北方多索尼亚和希斯隆地方的方言。

Sindarin(written in Quenya's mode)

Sindarin(written in Quenya's mode)

影响

在托尔金的构想中,这些精灵语在流行于整个中土世界的同时,也具体影响了 中土大陆上其他种族的语言,如:

* 对人类语言的影响

o 阿登奈克语的bêth“表情,言语,词汇”,之于辛达林的peth“话语”。

o 洛汗语的loho-、lô-“马”,之于昆雅的rocco和辛达林的roch“马”。

o 西方通用语的balc“恐怖的”,之于辛达林的balch“残酷的”。

* 对矮人语言的影响

o 矮人语的kibil“银”,之于辛达林的celeb“银”。

* 对半兽人语言的影响

o 半兽人语的Golug“诺多精灵”,之于辛达林的Golodh“诺多精灵”。

o 黑暗语的Uruk“半兽人”,之于昆雅的urco、orko“半兽人”,及辛达林的orch“半兽人”。

————————————————————

500

电影《阿凡达》(Avatar,2009)中虚构的外星语言 “纳威语”(Na’vi)

阿凡达中,土著人讲的是纳威语。

纳威语是一种人造外星语言,拥有完整的、规范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是电影阿凡达中纳威人使用的语言体系。

成型的“纳威语”是一种非常温柔的语言,它吸取了印第安人、非洲、中亚、高加索的语言特点,有的人听了觉得像波利尼西亚语,有的人觉得像非洲的某种语言,还有的人觉得像德语或日语。

“纳威语”不仅将出现在阿凡达电影里,还会出现在法国游戏公司为该片制作的同名游戏中。弗洛莫希望阿凡达可以拍前传和续集,这样他发明的语言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展示和使用。

另外他也希望将来能有人做一个“潘多拉百科”详细介绍这种语言,让别人也来学说这种语言,这样他就可以和别人用“纳美语”交谈了,而不是自言自语。

=========================================

为何西方人对于影视游戏作品编纂出各类文明体系、语言体系如此着迷上心。

我觉的是因为西方人缺少自己的历史记录文献,越缺少什么越渴望得到什么,渴望到极端的狂热。

这就是——缺失者狂热。

就好比他们自古就缺少自由也就极度渴望获取自由,越缺少文明就极度渴望编织文明~~

为啥咱中国人编小说影视游戏时,没有创造出一套一套的语言体系呢?

因为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太辉煌了,尤其中文的演化无与伦比。导致我们潜意识里根本编不出超过中文语言的东西。凡是想编纂出一门语言的中国人,都会被嘲笑死,属于汉语关公门前耍大刀,不管怎么编在其他国人眼里都是缺陷遍地,毫无可取之处~~

500年前西方却有历史,但没有文明可言~~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