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合成新冠变种毒株,致死率高达80%?

500

80%死亡?

昨日,全美最大新闻频道之一的福克斯新闻,爆出了一个引起巨大争议的新闻。

报道原文如下:

Researchers at Boston University added a spike protein from the Omicron variant with the original Wuhan strain, which has an 80% kill rate。

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奥密克戎变种中的一种尖峰蛋白添加到原始新冠菌株中,其死亡率为80%。

500

新型病毒让80%感染该病毒的小白鼠死亡,而在之前,小白鼠在接触当前流行的奥克密戎变种病毒时,仅仅出现了轻微的症状。

研究人员表示,新型病毒是奥密克戎和原始新冠病毒毒株的结合体,其毒性是当前流行的奥克密戎病毒的五倍。

这项研究结论的源头,是波士顿大学的Dayuan Chen(陈大元)等在bioRxiv上传的一篇预印本文章。科学家团队对研究目的的解释是,调查病毒中的哪些成分带来了毒性。

而福克斯新闻则认为,这是“进步”的美国大学,想要逼迫自由的美国人民再次戴上口罩。

500

真相?

当消息被福克斯报道后,一些科研人员迅速出来解释。

他们认为,福克斯新闻夸大了论文结论带来的效果,尽管新型病毒的毒性远远大于奥密克戎,却并未大于早期版本的新冠病毒。理由是,最早发现的新冠病毒毒株,在实验中造成了小白鼠的100%死亡。

500

按照这种说法,武汉疫情期间的中国,其表现无疑堪称奇迹。

截止到现在,武汉疫情累计确诊50430,累计死亡3869人,与此相伴的,是59名医疗工作人员的去世。

而此刻,美国的科学家正在合成新型病毒。

即使我们完全采信研究人员的说法,论文中的结论,仍然让人惊疑不定。

在实验确认小白鼠致死率80%之后,研究人员紧接着声称:

This Indicates that while the vacine escapa of Omicron is defined by mutations in S,major determinants of viral path pathogenicity reside outside of S.

“虽然奥密克戎的刺突蛋白决定了逃逸疫苗免疫保护的能力,但决定致病性的主要毒力因子位于刺突蛋白以外。”

要弄清这句话意味着什么,首先要了解病毒的发展史。随着全球的疫情大流行,病毒也在这几年的“养蛊”中不断的进化,

比如新型的奥克密戎BF.7型病毒,就有如下特点:

1、潜伏期长,从感染到查出,达6-9天;

2、在检测到阳性前,依然会传染;

3、传播力强,是新冠的5倍以上;

4、即使阳性感染过了,以后仍然会再次、多次感染;

5、无症状比例高。

但在另一方面,从新冠到奥密克戎,传播能力在大幅增强的同时,毒力也在减弱,这也是国内外一些人喊“躺平”的重要依据。

这也符合病毒在自然传播中的演化趋势,传播力和毒力不能兼得,一个方面变强,另一个方面就会变弱。

然而现在,这种自然演化规律被打破了

合成后的新型病毒,既拥有奥密克戎的强大的传播力,又拥有早期新冠病毒强大的毒性。

500

疑云

波士顿大学的这一研究,引发了无数担忧。

实验所展示的,两种病毒令人担忧的结合效果,也足以证明,人类远远低估了病毒的潜力。

特别是与人类的邪恶智慧结合之后。

以色列政府首席科学家什穆埃尔·夏皮拉教授声称:“这种实验应该被完全禁止,这是在玩火。”新泽西大学化学家理查德则声称:“这种研究可能引发新的实验室病毒泄露和全球大流行!”

波士顿大学是否有能力保证,这项研究不会被用于其他用途?

会有几只小白鼠从实验室“逃”出来吗?

安全领域有一个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那么,在被报道出来的研究背后,还有多少此类研究正在进行?

有基本良知的人都会为此担忧。

这个日益动荡的世界里,恒纪元已经结束,怀念过去的好时光,并不会真正挽回什么,那些更早清醒的人,对未来的各种可能做好准备的人,会生活的更好。

而一个曾经苦难深重的民族,更应如此。

美国实验室中进行的勾当,越来越像电影《生化危机》中的桥段。

500

在《生化危机》中,保护伞公司以药业公司为名义,做着“延长人类寿命,加强人类体质”的科研项目,却最终在金钱和野心的诱惑下,与军方合作,从事生化武器研究,研发出了T病毒。

而T病毒的泄露,也将浣熊市推向末日。

但愿,美国实验室里那些脑袋有坑的“科学怪人”别给人类带来这样的“惊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