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辆私家车占据的空间至少可以停放3辆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才是发展方向

【本文来自《国内对电动自行车的态度很不友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骑电动车的是工薪一族和农民工,开私家车的当然比较有钱。不过要说占用空间,电动车则少得多。问题是,电动自行车的增加“占了私家车厂商的市场”。所以,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是汽车厂商参与制定的,没有一家电动自行车厂商参与。这很匪夷所思——技术标准本来是必须有本行业企业参与制定的,现在是“自家人的事非要邻居来管”——程序就不对了。违章根本就不是理由,这好比枪支能维护和平也能被犯罪利用的例子——根本就是两码事。汽车和电动车的违章根源一样:都在于用车的人。

       电动自行车是中国民营企业创建的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国家没有出一分钱。“禁摩限电”的板子都打在电动自行车厂商身上,这不公平。现行标准也不科学:你规定车重和限制速度,请问:

       1、20安时的车重和12安时的车重能一样吗?从市内家里到开发区工业园上下班,你起码也得保证能骑2天吧?

       2、再说车速,规定不超过25公里,和骑自行车有啥两样?烧油的摩托车可以骑40-60公里,电动车骑30-40公里不行吗?可笑的是汽车和摩托车底盘是按照机械强度来规定的,为什么电动自行车要按重量来规定——依据是什么?电动自行车不是过去的“助力车”。规定现在的电动车要加上脚蹬子纯粹是厂商出的馊主意:反而是个无用的累赘。

       3、说白了,电动自行车按重量来规定的背后就是汽车厂商的目的:车架轻了就能限制电动自行车的市场规模——给私家车腾出“市场空间”。公民应当享有平等的出行权利,所以不能因为发展私家车产能减少电动自行车的使用。

       4、要说扶持产业发展,汽车行业能拿到低息贷款,电动自行车更应该得到资金支持不是吗?况且电动自行车厂商的市场营销能力比汽车厂商强得多——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量在那里摆着。

       5、汽车产量早已过剩,乱停乱放比比皆是。而1辆私家车占据的空间至少可以停放3辆电动自行车。从空间容纳来讲,电动自行车才是发展方向:单位面积空间能解决更多人的出行问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