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消费者的海天酱油,背后站着一个隐形狠人

500

作者:温柔一叨

如果没有此次的“海天双标”风波,庞康依然会是那个中国最不想高调的大富翁,在过去40年,高度控制海天的他近乎隐形。

自9月底被网友发现,日本的海天酱油配料表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原料,而国内的海天酱油却含有添加剂谷氨酸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等,这场被舆论怒指“海天双标”的危机至今还在发酵当中。

推动危机升级的,除了消费者的食安焦虑,还有傲慢的海天自己。

9月30日,面对质疑,海天发布严正声明,称“部分短视频账号在网络上制造并散播谣言,妖魔化食品添加剂”,并将此事抬升至“黑化中国食品安全”的高度。

不容质疑的强硬态度彻底让此事演化成一次真正的企业公关危机,网友大感震惊——对海天不甚了解的他们被激怒,挂旗怒喷,誓要让海天针对质疑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而熟悉海天的人则表示:这味,可太熟悉了。

在海天的发展史上,真正的公关危机,统共也就两次:这一次和上一次。

上一次是8年前的改制风波,海天上市之际,被质疑通过涉嫌强迫职工卖出股权以及管理层低价受让股权,让海天从一家纯粹的国资公司,变成一家私人公司。

在面临远比如今的质疑更为严厉的指控,海天展现出一贯以来的强硬与低调。掌舵海天的庞康被推到台前,却不为所动:

没有人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与其被骂唯唯诺诺、一事无成,还不如雷厉风行、我行我素。

500

结果是,海天就靠着强硬与沉默消解了一场巨大的公关危机,成功上市。在接下来的6年中,成长为国内无人匹敌的“酱油帝国”,而庞康的个人财富一度达到1774.3亿元,超越刘强东和张一鸣,是名副其实的巨富。

如果不将庞康与其他富豪放在一块比较,普通人可能无法感知他的低调程度。

在互联网新贵们拍电影、娶娇妻、打口水战而出尽风头的这些年,庞康在网上甚至连张清晰的照片都搜不到。

仅有的几次显形,都是海天面临的关键转折点。庞康的个人意志一步步指挥着海天攻城略地,建国造邦。

强势到动辄便要用律师函警告质疑者的海天背后,站着一个标准的狠人:实干、低调、隐形而强势,杀伐果断,说一不二。

严格来说,巨富庞康并非创业型企业家。

跟那些白手起家的穷小子相比,庞康的起点,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真要追溯历史,“海天”应该算是百年老店。

早在乾隆年间,广东佛山就已开设酱园,经营丰富口味的酱制品,畅销多地。到了民国,佛山新老酱园多达40家,著名的“佛山古酱园”由此建立。

1955年,佛山古酱园合并重组,变成一家新的酱油厂。其中,海天规模最大,于是新酱油厂便命名为“佛山市公司合营海天酱油厂”,后面又改名为“佛山市珠江酱油厂”,这是海天味业的前身。

500

“海天雏形”诞生的第二年,庞康诞生在佛山。

26年后,这个从南京师范学院食品机械专业毕业的年轻人,走进了珠江酱油厂,开始了与酱油的不解之缘。

彼时的庞康,读书还可以,刚毕业已经是高级经济师,但对酱油一窍不通。

“实干精神”早早在这个青年身上显形:他亲手参与酱油制作,从黄豆的筛选到制曲、酿造到注瓶封装,从一窍不通到无所不晓,庞康在短时间内打下职业发展道路的坚实基础。

任技术员3年后,庞康被提拔为珠江酱油厂副厂长。

关于他的升迁第一步,公开的记载资料极少,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学会酱油制作之外,在初出社会的庞康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但有两件事可以看出他年纪轻轻就已具备果决的勇气、过人的眼光。

一是清理蛀虫员工。国企珠江酱油厂,既庞大又臃肿,养着许多“光吃饭不干活”的蛀虫员工。他看在眼里,大手一挥,把均分大锅饭人人有得吃的制度,改成多劳多得能者居上,酱油厂一下有了活力。

二是扩充产能。这点则体现了庞康年少却过人的长远目光,或者叫敏锐的市场触觉。在普遍对市场需求反应怠惰迟钝的国企里,庞康注意到许多消费者常常求不到一瓶海天酱油,从此没把这块石头卸下心头。

1984年,进厂才两年的他,大胆向国家计委提出扩产要求,经批准后获得了700万的国家贴息贷款,用于酱油扩建项目。

不知道该说乏味还是神奇,此后近30年,庞康一直在做上面这两件事。

庞康的成功史其实极为简单,经商40年,他只卖酱油。卖酱油40年,他也只做那两件事:改制与扩产。

庞康的个人奋斗史紧跟时代发展史,他的成功是时代大合奏下的小和声。

自从升任副厂长,庞康事业一路开挂。1988年,当了4年副厂长的庞康迎来国企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时代礼物。从这里开始,他真正意义上获得企业发展的主导权,在制度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下,从副厂长变成副总经理、总经理乃至公司董事长。

但职位的变化只是伴奏,真正一路高歌的,是海天的壮大,财富的增长。

敏锐的市场触觉告诉庞康,90年代的酱油厂,扩产比创新更重要。

1993年,在其他人都想着怎么把酱油做得更好的时候,庞康力排众议,大刀阔斧,斥3000万巨资从海外引进生产线,并组建了100多人的技术团队,提高海天的产能。

原因很简单:商品短缺的年代,企业做大就是做强。

在这一点上,庞康英雄本色尽显。即使“打酱油”一词成为网络流行语的30年后,也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带有时代特色的俗语,其实隐藏着当时酱油业尚未完成工业转型,广大人民不得不食用散装酱油的落后现状。

换句话说,谁能让广大人民不打酱油,广大人民就能让他不“打酱油”——海天成了“民选之企”。

从这一点上讲,拥有庞康这样目光独到且手腕强硬的管理者,实乃海天之幸。

扩大产能这一决定不仅奠定了海天成为行业老大的实力基础,更让一众主导创新的同行,纷纷给海天做了嫁衣。

比如在湖南宁乡,一个语文老师发明了孔装拉环式酱油瓶盖,一举解决了消费者开瓶盖的不方便,革新了酱油产业的包装,促进瓶装酱油在全国的铺开。

这位语文老师就是加加酱油的创始人杨振,凭借这一优势,加加酱油迅速占领湖南市场。

然而,当酱油市场打开以后,拼的就是产能。

用现在的话说,大扩产能的海天,赢麻了。

此后,海天多次扩产。2003年,海天从德国引进国内第一条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包装速度达24000瓶/小时;2005年,庞康豪掷10亿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调味品综合生产基地海天高明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100万吨;2008年,海天建起80万平方米的阳光晒池群,从德国引进10条自动生产线,119道工序全部自动完成。

2014年和2015年,庞康再度两次扩产。

从2015年到2021年,海天的酱油产能翻了两倍,耗油产能翻了近三倍,其他调味酱产能增长50%。

500

这次因海天双标风波而坐收渔翁之利的千禾,2021年的酱油产能才32万吨,相当海天的8分之一。

跟同行一比,海天是纯纯的巨无霸。

当然,一家企业不可能通过扩产稳居宝座,庞康的许多事迹都显露出他是天生的全能管理者。

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个刚进海天不久的大学生,由于研制出机械手封箱机,在包装生产线上应用后,为海天节省7名操作工,年创经济效益20万元。

庞康知道后,立刻破例召开表彰会,授予这个年轻人“海天标兵”的称号,并分配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和5000元的奖励。

这件事在海天内部极为轰动,庞康趁势开设“海天论坛”,发动大家为企业出谋划策。

让业界津津乐道的,还有庞康管理经销商的独到之处。海天的另一大竞争优势就是销售网络庞大且制度完善。

2003年,庞康开始下沉开发县域和农村市场,他培训起一只超过1000人的专业队伍,来管理经销商和分销商。

他深谙人性,既“强势”又“柔和”,既给巴掌又给甜枣。比如,他们采用先付款后发货的政策,以避免本家资金被占用,因而连续多年账目健康;他们也从不利用高返点政策鼓励经销商压货,也不“鞭快打牛”,而是定期让利;

除此之外,庞康还时不时就制造小惊喜:送宝马、发奔驰,让经销商们死心塌地。

截至2019年年底,海天味业已有5806家经销商,100%覆盖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在品牌营销上,庞康也是一把好手。

在21世纪到来前,海天的广告率先出现在《新闻联播》整点报时环节,是首个在央视黄金时段打广告的酱油品牌,一举占领消费者心智。

在农村,海天用墙体广告扩充知名度;在城市,地铁、电梯、网络上都有海天广告。

海天还在2014年签下了汪涵做代言人,冠名各大当红综艺节目,有《一站到底》、《最强大脑》、《天籁之战》、《我们战斗吧》、《吐槽大会》等。

海天广告并不只是单纯的洗脑式营销,它在微信投放过一则广告,讲的是一个小孩去打酱油的故事,既体现出海天品牌的历史,又勾起了大家的回忆。

500

500

海天发展的主线围绕着“扩产与改制”进行。

每一次扩产与改制,企业都迎来了一次飞跃。如果说海天壮大得益于产能扩充是毋庸置疑的结论,那么庞康财富的增长受益于制度改进,则备受质疑。

1988年,国企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庞康获得企业发展主导权。从此,海天逐步向私有化迈进,过程大致如下:

500

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酱油厂改制重组为国有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国资占30%,剩下70%的国有股先被转让给海天员工,后经过股权回购,于2008年左右,海天实现了以庞康为首的管理层控股,彻底变成一家民营企业。

由国企变民企,期间一直有人质疑庞康“偷天换日”。这个质疑在2014年海天上市前夕,达到了顶峰。

《经济参考报》2014年的报道显示,有投资者指出,在过去十余年中,通过多次增资和股权变更,海天股份从一家纯粹的国资公司,最终变成一家私人公司,这其中涉嫌强迫职工卖出股权,以及管理层低价受让股权等问题。

当时,投资者针对公司股权变换史和招股书以及证券法规定对海天提出了一系列质疑,比如“国有股为何要通过设立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公司来代持?”

有媒体报道称,海天集团在2008年采用不到半小时的信息公布、恐吓、威胁的方式逼迫集体持股股东接受回购协议,用3亿多元集体利润回购集体股东持股20多亿元的资产。

行业人士称,海天股份招股材料显示,2008年58名海天股份管理层股东对海天集团的出资、增资、受让股权的价格为1元/注册资本或2.18元/注册资本,远远低于19.532元/注册资本的职工股回购价格,是对职工股东权益的巨大侵害。

而掌控海天且持股比例高达33%的庞康,面对质疑,一如平常的低调与沉默。

《经济参考报》曾试图联系海天股份求证,但对方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另有媒体报道,海天股份的董秘和公司高管均对这一问题避而不答。

再后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海天顺利上市,市值过400亿,全公司一下造出34名亿万富翁。其中,高度控股的庞康身家达到199亿元,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当即惊艳整个A股。

然而这远远不是海天的顶峰,庞康随即提出“五年再造一个海天”的计划,仅用了4年,海天提前完成任务。

更加惊人的是,2020年,海天股价增长超过125%,总市值一度冲上6000亿元;到2021年,海天市值一度突破7000亿元,干翻中石化,赛过房地产。

一时间,“酱茅”(酱油中的茅台)、“一瓶酱油比一桶石油还贵”等美称纷纷流传。而万科掌门人郁亮更是回应:

有人说卖房子的不如卖酱油的,我是蛮服气的。

随着海天市值的飞跃,手握众多股份的庞康,个人财富在2021年达到1774.3亿元,超过张一鸣和刘强东。

500

然而若非这次的“双标风波”,巨富庞康的隐形仍将持续。

某种层面上,长期的隐形也意味着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疏离。这次风波既是因为消费者对海天味业有所误解,也是因为海天物业对消费者不甚了解。

被时代春风吹拂成长的海天,如今被消费者的口风抽得啪啪作响。

在上一场更为严重的风波中,海天与庞康能够凭借沉稳与沉默安然过关,不出意外这次也能。

但下一次呢?一个仰仗庞大消费者的企业,还有沉默不语、傲慢俯视顾客多少次?

执掌海天40年,庞康已经66岁,完美主义者的他在企业内声望依旧很高。

这次的风波更像是一场提醒:海天并不完美,沉默或许已经不再适配越加喧嚣的市场,低调的庞康,该学习如何与消费者对话了。

作者:温柔一叨,一叨666,是朋友就来看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