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有望量产?半导体复苏周期来了吗?

半导体板块消息催化不断:(1)11月21日,华为或将计划于 2025 年第一季度开始量产全新AI芯片;(2)2024年11月20日,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38项合作文件,其中包含《中巴同步辐射光源计划的谅解备忘录》;(3)2024年11月21日,某半导体激光上市公司发布了适用于光通信的多款标准化硅材质、熔融石英材质透镜与透镜阵列产品,主要采用光刻-反应离子蚀刻法晶圆级微纳光学精密加工制造这一核心技术实现微纳光学元器件的大批量生产制造。

行业逻辑

1、需求端:AI驱动算力芯片的国产化

AI一经问世便爆发式发展,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相关的算力芯片及存储芯片供不应求。英伟达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速高达262%,环比也高达18%(数据来源:wind),再次打破市场预期。在AI相关的高端GPU领域,其在全球独立GPU领域市场份额87%,AI的快速发展使其GPU严重供不应求,市场需求远超目前的产能。

有机构指出,在国内,华为、海光信息、寒武纪等纷纷开发自研算力芯片,逐渐替代英伟达的国内市场份额。未来国产算力芯片的性能和性价比如果能进一步提高,有望在国内市场上取代英伟达,甚至在世界市场占据更多份额。(涉及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投资建议)

2、周期端:半导体进入周期性复苏阶段

半导体,以及最大的下游需求消费电子,有着较强的周期性。在接近两年的下行周期之后,半导体从2023下半年已经触底并开始反弹,今年更是有了明显的复苏迹象,进入了新的上行周期。今年是半导体步入复苏周期的第一年,各大机构对于今年半导体市场规模的增速普遍预测在10%-20%之间(WSTS预测增速13.1%,IDC预测20.2%,Gartner预测16.8%)。半导体的下游需求中,消费电子占大部分,本轮复苏周期是从消费电子的复苏开始的,新事物带来刺激,一是华为回归并发布新品,二是AI爆发并使得AI手机和AI电脑应运而生,给消费电子市场带来新的亮点,可能快速渗透并在几年内成为主流产品。给半导体带来了新的需求增长。

另外,新能源汽车也是近年来一大增长来源,车用芯片在所有半导体产品中的占比正在扩大(2021年占比12%,2022年占比14%,SIA数据)。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每辆车搭载的芯片数量要多出好几倍,并且越高端的汽车所需芯片越多。

3、政策端: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国产化成为趋势

有机构认为,在政策端,半导体行业受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逐渐成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限制措施,如要求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提供对我国销售的详细信息等,国产化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也加大了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力度,包括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提供资金支持;实施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财政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未来预期或仍有更多政策在路上,这些政策不仅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加速了国产化的步伐。

行业板块相关基金

半导体ETF(159813)中高风险 R4

跟踪指数:国证芯片指数(980017.SZ)

科创100ETF基金(588220)中高风险 R4

跟踪指数:科创100指数(000698.SH)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声明: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