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一个表哥最后一批插队,去的崇明的农场,每两周回家一次,经常去外婆家打牙祭

【本文来自《80年代,白斩鸡在上海非常普及,哪家小饭店要是没有这道菜,生意会逊色不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三宝看天下
  • 😄……股票,那已经是九十年代的事儿了,八十年代还没那玩意儿的。

    你说了不少,但始终没有提到返沪知青和三线回来的那批人,要知道这批人在整个八十年代里过得是最不稳当的一批人了,然而这批人的数量是相当多的啊。

股票交易所交易好像是90年开始的,不过之前就已经有一些民间的股票流通了,可能是所谓原始股什么的。

返沪知青人数是不少,但是相对上海整个社会还是属于少数。反正我周围邻居朋友没有这类的。当时接触到的只有一个,我们厂有一个新疆回沪知青的小孩,可能当地医疗资源有限,他得了小儿麻痹症,走路瘸的,挺可怜的。

我家里有个大表哥,好像是最后一批插队,去了崇明的哪个农场。每两个星期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会去我外婆家打牙祭。当时我还很小,印象很模糊。只依稀记得他一米八二的大个子,居然可以稳稳蹲在凳子上吃饭,而且饭量巨大,每次都能把锅巴都吃完。临走的时候,我外婆会给他炒十斤炒麦粉带着。我们几家人每个月用不完的粮票糖票都交给外婆,就为了给他炒麦粉。不过这应该是七十年代的事。。。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