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看,看本世纪中叶中国的诺奖会不会井喷

【本文来自《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三位量子信息科学家获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每年这个时候,网络上都有很强一股声音,质问为什么中国没有诺贝尔奖得主,以及为什么近邻日本同样也是亚洲国家,国家也不大点,却时不时会荣膺诺奖。由此出发,一帮人又会质疑中国的教育制度,科研体制,这那……

这里,老马作为理科生(水平很底),不想讨论科学就一定有多么了不起这个话题,也不想讨论诺奖就一定有多么了不起这个话题,只想把得不得诺奖这个事情看做一个实际存在的,中性的东西,就像油条豆浆包子稀饭一样,只是从获得诺奖的大条件,来分析看待这个事。

其实,中国人为什么很少得到诺奖,是个非常弱智的问题,就好比问为什么小学生不能掌握微积分一样弱智。

1)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获得诺奖的研究也不例外,只不过其发现更具突破性,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或者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现代科学是发轫于西方的启蒙运动,前后经历了几百年的积累和发展,陆续也涌现了大量的知名科学家。然而,对于中国来说,科学完全是一个舶来品。中国人从接触到认识科学的历史非常短,仅仅100年而已,而且还是非常曲折的100年,其间国家内忧外患,积弱积贫,老百姓吃饱肚子都困难,能接受教育并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非常少,同时因为国力有限整体科学投入水平也不高。

所以说,从科学发展积累的历史来看,西方国家像是高中生,诺奖就像比较难的微积分,相较于低年级学生,高中生里面能学会的人自然比较多。而中国则就像一个小学生,距离掌握微积分还有一定的距离。

虽然偶尔也可能会有一两个人因为各种因缘能够掌握。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出现个把杰出人物也不奇怪。

3)说说日本:刚才比喻日本差不多相当于初中生,比小学生掌握微积分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但和高中生还是有差别。这和日本的历史是紧密相连的。日本在19世纪60-90年代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全盘西化,大力发展科技,现代国力开始上升,甲午中日战争中获得巨额赔款,随后又殖民台湾与东三省,随经二战消耗,但战后又获得美国倾力扶持。

因此,单就科学而言,日本其实有150年相对稳定繁荣的发展和积累,比积贫积弱的中国的情况要好很多,所以就达到了比喻中初中生的地步,所以隔几年蹦出一个诺奖非常正常。

4)有人一定会抬杠:那中国改开几十年不是号称大力投入研发吗,为什么还是没有诺奖产生?再次幼稚了不是!

做为理科生知道,获得诺奖的研究一般都是二三十年前做的。几十年前中国啥情况,百废待兴吧,就这还出了一个屠呦呦。她获奖的科题不是改开立项。是建国后一直坚持下来的。

时间序列实证:改开后做的研究是否能获得诺奖,那要等到20-30之后。注意,这是指时间概率。

等等看,看本世纪中叶中国的诺奖会不会井喷。反正大家都活着(老马不出意外的话)。

当然了,再等等看,看本世纪末这个诺奖,还值不值拿出来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