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走散的担架兵,为什么自己回来了?

每一次参观,习主席对红色文物都看得很细,对红色故事都问得很细。

2016年元旦刚过,习主席视察当时的第13集团军。在军史馆的半截皮带展柜旁,他驻足良久,感慨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500

500

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

原来红军三过草地,一个班早已断粮。14岁的战士周广才拿出自己的牛皮腰带,和战友们吃了一半,攥紧剩下的半截含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下作个纪念吧,带着它到陕北,去找党中央,去见毛主席!”

这是纪录片《锻造雄师向复兴》第二集《铸魂》中的一幕。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像这样的故事,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还有很多。

罗荣桓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毛泽东同志曾带领红4军31团的3营,下山去接应28团由湘南返回井冈山。夜间通过桂东地区时,遭到敌人袭击,部队被打散了,大家都很着急。但是第二天早晨集合时,发现只少了一个担架兵。更让人意外的是,当部队回到井冈山上时,这个担架兵早已回来了。

那个战士坦言,当部队被打散后,自己一时找不到组织,只好重返井冈山,独自等待部队汇合。罗荣桓感慨,“这次远征,行程数百公里,打了几十场仗,却没有一个开小差的。”

与此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张国焘另立“中央”时,一个警卫员都带不走;“四人帮”搞分裂时,一兵一卒都叫不动;大小战役中,从没有一支整建制的共产党军队投敌叛变……

而与此相反的事情也有很多,神州大地上曾经有无数支军队驰骋纵横、高歌四起,却又迅速地各奔东西、逃离溃散,留下了一地残骸与凄楚悲歌。

一个是坚持党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而另一个却是树倒猢狲散,这究竟是为什么?

循着历史足迹,我们会在三湾村那个绿荫环绕的枫树坪下找到答案,会在古田镇那个古色古香的客家院落里找到答案,会在“帽徽变白了,心还是红的”声声承诺中找到答案,会在每一个与旧势力决裂,站在中国共产党旗帜下,与敌对势力作斗争的英雄们的眼眸里找到答案。

500

同样是中国人,同样是中国军队,共产党的军队和国民党的军队,判若云泥、形同霄壤。乃至于后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位西方记者采访一名二战期间曾经在中国担任武官的美国军官,问及他关于志愿军与国民党军队的对比,这名美国军官沉默许久,说出一句话:“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

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也曾尝试探究红军的制胜机理:开始,他认为红军将领太能干,而国民党将领太腐败。后来,他认为红军的胜利因素有很多,是将理想、智慧、政策、团结、纪律等皆能转化为战斗力。最终,他明白了中国一句古话“兵之胜败,本在于政”的道理。正如毛泽东同志将真正的答案点明:“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倘若那个年代的战士们可以说话,我想他会说,他的身后有党,他的心中有党,党就像母亲一样,在困顿时带给他光亮,在失落时带给他信心,在失败时带给他力量。《毛泽东传》的作者罗斯·特里尔这样评价道:“党便由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了一个每日都在的实体,党便来到了夜晚营地的篝火边,来到了每个战士的身旁。”

因此,党指挥枪不仅仅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更囊括了每名战士对党的信任与依赖,是每名战士能够义无反顾冲锋陷阵的理由与信条。

在万事俱备、人心躁动的起义前,即使国民党将中国革命置于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中,但聂荣臻却坚持“什么时候发难,要听中央的命令”;

在灯光如豆、黄土相围的窑洞里,党中央指挥部凭借“嘀嗒、嘀嗒”的一声声电报,就能让千里之外、崇山峻岭之间的人民军队同仇敌忾、恍如一人;

在硝烟弥漫、寒风刺骨的战场上,几十名战士手握钢枪,或俯卧、或站立、或匍匐,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随时准备冲锋,早已冻成了冰雕的他们,只为等待党的一个命令;

……

500

所以,《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才会有这样的感想:“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斯诺所提到的这些有趣的灵魂,是旧中国时代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军队所不能赋予的,唯独从苦难中奋起、奋起中冲锋的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有魅力给予战士们焕然一新的生命,使得他们愿意为这个党去拼命、去献身、去传承。

时间久了,不少人心中的感叹号逐渐变成了问号:时至今日硝烟早已远去,金戈铁马再无用武之地,世界早已太平,城市霓虹已将内心腐化,这支军队有没有变?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从当年的枫树坪到今天祖国的各个角落,在历经各种艰难险阻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团体都无法撼动的。

把时间的指针拨向2014年的那个金秋,同样是在古田的这个客家院落里,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这是人民军队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一个新起点,是强军兴军的一次寻根之旅。

在“脖子以下”改革中,一夜之间,“七大军区”谢幕,“五大战区”登场。无数新时代革命军人完成了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整建制移防,从沿海城市来到边陲小镇,从江南水乡来到大漠边关,很多人还来不及告别相依相恋的故土与亲人,便要打起背包就出发。

在边境冲突中,卫国戍边战士们以身为盾屹立在断崖之下,与数倍于己的敌人作殊死搏斗,把鲜血甚至是生命永远留在了昆仑高原之上,以“清澈的爱”表达了对党最纯洁的忠诚。

500

此刻,在万家团圆、国庆佳节之际,人民子弟兵依然矗立在哨位,巡逻在边疆海岛,战斗在演训一线。穿上军装,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忠诚、选择了担当、选择了奉献……

我想,时至今日,那个走散的担架兵的故事会一直被后人诉说,那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与信仰。

“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再简单不过的语言,诠释了党指挥枪最深刻的内涵。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还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风险挑战,人民军队依然会在党旗指引下,坚决听令而行、迎难而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