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材料科学整体不行的地方在于试错的投入和次数和时间没欧美多,积累不足

【本文来自《美国的材料,包括像高端的航空航天军工材料,确实是最先进的,中国还有不小差距》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大马士革花纹钢这个大类本身就贵,哪怕不是在美国也贵,这类材料淘宝就能买到,价格大多不便宜,倒不至于都是蚀刻的西贝货。

至于鸭梨讪笑的鬼话一笑就好,因为只要玩过刃材都清楚刃材在整个钢铁材料大类里其实是一个比例非常小的超级冷门小众,美国有不少小钢厂就靠专精的小用量用途很单一的特殊钢品类吃饭,这种生产上的灵活优势是中国这种搞大用量建设建造钢厂集约化超级工厂模式比不了的,因为中国这种大厂炼一炉相应的特种钢可能就是全球市场三四年的需求了,炼出来以后那高炉咋办?

大家都知道鞍钢宝钢大厂停炉的损失可比一炉几年卖不出去的钢大多了。

中国材料科学整体不行的地方在于试错的投入和次数和时间没欧美多,积累不足,部分材料门类有领先,部分在追赶,还有一部分因为需求和用途太小缺乏去全力投入的动力,并非全方位的落后,这个只能烧钱烧时间去搞去试错,没有捷径。

压力讪笑的鬼话在于偷换概念了,中国某些材料不行=中国所有材料不行=中国材料科学所有门类都不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