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玉米应该值多少钱?

       

         直播带货界最有文化的“甄选”主播又出圈了。与之前的全网赞誉不同,这次引来的是争议:打着“扶贫助农”旗号出售六元一根的玉米,此举被指高谋利。这本是来自同行“眼红”式的爆料,却在网络空间激起了热烈讨论。多数网友指责电商吃相难看,“打着助农的旗号,做着伤农的买卖”。那么问题来了,一根玉米应该值多少钱?

500

@ Pexels

玉米身上的商业逻辑

        有专业人士称,玉米的品种不同,培育的成本就会不同。优质的可食用玉米本来就比普通玉米要贵,因此拿普通玉米的成本价与优质玉米进行比较,这种故意制造的“强烈对比”本身就有博人眼球、哗众取宠的目的。此外,现在人们对食物的要求逐渐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为了尽可能保证食物的新鲜度和口感,采购商在玉米采摘、低温运输、人工清洗的过程都进行了技术和人力投入,这也是成本。加之电商自身需要盈利,这些最终都会体现在售价上。

        难怪会有业内人士为“甄选”鸣不平,这些成本在其看来都在合理范围内。“甄选”主播也出来解释,并为自己的行为充值了信仰:定价太低会“谷贱伤农”。

 

谷贵就不伤农吗?

      “甄选”的回应看似不卑不亢、占据道德高位,但细想起来,他并未完全回应大众的质疑:第一,一根玉米六元钱,这大部分成本都产生于收购之后,真正落到农民手中的钱有多少?其他盈利就算再多也与农民无关。第二,收购过程中是否存在对农民的压价行为,如果农民通过其他渠道售出玉米,收入会比这多还是少?这些才是判断商家是否真“扶贫助农”的关键所在,这才是大众的关切。一句“谷贱伤农”并不能服众。

 

大众普遍质疑,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

        这次舆论冲突,究其根源,在于买卖双方在观念和信息上的差异。一方面,“甄选”以其高标准选择了品质较高的、运输条件苛刻的农产品进行销售,而这势必造成产品的定价更高。另一方面,追求高品质食物的消费群体仍是少数。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个定价与他们对农产品的常识价格相差甚远。“甄选”后来的解释并未发挥作用,多数人对于农产品收购的印象还是“徒手掰、卡车拉”,因此他们对此并不认可。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对商业资本的不信任,强帮弱这种关系“不平衡”很容易就会引发对“不公平”的担忧,这些都是大家愤怒和质疑的原因。

 

占用公共资源助农就应接受公众监督

 

        扶贫助农本是好事,结果却引发质疑,原因就是助农方没有及时、公开、全面地对相关信息进行公布。既然以助农的名义占用公共资源进行商业行为,就理应接受公众监督、回应公众质疑。在介绍商品时,商家应对定价进行说明,将助农全流程公开化、透明化。事前讲清楚,这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此基础上,买卖双方进行自愿交易。

 

        公益和盈利本彼此对立,正因如此第三方电商助农成为民众极其关注,同时十分敏感的话题。商家如果真的将助农摆在明处、落到实处,而不只将其作为“幌子”,自然会受到民众的尊重和支持。无论价格高低,大家都乐于买单。因为民众付出的不只是金钱,更是对商家的信赖。

 

        一根玉米到底值多少钱?值得是商家的良心。

 

500

@ Pexels

相关阅读:

辛巴、董宇辉、李国庆为了玉米吵翻天,6块钱一根的玉米到底贵不贵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I3NPID70539AP40.html

 

------------------------------------------------------------------------------------------ 

大时代,小记录

90后青年的日常感悟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行,敬请关注、转发、点赞!

点击订阅,期待与您相遇!

感谢支持!

微信公众号:柳林青年谈  LLyouthtalk

请认准“月亮和兔子”的头像,别点错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