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研究进展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58709”推荐,来自《NASA成功撞击小行星:防御地球还是昂贵的作秀?》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358709添加】

【我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研究进展】龙乐豪今年7月份的讲座PPT中有出现与NASA DART类似的任务:2026年前实施近地小行星2020PN1防御系统演示验证试验,贡献“伴飞+撞击+伴飞”的中国方案。

500

该方案计划由长征三号乙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同时发射小行星撞击器和撞击观测卫星,撞击观测卫星将在撞击器撞击后,对撞击目标实施抵近绕飞探测。

此外,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NSSC)、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航天五院511所/BISEE)、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CARDC) 等单位组织开展过对近地小行星 (NEA) 在轨防御技术的研究,在评估典型行星防御手段的适用场景以及轨道防御任务概念的新概念方面取得了进展。鉴于传统的动能撞击手段在短期预警时间内难以防御大型NEA的缺点,NSSC提出了两个新的任务概念,分别为“增强型动能撞击器 (EKI)”和“组合式动能撞击器 (AKI)”,EKI和AKI可使NEA的轨道偏转距离增加3-10倍,为在短期预警时间内防御大型NEA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500

EKI任务为捕获一块质量约200吨的石头,从而形成一个增强型动能撞击器(图2),与传统动能撞击器相比,轨道偏转距离可增加10倍。

AKI任务为撞击器不与运载火箭末子级分离,从而形成一个质量更大的组合撞击器来撞击目标小行星,一发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的AKI撞击器对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距离,相当于三发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的三个传统动能撞击器的轨道偏转距离。

500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NSSC、紫金山天文台 (PMO)、国家天文台 (NAO)等单位则开展了对近地小行星天基监测任务概念的研究。钱学森实验室提出了异构广域近地天体观测者星座 (CROWN) 任务概念,该混合星座由一各主望远镜和几个类金星轨道的微型望远镜所组成。NSSC和PMO合作提出了地球领航轨道望远镜任务概念(图3)。该望远镜计划部署在距离地球约1000万至2000万公里的地方。仿真结果表明,它对从太阳方向接近地球的NEA具有良好的预警效率。可有效补偿地面光学观测站的盲区,对提高NEA监测预警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LI Mingtao,WANG Kaiduo.Progress of Planetary Defense Research in China[J].空间科学学报,2022,42(04):830-835.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