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四肢紧、易受惊,有这2种情况要警惕!
相信有过宝宝的爸妈都听说过“肌张力”。
还有关于肌张力的传言:“宝宝肌张力高是脑瘫,肌张力低是唐氏”。
宝宝出身后,爸妈一个个都摇身一变成了“侦探”!
前天娃一直攥着拳头不张手,完了完了娃有脑瘫的倾向?今天娃趴在床上不怎么动、翻不了身,惨了惨了是不是唐氏?
别紧张!生长君今天就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肌张力异常】!
◆◆什么是肌张力?◆◆
肌张力简单说就是肌肉在清醒和放松时的紧张程度。
通俗一点就是宝宝的“力气大小”,肌张力过高,具体表现就是宝宝特有劲儿,经常是身体挺的倍儿直,小胳膊掰都掰不动。
肌张力过低,宝宝没力气,头偏偏倒到立不稳,抓不住东西,也没力气翻身,爬这些动作都难以完成。
肌张力异常通常在宝宝3个月体检时就能发现,一般4个月内治疗效果好,不影响以后运动发展,治疗最晚不能超过一岁半。
体检时医生会活动宝宝的四肢,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转动前后肢体时遇到的阻力程度,判断宝宝的肌张力。
如果宝宝被医生怀疑“肌张力偏高”也不用过度担心,这可能与宝宝体检时的紧张、不配合有关。
多观察宝宝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只要爬、走、坐等身体动作与常人无异,就完全不用太担心。
◆◆肌张力为什么会异常?◆◆
宝宝肌张力到底是高是低,不能通过偶尔的几次反应判断,而是要长久的观察宝宝异常行为。
1
肌张力高的原因
❏ 正常生理反应
新生儿时期,宝宝全身屈肌张力高是正常的。
判断干货↓:
拥抱反射:听到较大声响或头部突然后仰时,四肢大张、脖子伸长,然后迅速收回手臂抱在胸前。
此症状在宝宝两个月后会基本消失。
强直性颈部反射:当宝宝头部转向一侧时,同侧手臂伸直,另一侧手臂弯曲。
在宝宝5~7月大会消失。
抓握反射:抚弄宝宝手时,宝宝会握住爸妈的手指,尤其是出生前几天的宝宝,几乎可以抓着爸妈的手指把自己整个身体吊起来。
宝宝5~6月大会基本消失。
踏步反射:扶住宝宝头部,从腋下托起,脚掌落在平面上,宝宝会将一只脚抬起放在另一只前面,做出踏步的动作。
两个月大基本消失。
❏ 情绪紧张
宝宝情绪紧张或不喜欢爸妈碰自己时,就会出现短暂的“疑似”肌张力高。
比如经常被横抱的宝宝,想要妈妈竖抱自己时,就会“打挺”反抗,当妈妈竖抱自己后,就放松下来了。
❏ 疾病原因
疾病引起的肌张力高,多与脑部疾病有关,一些脑瘫的宝宝,早期就会有肌张力高的症状。
是否确诊,需要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
有些儿保医生说:宝宝“肌张力异常”,也有可能是宝宝一时发育速度稍慢,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没事。
不能直接断定是脑瘫引起的肌张力异常!
2
肌张力低的原因
宝宝肌张力低有很多原因引起,比如:低体重儿(出生体重<2.5kg)、脑缺血缺氧、唐氏综合征等。
◆◆在家如何判断?◆◆
肌张力异常,多与宝宝的大动作严重滞后有关,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我们就要提起警惕了:
判断干货↓:
新生儿时期:全身发硬或发软、自主运动少、哺乳困难、哭声微弱。
1~3个月:把宝宝放在床上,双手举过头顶,不能触碰到床面、向外打开仍触碰不到床面、双手胸前交叉,手肘不能相碰。
3个月以上:不能伸手抓物、反应迟钝、俯卧不能抬头,拇指内收,手握拳,站在大人腿上时不能跳跃且脚趾使劲陷在大人肉里。
❏ 如何判断宝宝大运动落后了呢?
趴着是宝宝大运动发育的起点,宝宝由趴→抬头→抬胸,到坐→爬→扶站→扶走→独站→独走... ...
每个宝宝发育节点不同,什么时候该走,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节点。
我们可以对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婴幼儿大运动发育时间表,观察自家娃的发育情况。
宝宝“坐、站、走”等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随着发育水到渠成的事,家长万万不可拔苗助长!
即便孩子落后于大运动里程一段时间,也不要太过心急,多观察、多给孩子鼓励~
◆◆家长应该怎么办?◆◆
我们只需要做到六个字:早发现,早治疗!
我们可以每天让宝宝多趴一会,根据医生的专业指导,给宝宝按摩,握着宝宝手臂上举、侧拉、在胸前交叉。
抓住宝宝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耐心的与宝宝互动练习!
END
如果孩子存在肌张力异常、长得慢、长不高、性早熟等相关问题。
家长们可以通过公众号:贵州儿童生长发育中心
后台回复、点击阅读原文与专业医生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