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管局和相关非遗部门在认定传承人的时候,评价体系往往有利于家族继承式的学派

【本文来自《因专业和工作匹配度不高,小伙大学毕业4年后再读专科学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种情况在中医院校里不是特别罕见,特别是家族有专科特长需要继承的情况下,如果膝下子女没有同学科的经历,往往就需要推到重来,重新经历职业教育,有的是成人自考,有的是拿师承路径医师资格证,大多走个捷径。像本文主角这样好好进入高等院校重新系统学习的,反倒不多,值得称赞。

至于你说为什么不能在医院或者研究生里选异姓继承,不是囿于子继父业的传统思想,而是实实在在的有现实困难。对于传统特长的地方学派,中管局和相关非遗部门在认定的时候,评价体系往往有利于家族继承式的学派。

比如其申报的项目名称往往是“XX(地区名)X氏(家族名)X科(专业方向)”。这个格式相当的简单易懂。如果不按照这个格式,反倒要仔细逐条审查询问。

而非遗申报要求能至少找出100年以上的历史沿革,相比异姓继承关系需要地方志的历史佐证,家族继承所需要的证据更加简单易得。

除此之外,异姓继承,在患者的宣传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引起误解和轻视。本省省级中医院和省府的市级中医院在解放初期各领一个妇科氏族名医学派,结果省级走了异姓继承,现在就几乎销声匿迹了。而市级则是红红火火,甚至开枝散叶。都是现实的经验教训。

你说有没有浪费教育资源,很难说完全没有,但是中医学作为一个现代科学还不能完全破解的经验学科,有理工科的外来思维介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