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这也要被骂不务正业?

作者:雷斯林 公众号:雷叔写故事 / raistlin2017

01

最近,东京奥运冠军杨倩发了个博客,里面是吃吃喝喝的逛街景象,也有与朋友相聚的欢乐场面。

500

评论区里一片羡慕和祝福之声。

没想到这条不温不火的内容,两天后被一名微博博主盯上。

他评价:

“奥运冠军杨倩晒照,精心打扮,颜值美出新高度,怪不得落选射击世锦赛。回看自从杨倩拿到冠军后的所作所为,代言,参加节目,急于把名气变现。如今这已经开始混时尚圈!

无论任何体育项目,就像平时锻炼身体一样,不进则退。尤其一个专业运动员,精心于生活,痴迷于商业,状态退坡是自然的现象。

这个状态再维持一年,2024年巴黎奥运会恐怕要提前出局。”

500

表面上,博主为了杨倩着想。

实际上,“怪不得落选”“状态退坡”“恐怕要提前出局”等词组都在说明,博主根本就是在批评杨倩不务正业。

没多久后,微博收获了1.5万条评论和1.7万条转发,远远超过杨倩图片博客的热度。

500

博主说得激烈,但让我们回过头看看杨倩在社交媒体上发的内容。

喝奶茶、和朋友逛街、玩密室。

这不就是普通大学生的假期生活吗?

她社交媒体上与之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

去游乐场玩:

500

或者玩玩美甲,带着朋友吃火锅。

500

用各种搞笑滤镜来个自拍:

500

包括一年前东京奥运会领奖台上,她还做了一个比心的动作。

从中都流露出了暖暖的少女心。

500

杨倩,22岁,两块奥运金牌获得者,浙江省劳动模范。

除了平时训练,还在清华大学读书。

500

如果你是这样一位衣食无忧、忙忙碌碌的大学生,训练之余,出去玩玩,享受享受青春不过分吧。

然而除了上面那位博主以外,她社交媒体评论区就是有一大堆人无法接受这一点。

比如一年前,杨倩发了一条潮流打扮的视频,评论区不堪入目,竟劝她改变“不良作风”。

500

500

照此下去,也许有一天,她头上的发卡、她手指甲的颜色都是错。

一些网友总喜欢把人往神坛上架,觉得运动员就是没有七情六欲的神仙,啥都不用做,就只需要训练。

因为训练才能出成绩,一旦娱乐,成绩铁定下降,到时候怎么对得起大众。

怎么对得起一本正经敲着键盘的网友呢?

看似网友眼里容不进沙子,其实不过是在制造“为了你好”的道德绑架罢了。

孰不知,运动员在训练之外,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享受、隐私、情感。

他们只是擅长运动而已,又不是出家当和尚尼姑了,更别说现在和尚尼姑还要有娱乐生活呢:

500

一次周末逛街,一种更闲适的生活带来不了什么坏影响,反倒可能通过劳逸结合的方式再创佳绩。

还是请对我们的运动员多些理解和自信。

02

可怕的是,人才需要像苦行僧一样生活的观点,并不局限于运动员领域。

早有人把它推广到科学家、劳模岗位上。

比如科学家就应该吃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骑破自行车,穿二十年没换的棉大衣,老婆孩子吃糠咽菜,微薄的收入还要补贴实验室。

500

而且,他们还把指指点点的行为演绎成一幕又一幕的网暴。

袁隆平老先生贡献够大吧,说他国士无双都不为过。

然而2018年10月,袁隆平买了部华为P20,却被恶毒诅咒。

500

2018年,袁隆平在湖南车展上摸了一把豪车,就被人攻击说生活奢靡。

500

国家奖励他一座房子,入住之后袁隆平就把豪宅变成了科研中心,带领着团队公关科研。

500

即使如此,他还是被抹黑德不配位。

一个国家的顶尖人才但凡和所谓的“奢侈品”沾一点,哪怕是看一眼都会被骂。

500

如果这些站在科学界非常高位置的人,连殷实的生活都享受不了,那才真寒了所有学者们的心。

更令人担忧的是,科学家的天职是清贫的论调,并非只在民间产生,或许也被招聘单位暗暗助力着。

2018年,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援引中青报的报道:

“中国天眼”难觅才俊,10万元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

网友追问,年薪是不是少写了一个零。

蓝鲸财经回复:“没少。”并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符号。

500

这样的新闻,想必你隔三差五也能遇到。

它们要求科学家把“甘于奉献、保持清贫”写进基因里,美其名曰,摆正自己的位置,只做事少要求。

这同样是故技重施,把科学家往神坛上架,认为科技工作必须坚持没有七情六欲,什么都不能做,就只需要搞科技、练技术。

年轻一代自然用实际行动反对这样的逻辑,倘若不反对,情况可能更糟糕。

蓝鲸财经后续报道这份科技工作的实际是:

“税后到手五千多一些”。

500

当然,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我们要向那些为科技创新做出默默贡献的人致敬。

但是如果推崇一种技术、歌颂一个职业,一定要把“生活困苦”作为一个标配,是不是有点奇怪,甚至本末倒置了呢?

胡双钱是一名钳工,他从业起就购买钳工技能书籍研究学习,并自费去劳动局考六级钳工证……

几十年工作,他学有所成、技艺增进,经他手加工的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从没出现过一个次品。

500

他也从不摆谱。

有一次,骑着28寸自行车赶往公司,解决单位的紧急技术难题。

500

为了表彰他,国家奖励他一摞摞证书,称赞他是国产大飞机装上翅膀的“大国工匠”。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

按照纪录片的励志套路,他的确在物质上有所收获,从三十平米的老房子,搬到了七十平米的新家。

当然这一次,胡双钱依旧没有麻烦人,他是贷款买房的。

这件事在央视的笔下显得非常冷峻:

老胡一家从住了十几年的三十平米老房子搬了出来,贷款买了这套位于宝山区的七十平米新家。

作为一个一线工人,老胡没有给家里挣来更多的钱,却带回了一摆摞的奖状证书。

500

他的技术放在全国都独一无二,但是买不起房子,还让全家受累,不过在宣传舆论下和待遇薪酬下,他成了一个“无缺点的圣人”。

年轻人见状,不得不热议,甚至质问:

一个为社会做出如此贡献的人才,却过得那么清贫,值得效仿吗?

一个手机通用的年代,让人才骑自行车赶往公司,真的高效吗?

质问的背后是一些推想。

如果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却一生清贫,那么普通人自然不想奋斗不想上进,不想走如此艰辛的技术道路。

以致于现在一些人才引进措施下,网友们开始纠结“人才”二字的精确定义。

500

因为大家都懂,不只是偏激的舆论,还有过分的待遇,试图逼迫人才像苦行僧般过日子。

只不过有时候它们成功了,有时候它们铩羽而归。

03

好在越来越多人看清了现实。

越来越人开始不认同“人才应像苦行僧一样过日子”的观点。

这些情绪汇集到那条讽刺杨倩的微博下,就变成了大量反对之声。

一条“关你屁事”评论的点赞数和转发量都上万了。

500

一个网友直接怒斥:

“奥运冠军的事你少管,有这闲工夫赶紧把村口大粪挑了。”

500

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是,奥运冠军的真实生活不需要别人的指责,不关任何人的事。

二是,运动员、科学家、劳模好吃好喝,生活舒坦,才有示范作用。

归结起来就是,尊重人才,犒劳人才的诉求已经非常强烈了。

巩汉林意识到这种诉求后几次建议:

对劳动模范制度进行改革,提高劳模收入,让大家看到模范是有价值的。

如退休后100%全额发放工资并同时享有国家养老金的涨幅额度,每年按照原工作单位当年年终奖的平均值发放年终奖;

100%全额报销医药费,并提供诊疗、住院优先权;对住房困难的人员,予以优先提供经适房或廉租房;设立“全面保障劳模生活基金”,用以解决劳模不可预见的实际困难。

只有这样,大家才会觉得,科学研究值得倾尽热血,匠人技工的岗位值得全力奔赴。

谁不想在更优渥的环境下工作呢?

更深层次地讲,只有实在的奖励和和谐的舆论才能可持续地弘扬:

读书有用,技术有用。

虽然,我们知道这个过程需要慢慢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