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像windows那样的“商品操作系统”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29704”推荐,来自《Linux的用户数远远超过微软》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329704添加】
- 中国人的上帝就是自己
中国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微软和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直是中国的短板。我相信会有一家类似微软的中国公司会崛起,也势必成为一个世界巨头。理由很简单,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就是无敌,linux操作系统可以忽略不计,根本不适合做桌面操作系统。作者说“linux用户”实际上是混淆了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系统和移动客户端系统。我相信,就算国产化操作系统,也会分为这三种不同应用场景的操作系统。大一统有没有可能呢?有,但未必是好事。而且作者也漠视一个重要前提:微软的服务器或桌面操作系统是收费的,而且不便宜,如果是免费的,你猜,结果会如何?微软确实做得很棒,虽然我认为中国不要用美国微软的产品,那是一个巨大安全威胁。微软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都会不断发现问题,更何况不是中国人开发的linux系统。开源不等于安全,linux是西方力量主导的来源软件,西方的开发者和审核者本身可能就是信息安全(病毒)制造者。有谁能拍着胸脯保证:linux基金会或者相关管理机构(注册地都在西方)没有安插西方的安全人员?只是没有到撕破脸皮的政治对决,看起来安全而已。凭借本国庞大的市场,生态反而不是值得担心的事情,可以通过政策要求加速实现,比如不适配国产操作系统的软硬件产品不得在华销售,剩下的事情,软硬件厂家比你还急。中国现在最缺的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和机构,下定决心,开发一套本国操作系统,基于现有的技术基础,完全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进,青出于蓝胜于蓝。哪怕模仿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开发,也比用linux强,同时,也提供一个机会培养了自己开发操作系统的人才队伍。
Linux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像windows那样的“商品操作系统”。凑巧和网络圈有点联系,观察到他们是这样使用linux 系统的:首先,他们会根据自己机器的硬件去下载相应的 linux 源代码,然后通过设置来“裁剪”源代码,比如没有无线网芯片的机器,就不要WIFI驱动模块等,然后编译源代码来形成目标机器运行的操作系统内核。对于应用程序,比如WEB服务器,也是下载源码现场编译。用不到的程序,不下载、不编译、不运行。大部分人不熟悉这种用法,但这的确是linux系统最“传统”的用法 —— 所有的东西都是源代码,都是用户可以看得懂的东西(不意味着容易看懂,但特定的部分对特定领域的人不难)。您感觉“西方安插的安全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能做什么吗?
Linux 圈有着浓浓的“黑客文化", Linux一度被认为是“黑客的操作系统”。"黑客"在这里的意思是“刨根问底也要弄明白事情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人。所以,Linux系统的最高权力在它的使用者手上,并不在"基金会"甚至Torvalds本人手上。这也是Linux系统的用户协议具有"传染性开源"(任何人对它的修改也必须开放源代码)的原因 ——— “我让你看到事情是怎么做的,你也需要让我看到你是怎么做的"。当然,你就非不让我看的话,那我也不能把你吃了。
关于服务器、桌面和移动端融合,现在已经是融合的了。比如Ubuntu一个系统就可以运行在所有这三个地方,windows 也在做同样的事,反而Windows的桌面环境在服务器那里反而成了累赘。
微软在商业上的成功给人们一种误解,好像操作系统是一种高商业价值的"核心技术"。其实,操作系统所依托的那个芯片才是。操作系统的作用就是发挥个芯片的能力,让那块芯片容易使用。在这一点上,Windows, Linux和别的很多操作系统没什么不同,不存在卖钱的操作系统就比不要钱的操作系统更好的问题。比如流行的WEB服务器Ngix在Windows服务器上的性能还低于linux, 为这个应用安装服务器的网管员即便Windows不要钱,他也不会用的。
总之,操作系统不"国家竞争"的领域,芯片才是。操作系统是芯片的附属品,原本应该在这个领域,但由于Linux社区的出现,很大地改变了这个情况。如是没有GUN/Linux, 龙芯之路恐怕就更漫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