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阎真的《沧浪之水》,现实的官场有书上说的那么恐怖吗,还是更恐怖?”

最近看了阎真的《沧浪之水》,现实的官场有书上说的那么恐怖吗,还是更恐怖?

我们先不谈官场小说,说说另一个圈子——科研圈。

同样是讲科研圈的事情,你认为是一个原始、诺贝尔奖得主讲的更真实呢,还是一个普通的博士生、大学教授讲的更真实呢?

从概率上讲,大多数人应当都认为前者讲的更真实,因为前者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更高,所经历的、见到的事情也更复杂。

那么,回到官场小说上,那些写官场小说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从“官场小说”这个类型诞生以来,官场小说就一直存在着一个天然的矛盾,即官场小说的作者都试图用揭秘官场运行规则之类的内容来吸引读者,但现实中大多数的官场小说作者要么本身就是官场之外的人,要么虽然是官场之内的人,但级别也并不算高——毕竟,级别真高到一定程度,谁还有时间、有必要写这种官场小说来挣钱。

于是,下一个问题也就出现了——一个科长、县长所讲的官场,一个普通博士、教授所讲的科研圈,到底会如何书写那些自己所经历不到的东西?

譬如,某地准备引进一个新项目,但不同的上级部门为该项目争论了很长时间,甚至于省部级的领导也参与其中。而很显然,这些圈子里的中层人员并没有参与讨论的可能,因而当他们知道了最终的结果的时候,对于这个事情的理解也就只能靠猜。

张三走了李四的后门,才让这个项目通过的;李四跟王五的小舅子有矛盾,所以王五拦着不让项目落地;赵六的爸爸跟李四是同学,找了在中央的大领导马七走关系,帮了李四一把……

结果就是,这么一通关系扯下来,把你看的云里雾里的时候,你也只能感叹:卧槽,官场真是恐怖。

然而,在真正的决策层眼里,这个决策的做出却是另一种机制。只不过,这就不是那些中层干部所知道的了。

这就如同当年曹雪芹的家世本也算显赫,《红楼梦》对于贵族生活的描写至少比绝大多数的世俗小说更贴近真实,但在当年的满清亲王眼里,《红楼梦》写的还是太小家子气了——毕竟,曹雪芹的家世就算在显赫,也只是满清的包衣出身,跟亲王贵胄还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水浒传》,读过原著的人无不会惊异于施耐庵对于人情世故细致入微的洞察,但后来的历史学者在研究《水浒传》的时候发现,如果以宋元两代的历史记载做参照,那么施耐庵在描写基层官场(比如审案、管理钱粮、公文写作等)时,往往有着惊人的准确度,甚至于可以直接拿来当文献看,但是在描写高层官场(州府以上)时,却又存在着极其巨大的缺陷,其对于高层官场的描绘与当时主流的一些戏剧、话本并无太大区别。

所以,现在研究者一个普遍的结论是,施耐庵应该担任过州府以下的官吏。对照于今天的职务来讲,也就是县长、县委书记及以下。而施耐庵如此笔力的作家,对于官场的描写,准确度尚且止步于基层,那些本身也不是什么高管却在这里动不动给你就要揭秘什么官场规则之类的官场小说,跟《水浒传》比又如何?

从另一方面来讲,官场小说也往往是作者自身的投射。

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官场小说中,你会看到大量类似于“怀才不遇”的感慨,反正就是有才能的人上不去,上去的全都是有背景的。

之所以这么描写,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官场小说本身就带有猎奇的性质,所要讲的内容自然是普通人所无法经历的“黑幕”;另一方面,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普通人或者是自己干脆就是个废物,你要让他们说“张三就是比我能力强才升上去的”这等于是直接自己骂自己,这样一来张三这个废物之所以能升官,原因自然也只有人家有关系、会钻营而已。

说到底,官场小说的底色就如同 @凯鹅 老师在他的答案里所说的,是对于权力的猎奇,而这种猎奇不一定符合真是的官场,却一定最符合大众的想象。因为只有最符合读者对于官场想象的官场小说,才有可能流行起来。

至于说官场是不是恐怖,这也可以分两点来讲:

首先,官场这个东西,从来都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放到古代,绝大多数公务员都只不过是“小吏”而已,说自己混官场纯属自己给自己贴金。古代的“小吏”没有“编制”,很多时候只能依附于地方主官,但今天的公务员都是有编制的,这意味着大多数人只要不想折腾,其实也可以活的相对自由,也并非所有人都有必要、有心思去“恐怖的官场”里你争我夺。何况,现实里绝大多数的公务员,都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在哪儿,只要摆正了心态,反正知道你们也开除不了我,官场再恐怖与我何干?

其次,官场无论如何恐怖,对于参与其中的人来说,大多数人最后都还有个保底。而在官场之外,企业里就没有勾心斗角了?一个几万人的大企业,部门之间为争项目、争预算明争暗斗的是还少?斗争失败,整个项目组都被裁了,四五十岁的中高管被辞退,找不到新工作在家抑郁、自杀的没听过?在企业里,男上司对女下属动手动脚,女下属被迫委身,那个大公司没有过?这就不黑暗不恐怖了?

在体制内,一个女的真要遇到这种事,完全可以强硬回击,反正对方就算看自己不爽也无所谓。放到官场之外,有几个人敢这么干的?

所以,你就看知乎上的人,态度其实一直是很迷惑的。一方面,他们把公务员这份工作吹的天上有地上无,只要你去提之外就是各种被毒打,只有到了体制内才算是上岸;另一方面,就在这个回答下面,又有那么多人用自己听到的种种故事来说明官场有多么黑暗和恐怖——官场真要那么黑暗和恐怖,你们干脆辞职不就行了?何至于在这个圈子里混。

说到底,官场如同任何一个圈子一样,既不要把它想的多么温情脉脉,但也没必要直接用“恐怖”来形容它。与此同时,官场的确有属于自己的规则,但是这个规则既不可能由同样混的不怎么样的人告诉你,你知道了这些规则之后也不见得就一定能混好。而至于希望通过各种官场小说来洞悉官场的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跟通过武侠小说学武功、通过军事小说学排兵布阵一样,不能说没用,但也不能说有用。

最后,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真想要看“官场”,我倒觉得直接看史书要比看各种小说更靠谱。至少,撰写史书所依托的各种一手材料,是绝大多数写官场小说的人这辈子都见不到的,这里面能挖掘出的东西,也远比考“猜”而写出来的各种秘闻逸事要靠谱的多。而如果非要说“史料不全”、“史料有可能被篡改”等等——可至少史料还有一部分是真实的,而官场小说可是“纯属虚构”。

当然,如果你看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找点乐子消遣一下,打发点无聊的时间,那么爱看什么其实都无所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