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去选择善良也可以去选择不善良,既有拒绝也有选择善良的勇气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414032”推荐,来自《一位妈妈称“我的女儿不需要善良”,大家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个人认为这位母亲过于残忍,并且把大人的现实观点过快地教育给了自己的女儿。

可能我不太懂父母的心情,但我一直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但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不会如此过早地去教育孩子的善良的现实意义,并且是在扭曲孩子自己的选择过后的教育。

至少要孩子到跌跌撞撞接触到社会的小小一角的时候,我才会可能会尝试去告诉孩子善良的现实含义。我会尝试保护孩子的一颗敢于去善良的心。

即在这位母亲的教育时刻我可能有不同的选择。即我可能会去寻找那一位小朋友的父母,给他解释是我的孩子让给了他的孩子,我不需要谢谢,但我的孩子的良好品质值得他人的一声谢谢。会告诉孩子你真棒。

孩子的确拥有拒绝善良的权利,但孩子也拥有可以去行使善良的权利。我更认为不应该在孩子选择了善良后家长强行扭曲孩子的选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一旦做出不符合家长固有观点的行为,就用监管的强制力去强行扭曲孩子的选择,美其名曰教育。

而教育孩童的的一大意义就是在于一定程度来庇护孩子的选择,也就是不管孩子是否选择善良,我们都应该在不违反社会运转的前提下,尽量合适地尊重孩子的选择。至少在孩子暂时还没有接触到纷杂的,尔虞我诈的社会之前给孩子撑起一片天空。而不是过早的用现实主义来扭曲孩子本来选择的善良行为。

难道孩子现在选择了善良行为,你扭曲了孩子的选择,用自己的理念教育了孩子,就一定能够阻止孩子以后想善良的意愿么?难到阻止了孩子的善良行为就一定是一件对孩子好的事情么?之时你认为是好事罢了,结果可能不一定。或许女孩子的善良纯真的行为吸引到了一位同样被感动的男孩子,最后有一段幸福的爱情。你能说善良就一定是坏事么?

我会的潜移默化的做法就是把选择摆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去体会多种不同做法后的现实结果,和教育孩子两种不同选择的含义。

鼓励孩子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做法。因为我也想如同这位母亲说的那样,用自己的能力去保护孩子。但我更希望的是保护孩子的同时,去保留孩子的纯真,善良,勇气,努力,活泼等好的品质。用现实教育很容易,但我觉得努力去保留孩子的良好品质是更加艰难的更适合孩子的做法。

我很讨厌很多人的一种现实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手法,至少这样的社会教育应当避免让孩子过早接触。难道说,非要让孩子脱离自己的提供的生活环境,去体会社会人的生活体验才是应该的。

那要父母干什么,要给儿童的独特的社会法律地位干什么。直接给儿童创造独特的儿童工作,让孩子在“孩童社会”摸爬滚打”不更有针对性和效率。但这样奇怪的世界永远不应该出现才是大家的愿望。

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去选择善良也可以去选择不善良。也希望孩子既有拒绝善良的勇气也有选择善良的勇气。这两样我都会鼓励。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只知道拒绝善良,只知道冷酷地计算善良得到了什么,只注重现实利益的人。我希望孩子到最后能够明白善良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我希望孩子在此基础上能够有勇气去做自己的选择,并且去支持他的选择,而不是去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替孩子做选择。

选择一个她不需要善良的世界。或许世界需要她的善良,而她也愿意去选择善良。让世界和自己的孩子都美好一点,何尝不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