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给Oasis以后,濒临解散的Blur是如何拯救自己的?
90 年代的英国,正是英伦摇滚最鼎盛的时代——
Blur 的第三张专辑《Parklife》吸纳英国吉他音乐的精髓,将 Britpop 运动推向辉煌时期;而 Oasis 的首张专辑《Definitely Maybe》也打破史上首张专辑的最快销售记录,赢得了空前成功。
于是在 1995 年的全英音乐奖上,Oasis 获得最佳新人奖;而 Blur 则一举拿下年度专辑、年度单曲、年度 MV 和最佳团体四项大奖,以独立乐队之姿成为这届的最大赢家。
主唱 Damon Albarn 接过最佳团体奖的奖杯,在领奖台上发表感言:「我们应该和 Oasis 一起拿这个奖。」随后吉他手 Graham Coxon 补充道:「非常爱他们!」
然而这番友善的话语却被媒体渲染成 Blur 对 Oasis 的挑衅,再冠上颇有噱头的标题;两大英摇代表乐队之间开始争斗不断,乐迷也纷纷划分阵营,英摇大战愈演愈烈。
这一年的秋天,两支乐队故意在同一天发行了新单曲。Blur 的《Country House》挤下 Oasis 的《Roll With It》,成为排行榜冠军,然而这场在炒作中诞生的无聊比赛却并未让乐队有半点的欣喜。
几周之后,Oasis 的新专辑《(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销量远远甩开了 Blur 的《The Great Escape》,这场英伦摇滚的巅峰对决终于落下帷幕。
Blur 成为了游戏中的输家,而这场英摇大战的风波却久久不能平息:无论 Damon 走到哪里,都有人放起 Oasis 的《Wonderwall》,而乐队成员之间也开始有了嫌隙,不安定的因素正在发酵。
两年时间过去,Blur 带着一张全新的同名专辑——《Blur》回归。与 Blur 以往的英伦摇滚路线不同,这张专辑转向更偏美式的独立乐队风格,甚至更 Lo-fi、更实验……
唱片公司和乐评界担心这样的转变会让人措手不及,但最终这张专辑不仅在英国备受好评,更是成功打入美国市场,成为乐队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一张专辑。
胜者即是正义。
这句话不仅适合形容那些真强实弹的战争,放在两支乐队身上也恰到好处:赢家 Oasis 成为工人阶级的摇滚英雄,输家 Blur 却变成了一支虚假的中产流行乐队,受到媒体的大肆批判。
Damon 觉得一切都蠢毙了。曾经,Blur 是对抗美国流行文化的救星,而现在他们只不过是个失败者。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笼罩着他们,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压力最大的或许是 Graham。
在《Country House》的庆功宴上,他曾想过越过窗户一跃而下,逃离这个混乱的世界。他不喜欢贝斯手 Alex James 混乱的生活方式,不喜欢 Damon 对于音乐方向和乐队形象的过度控制,也不喜欢自己对酒精的依赖。
而现在,一片繁荣的 Britpop 景象深处,倾颓之势已经开始酝酿。Graham 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再去复制又一张《Parklife》并无意义,他更要做出能再次吓到大家的音乐。
这时,Pavement、Sonic Youth、Tortoise、Slint 和 Beck 等一众美国的独立乐队吸引了 Graham 的耳朵:「许多乐队都在用吉他做非常有趣的事情,我需要得到滋养。尽管现在更受欢迎的是英国音乐,但他们玩的都是英国没有的音乐,所以我开始从小唱片公司听更多来自美国的东西。」
于是 Graham 给 Damon 写了一封长信,既有抱怨也有憧憬——最后他在信中提及,如果乐队要继续前进,那就必须有所转变,而这些美式音乐就是转变的切入点。
在早些年的时候,Blur 被他们的第一位经纪人骗光了钱。一个 T 恤公司帮他们还清了债务,但条件是他们要去美国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巡演。这趟漫长的旅程让他们受够了在美国席卷的 Grunge 风潮,举起了英式音乐的大旗。
曾经对美国的流行文化厌烦至极的 Damon 最终却接受了 Graham 的提议:「我当然可以坐在钢琴前写出漂亮的流行歌,但我们必须前进。」
于是,Blur 的第五张专辑正式拉开了帷幕。
改变首先从乐队的创作模式开始。在此前,Blur 的歌曲都不是在排练室即兴 Jam 出来的,而在这张专辑里,他们开始尝试用 Jam 的方式创作与录制音乐,制造着更加多元而有趣的声音实验——器乐曲《Theme from Retro》融合太空摇滚和 Trip hop,听来颇为迷幻;
《I'm Just a Killer for Your Love》运用了电子乐中的 Scratch 手法,弥漫着 Lo-fi 的气息。
六分多钟的《Essex Dogs》像是在不规则的噪音中吟诵的散文诗,极具实验色彩;专辑最后的隐藏曲目《Interlude》,有序地重复着并不算太和谐的 riff,有冲突感却又恰到好处。
作为乐队创作人的 Damon 也转变了自己创作歌词的方式。过去他会把自己装进 Tracy Jacks 或是 Dan Abnormal 这样虚构出的角色里,但现在他愿意用第一人称表达着自己的情绪。
于是在专辑的首支单曲《Beetlebum》里,Damon 直面自己曾经依赖毒品的经历,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之间切换着视角,讲述着因为海洛因而变得乱作一团的生活。
歌曲从前奏开始就堆积着挣扎的情绪,但最终主角还是选择陷入其中,在副歌进入大调和弦挈领的梦幻世界中。而最后动辄两分钟的器乐部分不断重复着同样的吉他旋律,闯入无数嘈杂的噪音,也是在暗示着这种不真实感带来的无序与混乱。
经历过英伦大战,Blur 厌倦了荒唐的商业竞争,只做自己想做的音乐。他们对《Beetlebum》的商业成绩本来不抱希望,结果这首歌却意外成为 Blur 继《Country House》之后的第二首冠军单曲。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第二首歌《Song 2》上。这首歌原本是 Damon 在木吉他上写的一首慢板歌曲,后来在 Graham 的提议下变得越来越快,充斥着 Lo-fi 味道的吉他,有着非常粗粝的质感。
乐队觉得这首歌很怪,于是和唱片公司开玩笑说想要把这首歌作为单曲发行,没想到公司居然同意了,更没想到的是这首歌也大爆,在英国排行榜上排到第二位,更成为他们在美国最知名的一首歌。
专辑的第三支单曲《M.O.R.》则延续着这种粗粝的质感,这首歌从 David Bowie 的《Boys Keep Swinging》和《Fantastic Voyage》借来和弦,但更具车库气质。
将 Lo-fi 基调带进乐队的 Graham,更是把吉他的可能性发挥到极限:他在《On Your Own》像是用非常快的延时效果处理了自己的吉他,让它听上去有着电子乐的 Stutter 效果;而在《Movin’ On》里,他运用大量的回授和滑音让吉他听起来像特雷门琴一样,更加自由、疯狂。
除了精彩的吉他演奏之外,Graham 也首度在乐队献声,带来一首只有吉他和人声的创作《You’re So Great》。对唱歌不自信的他钻到桌子底下才完成歌曲的录制,反而营造出更特别的感觉。
在粗粝的底色之上,专辑也涉猎更多的风格:《Country Sad Ballad Man》像是 Damon 的自嘲,音乐上明显受到 Pavement 的影响,而鼓手 Dave Rowntree 也用鼓刷增添来一丝乡村韵味。
Dave 还在《Death of a Party》敲出 Hip-hop 风格的鼓点,搭配着 Damon 在歌曲中大量使用的合成器来营造黯淡的色调。这首歌也启发了 Damon 之后的虚拟乐队 Gorillaz。
不过专辑仍保留着一丝 Britpop 的余韵:唯一一首标题带着美国的歌《Look Inside America》让人想起《End of a Century》,流露着英式音乐的气息,写的正是乐队在美国巡演时的心境。
Dave 后来回忆道:「这是一张更加侵略性也更加情绪化的唱片,我觉得我们现在制作的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想做的音乐。」多年过去后,Graham 依然觉得这是 Blur 最好的专辑之一。
《Blur》也成为了 Blur 音乐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乐队从他们最为擅长的 Britpop 迈向更加另类、实验与艺术的领域。
这张完全没有商业考量的专辑,最终却出乎意料地取得了成功。Jam 式的创作与录音方式让 Blur 的紧张气氛得到了缓解,乐队也一扫英伦大战带来的阴霾,用全新的音乐美学征服了人们的耳朵。
曾经他们最先引领了 Britpop 的风潮,而现在他们又是最先摆脱 Britpop 的队伍。在这之后,延续过往风格的 Oasis 不再那么受欢迎,许多英摇乐队纷纷转型,也证明了 Britpop 的潮水逐渐褪去了。
率先迈步的人总是需要勇气,Blur 似乎把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位置上,但背后却藏着人们看不见的挣扎和探索。也正是这些难以触摸的东西,让这张专辑跨过 25 年的岁月,依然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