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思维,觉得做不到达标可以不做,那么,国内不知道有多少中小微企业该关闭了

【本文由“老徐子”推荐,来自《我和朋友合资办厂,没俩月就要接待几拨政府的人,费用比发工资还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痒痒挠
  • 一,厂子有问题,二,各部门知道厂子有问题跑来吃大户,三,作者知道厂子有问题所以用酒肉来摆平,四,摆平费用太高厂子黄了,五,作者朋友还后悔应该在广东办这样的厂子,就没人来管了。说实话,槽点太多我都不知道吐槽哪个好了,也是国内之前经济发展的太粗糙,有太多的课要补。

我的主旨是写小企业营商环境问题。企业与主管部门、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结构矛盾,可能是水平问题没写通透。

任何办企业者的初衷都希望认真做产品,做最好的产品,但市场内卷对价格是最敏感的。少部分名牌产品可以以品牌效应以及专利技术溢价,而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一无品牌效应,二无核心技术,只能在品质和价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适应市场。什么品质的产品必须是相应资金和品控的产出。如果以二极管的思维,做不到达标可以不做,那么,国内有多少中小微企业该关闭了。没等中国这块制造质量提升,竞争力倒折腾没了,东南亚越南那边等着笑纳。我们也想何不食肉糜,中国这些不起眼的制造业又关乎多少个家庭。

以我对业内的了解,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之类大家电我不清楚,风扇电饭煲电水壶电吹风等之类,国内能真正能达国标的不到10%,包括美的海尔格力一众名牌的小家电也不全达标。市场上充斥着海量非国标产品,而且被消费者所接受是事实。那么,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和主管部门之间留下一条灰色空间,也给想薅羊毛的单位及个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这些生产、管理、供给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您有何高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