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辛秘史--京东方现代显示

副标题:一些一笔带过的,其实有很多故事

很多朋友知道中国不少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了企业的升级发展,然而海外是不是我们掏钱就搞定了?是不是像饭店吃饭点菜?这有的故事说,而有些故事,是十几年前不许说的。我作为材料的搬运工,就掰一些出来吧。

本人要说明一下写作的文字稿来源均出自于网络以及公开文件。都是十几年前的工业往事,今天的文字稿也是基于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在2009年4月2日接受访谈而寻找线索。有很多人建议我这种论文式的写法放在网络上免费阅读太可惜,但我觉得还是要做一做,若因为我的文字而热爱工业,发奋图强,为中国崛起而奋斗,值了。

===========正文开始,前方高能预警=========

在目前公开『京东方在2003年并购韩国现代液晶显示』情报,例如(知网期刊数据库可查)

蛇吞象:一桩国际并购案的财技与暗影——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TFT-LCD业务的财务分析[J].黄国成 郭艳琼.时代财会.2003-11-25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典范——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TFT-LCD业务[J].王东.会计师.2004-10-15

500

知网可查材料的部分截图

都是专业的财务分析。也顺便建议各位大学生,有空认真学习财务知识,争取考一个会计证,虽然万里长征第一步,但有利于培养严格谨慎的态度,对进入社会还是很有帮助的。

话说回来,这些报道中都有一段描述『在2001年京东方还有一个合作伙伴共同参与收购』。这个公司是来自『祖』『国』『宝』『岛』的剑度股份有限公司。这场联合收购最后以京东方的退出告终。在媒体报道中均一笔带过,在极少数的材料中显示:京东方“蛇吞象”,而剑度认为京东方没有能力在限定期内支付足够的资金。事实真的是这样吗?2009年4月,时任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接受访谈说出了不一样的故事,我想,以这句话作为开头『当我看到这样的人,居然可以当很大公司的董事长的时候,我就感觉“台”“湾”企业根本不可怕。』

500

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

事情还要从1997年开始说起,亚洲经融危机爆发后,韩企受灾严重。自大宇集团解散后,韩国现代岌岌可危。2000年,这种不祥的预感得到了验证:债务缠身的韩国现代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引发股市动荡。韩国相关部门不得不启动紧急贷款保住企业,同时要求它进行结构性调整(丢卒保车)。公司不得不开始收缩经营领域并对下属企业进行分割,一场大甩卖即将开始。

作为1982年就开始生产液晶平板的京东方,一直处于发展困难期。在没有遇到『韩国现代危机』前,一直积极尝试和日企合作。京东方项目负责人皇甫鲁江在2013年5月30日接受访谈评价日本企业『十分保守』,他们都是以综合商社居中进行联系,不愿意卷入中国企业商务过程。京东方也是通过三井商社联系富士通、三洋、日立。即便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公司财务困难,但面对中国公司态度强硬:他们只同意通过技术转让费拿到一笔钱应急,坚决拒绝长期合作。曾有一次对日本小公司的收购几近成功,结果日方董事会一名老人痛哭流涕说『我们这样会愧对日本人民』。在无论如何商谈都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京东方终于在2002年终止了所有接触,彻底死心了。韩国成为了京东方的首要目标。

讲这些是为了让读者明白,韩企卖液晶部门真的是迫不得已壮士断腕,而京东方也是走投无路别无选择。这场跨国并购并不是经济学著作『门口的野蛮人』那样的画风,更像是下面这张图片

500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画风其实是辛酸泪,我们从来不占优势,艰苦奋斗

这两个合作伙伴在命运的安排下最终走到了一起,虽然一波三折。

这个一波三折就是被中国大陆媒体一笔带过,来自祖国宝岛的剑度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在京东方一些人口中代号为『K』,一开始我不懂其意,后来才知道『K』源自闽南话『Kaizi』,这种带有强烈蔑视的称呼看来剑度公司在合作中并不光彩。

500

新浪的屏蔽字让人抓狂,你们自己看吧

过程是这样的:2000年,消息灵通的剑度公司主动向京东方提出合作,剑度是[『宝』『岛』LCD产业最主要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主攻彩膜,但是还不足以独立进入液晶产业。岛内的液晶产业已经由几大企业主导。剑度的麻烦在于无技术缺资金,在当时中国大陆给台商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投资环境,联合大陆企业引进日韩技术,然后在大陆设厂的想法十分稳妥,很快获得了京东方的认同。因为京东方的财力也有限,两个缺钱的凑一凑还是可以搭伙的。然而……

2001年6月,京东方联合剑度与现代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规定现代让出80.1%的股权。那么怎么分80.1%的股权问题上,剑度是真把京东方当『那啥』了。这也体现了改开以来在引进技术上『中国不少企业在威逼利诱下放弃了独立自主掌握主营业务的机会,而沦为了受外资控制的生产加工厂』。显然京东方不吃这一套。一计不成,剑度居然暗中透底韩方,希望从中作套。『吃里扒外』对商业并购来说是极为危险的,韩国现代债务缠身,只求顺利交易无心陪剑度玩骗人把戏。最关键的是,韩国现代公司下属企业现代半导体(HYNIX)一直与京东方保持合作有十分良好关系。在2001年11月京东方通过收购其部分业务,在韩国成立了韩国现代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为2002年4月成立的京东方现代显示器科技公司提供了模组制造相关技术。韩国以非正式渠道通知京东方,京东方立刻宣布退出交易。同时确立了『必须以我为主』的决心。(都2019年了,本文中都尽量克制出现某地名,新浪屏蔽字导致文章大量删减测试屏蔽字,更不要说十几年前国内大环境下这类报到何以见诸报端!

结果就是剑度公司不得不硬着头皮,与韩国现代签订了排他性协议:明知不可能,索性胡乱喊价,本来韩方5亿美元起步,剑度把价格抬到6.5亿,根本就不想做成这个生意,纯粹恶心后面的合作者。2002年2月,果不出京东方所料,剑度公司无钱可付,被没收定金,还罚了1000万美元。剑度董事长被免职的消息传到京东方的时候,就有了文章开头王东升的评价:『当我看到这样的人,居然可以当很大公司的董事长的时候,我就感觉Z『台』『湾』『企』『业』根本不可怕。』

但是,此刻还轮不到京东方。剑度作梗导致后面的谈判异常艰难:买的人嫌贵,卖的人怕亏。例如鸿海集团老总郭台铭就是其中一个,郭台铭这边和韩国现代签6.5亿美元意向书,那边就找到京东方,要求以鸿海收购京东方,再以京东方收购现代…简单的说,郭台铭反悔了,他希望收下京东方顺便挤兑一下韩国现代,说不定就挤兑出一个亿美元呢?事实证明完全是有可能,现代和京东方定价在3.8亿美元。

有道是,信任打破了,就不复存在了。鸿海可能确实和剑度不一样,但京东方还是婉拒郭董好意后静观其变。果然,郭台铭还是犹豫了,随着『宝』『岛』企业的相继退场,京东方正式通知韩国现代『京东方已经准备好了』。

此刻在韩国方面也无心拖延,现代液晶手上的资产并不宽裕,2代、3代、3.5代线各一条,三星和LG在做6代线,日本厂商早就有4代线。谁来买?宝岛众多企业光问不买,连鸿海这样的大企业居然在关键时期退缩了,让韩方十分十分的失望。他们也认定了京东方是唯一实实在在可行的合作伙伴。

所以通过知网CNKI搜索我开篇举例的两个文章,基本上就可以从财务专业角度分析京东方收购的具体操作,在本文不再赘述,值得提醒的是,财务分析文章不会提到以下几个细节

1.京东方收购HYDIS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当时申报,中央还是迟疑的。当时中国习惯于将国企卖给外企,例如2005年外企收购『徐工机械』。要不是『三一重工』出来搅局后果不堪设想。当时中央的怀疑也不是没道理『这么好的项目韩国为什么卖给你?』其实,韩国也想不通,韩国国会议员也质疑这件事情,但好在中央最后表态支持。而韩国也无力阻碍,只能在几年后立法,限制韩国技术和专利转让,阻止下一个京东方出现。

2.在中国向西方寻求合作的道路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上海宝钢,中国技术专家在核算成本方面一丝不苟甚至舍生忘死。去日本考察期间他们无心游玩,对建设数据核查甚至是用肉眼清点。我记得当时有一个老专家扒在几十米高的厂房上现场清点核算,完全没考虑过自己会不会发生意外。他的努力为中国节约了百万资金。可敬可佩。而在HYDIS收购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韩国建』(请注意这是人名)带着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冲进现场一一比对,从大设备到小仪表全部掌握。后面的发展印证了中国人的准备是正确的,2002年12月31日为交割期限,然而就在临近的最后日子里,韩国建发现HYDIS有部分资产是租赁的,还有若干债务没有还清。而这些并没有通知中方,是材料造假。京东方立刻宣布协议作废,2002年12月31日,中国京东方谈判代表正式通知韩方取消协议。次日返回北京。

3.这件事情并不是京东方借机闹事,而是告诉大家国外并购风险极大。中国人以为韩国人没日本人靠谱,但是没想到这么不靠谱。京东方内部形成了强烈的反弹。收购能否继续下去,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京东方的大股东北京电控的部分领导害怕被这场史无前例的并购案波及连累,强烈反对,『选择要命还是要面子』是当时京东方的抉择。

所以中国企业的行被外人认为是某一个领导『毒断砖行』(为了测屏蔽字我也是逼疯了,将就看吧。)其实背后都有无数人的争论辩驳。虽然王东升宣布『协议无效』指挥韩国建带谈判组返回北京,但是在京东方内部激辩是否收购上,王东升并不是拍板定论。他尊重大家讨论,收集各方意见。意见中不止是有动摇的,也有坚定要求继续做下去的,梁清新就说了『TFT-LCD产业必须做,没有退路,除非2003年遇到灭顶之灾,那就全身退出,力保京东方』。在这个过程中,京东方其实也在统一思想,内部外部,北京市主管部门也参与其中。

京东方吵作一团的时候,韩国现代也真的慌了。2002年液晶市场处于低谷期,韩方手上的资产正在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贬值,从4.5亿报价到3.8亿成交已经费尽心血,结果临了出了这么大的篓子!韩方立刻派人到北京表态彻底解决问题,中韩双方才再次回到合作。2003年1月22日正式宣布收购消息开始,恰逢液晶市场回暖,盘下的韩国资产从2月份就开始盈利,直到2004年6月,BOE-HYDIS盈利6000万美元。

这笔钱不算什么,其实海外子公司赚的钱也不是能直接放到北京京东方的兜里,但是中国液晶产业用钱都没能解决的问题搞定啦。从2003开始,中国液晶产业将迎来一条技术独立自主的5代线,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国内扎根』的战略得到验证,液晶战争开始吹响中国的集结号!

2019年2月16日,我在学校里主持了『液晶战争』,这段故事是没能拿出来给学生说。时间太有限,能把世界液晶,改革迷思,义勇赤子说完,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更多的细节只能在空余一点点述说,工业啊,工业,多少英雄往事,多少岁月坎坷,这些祖国的花朵会有多少在其中逞英豪?真的太开心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