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智、理性到智慧——通过对赵括评价测量舆论战

一、写作目的

“赵括 —— 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战神和军魂”(以下简称“赵文”这篇文章发表后,在纯科学公众号和其他多个平台获得了很大反响。这个文章标题的结论的确是与过去普遍的认知有较大区别的。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它是有多重的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研究美国针对中国的舆论战,我最近正在研究这个课题。这个课题难度非常高,因为人的认知很难进行准确的测量,也很难评估美国究竟是如何对中国进行舆论战的。尤其是,美国舆论战部队引导的水军主要是以什么战术手段对中国进行舆论攻击,我们该如何进行应对?但无论如何,防御舆论战攻击最重要的课题,是需要我们提高中国公众的认知能力和科学看待事物的能力。

我们可以把人的认知分成三个层次:

反智层:只看标题或结论,就马上产生极端情绪化的反应。甚至于鼓励人们不看事物本身的联系、前提和逻辑,只以标签化、情绪化的方式讨论问题。

理性层:不仅仅关注结论,而更多关注逻辑关系和过程。

智慧层:不仅关注逻辑关系和过程,更关注前提、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从而可以得出超越常人直觉、但却符合前提以及逻辑关系的结论。

科学的认识方法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它严格建立在前提和逻辑基础之上。亚里斯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有智慧的人还要能够知道那些困难的、不为常人所知道的事情(感觉是人人皆有,从而是容易的,就算不得智慧)。在全部科学中,那更善于确切的传授各种原因的人,有更大的智慧。科学研究方法常常获得远超人类直觉的认识结果,原因就在于它只坚持以测量数据为基础的前提、严密系统的逻辑、科学的研究方法。

“赵文”肯定是提出了很多有效的论据和军事逻辑的,但作者本人是否真的持标题中所呈现的观点呢?文中已经很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作者并不认为这一定就是历史事实。前提和逻辑关系都确定了,通过科学的方法就一定会得出相应的结论。但如果未来有新的理论,可以在现有历史测量数据条件下获得更好的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或者,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测量数据,那么结论很自然地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希望人们关注的是前提、科学的分析方法、逻辑关系,而不是结论。

第二个目的,美国针对中国舆论战的手法之一,就是对中国舆论场上的生力军进行定点打击。有很多批评或揭露美国比较有力的大V或媒体平台,往往莫名其妙地会遭遇一些舆论或经济等问题上的“丑闻”。

例如,某个知名的大V,被人攻击多年前在美国买过一套房子。只要是钱的来源正当,去美国买房子合法,这有什么不可以?还有一些著名的、揭露美国金融战的学者,被人下套,或者自己不慎,因为给一些未事先识别出的非法金融产品站台,后受到有组织的被骗群众攻击。舆论战的对手就是不惜利用一切手段精准打击中国舆论战的生力军。

保护中国舆论战生力军的最好方式是什么呢?不是简单的防御,而是要经常地设下一些埋伏,佯装卖个破绽,而后打对方一个反击。因此,我会偶尔在写文章时故意设计一些破绽,引诱美国推动下的舆论战水军五美分党和五台币党来攻击,再而后打个埋伏。

通过“赵文”在多个平台上的发表,分析留言,即可获得大量有价值的舆论战测量数据,看对手是如何扰乱中国舆论环境,推动或促使中国网友向反智方向发展的。

我重点分析了三个平台的网友留言:公众号“纯科学”,今日头条“纯科学”,观察网风闻社区“汪涛_纯科学”。无论哪个平台,都有高度赞扬、赞同、不赞同、批评甚至讽刺挖苦谩骂的读者。但通过读者留言的各种不同意见比例的分析,以及留言内容的不同,可以看出各个平台上三个不同层次读者的比例高度差异。

“纯科学”平台大多数是作者的粉丝,可以预料得到赞同的读者相对较多。而且作者可以在后台精选留言,对于极端的留言只要不精选就不会在外面看到。

今日头条是大众媒体,各种类型的读者都比较多。并且对留言没有控制。相对比较能够反映大众读者的一般性情况。不赞同的比例要高于纯科学公众号,但基本算正常范围,特别极端的留言有,并不是特别多。

令我大感意外的是:风闻社区上,反智的留言比例居然显著超过80%。

二、留言数据分析结果

首先我先分析一些有代表性的留言。我特别赞赏对秦军在长平之战中有25万伤亡人数提出疑问或质疑的读者,无论他们是以探寻的态度,还是批评甚至讽刺“赵文”的态度提出质疑都没关系。能够对这一关键点提出质疑的,都可称为是智慧层的读者。

例如今日头条网友“法师大人威力巨大”以探寻的口吻正面提出的质疑。接着的网友“nws1111”虽然是带有讽刺的口吻,但他看到问题的关键,就是交换比。我向来不在意网友肯定还是批评我,如果读者理解了我的逻辑、方法和前提,即使其反对甚至讽刺我的结论,我也会对其高度肯定和赞赏。

500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有一个网友“月落Jimmy”,虽然是明显不认同“赵文”的观点,但我认为他的留言水平最高,因为不仅关注到了最关键的秦军伤亡前提问题,而且质疑到了关于这一个历史数据的来历之一,就是史书记载中白起对秦王说的反对领兵攻邯郸的话。所以,这个是我给出最高评分的留言之一。

500

另外观察者网风闻社区的网友“tutu1”的留言虽然是反对“赵文”,但其对“赵文”的方法进行了讨论。这个也是抓住了问题关键的。所以,我也给这个留言打出很高的分数。

500

有些网友并未明确是支持还是反对,但提出一些有意义的看法。如风闻社区的网友“笑对人生hhh”的留言提到战略价值的实现比伤亡可能更重要的观点。这样的讨论会引发人们更多思考有意义的东西。

500

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留言,是对最小二乘法的适用性进行讨论。那么,离散量很多的模型情况下的更好认识方法是什么?这就提出一个新的很好的问题。只有这样的讨论才是可以得出有价值思维过程的。“离散量很多的模型”在测量数据的样本量很大的时候依然是可以应用最小二乘法的。该网友举例是一个离散很大,样本量却很小的特殊情况。

500

还有一位观察员级别的网友“无锡小菜鸟”,从留言中可见其知道最小二乘法,但对该方法的理解很粗浅。其实,任何专业术语只要去网上简单查查就可以知道了。这是我学习新知识的常用方法。一看到有疑问的术语,马上到网上查,很快即可明白。

500

但是,风闻社区中大量的留言都是简单地讽刺、谩骂,并且不给出任何分析依据。如果只是普通人这么反应并不奇怪,但留言中形成了一种显著的舆论定势,就是一看标题,根本还没看内容就开始骂人。例如网友“小二郞”留言“我就没看完,直接点开评论”

500

500

甚至于“我不敢看完,万一晕死在电脑前面,请120可不便宜啊”。

还有“看原文纯属浪费时间”。

“看原文就是浪费生命”。

“幸好没看原文直接看评论”。

......

在风闻社区里居然大量出现极力鼓吹以不看原文,只看评论进行论战的反智思维方式。

如果只是普通网友这么看并不奇怪,但让我惊讶的是,观察者网的某专栏作者,居然鼓励一看到“科学”就刻意避开的态度。即使有网友“观无妄”提醒他“赵文”作者文理兼修,也固执地坚持只以标题、标签作反智思考的方式。应和其观点的网友“乐山大佛”留言甚至把“科学”与骗子相挂钩。当然,大量骗子往往都会打着正面的旗号,但最关键的不是旗号、结论、标签,而是前提、逻辑尤其是科学的方法。

500

500

观察者网是著名投资者李世默投资创立,不以获利为目的,只为推广理性、科学的爱国理念。这个平台不仅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作者,而且也聚集大量高水平的读者。我也是观察者网的专栏作者,多年前主要写了一些关于纯电动和新能源车的文章。但现在为什么其读者群中居然反智的论调如此之盛行,甚至远远多于普通大众媒体的“今日头条”?—— 根据不同平台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有一个合理的假设:只要有理性的、对中国舆论战有利的媒体平台或大V,就会受到对手特别的关注,并且聚集大量舆论战的网军,极力鼓吹反智的认知方法,形成反智的舆论氛围。今天我们看国际上的乌克兰,为什么会选出一个完全没有任何从政经验的戏子做总统?为什么欧洲越来越选出理念极端,不顾及本国民众和国家利益的政客?为什么在疫情中显然地反科学,反对极为简单有效的防疫措施?就是在民众中长期地,不断地制造反智思维方式的结果。

因此,以反智、理性、智慧三个层次的标准去进行评测,就如同离心机、分子膜、过滤网、层析、色谱分离、免疫富集、滤波器等测量方法一样,可以迅速分离和发现是谁、在哪里进行反智舆论动员。尤其那些极端鼓励不看原文就进行讽刺谩骂的帐号,基本可判定为水军帐号。这是一个高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高特异性)的舆论战测量工具。

三、对“赵文”的澄清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是设计一些可能引起视错觉的图像,通过测量人的视知觉反应来获得人类视知觉的认知偏差性质。以下两个图就是特别知名的视知觉测量图。

500

老妇还是少女?

500

花瓶还是两个人的侧脸?

“赵文”就是一篇有意设计的认知测量文章。在标题与常识出现严重偏差时,人们会做何反应?如果认真看完全文,无论是否认可,都需要去思考前提、逻辑关系、科学认识方法。有网友说无论“赵文”结论是否正确,其分析过程都是很精彩的。这篇文章可以清晰地分离出反智、理性和智慧的读者群。

如果只看标题就开始情绪大发的,就是属于反智层次的人群。

如果去分析本文论证中的逻辑是否有瑕疵,这属于理性层的人群。

如果去关注前提条件、尤其秦军长平之战中与赵括军队交战中是否伤亡有25万,交换比是否为5:1?计算这个数据的其他学者历史测量数据来源是否可靠等,这些属于智慧层的人群。

赵文所引用的证据,论证赵括可称为两千年前最伟大的战神和军魂,是基于如下的前提和逻辑:

1. 后世对赵括军事能力不足的最主要历史证据,就是来自于赵括出征前其母亲的话(“赵文”末尾全文摘录了《史记》中赵括母亲的那一段话)。

人们常说的赵奢评价赵括的话,也是通过赵括母亲之口说出来的。赵括母亲本身不是军事家,她并没有评价其儿子的能力,所以就以转述赵奢的话来表达。

但正是这段话,是可以做两方面理解的。你可以直接把她的话理解为本身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事实,但也可以理解为这纯粹只是一个说辞,目的很明确,显然就只是为安排好后事,把赵括必然面对的失败与其父亲、朋友、家人做切割,避免附带损伤。这显示赵括判断长平之战已经走入死局,这种判断在当时并不需要什么很高超的军事素养,而是几乎赵国所有人都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判断,赵括本人也没有否认这种判断。要主动出击并不是赵括确定的战略,而是赵王确定的,他没有选择。赵括料定自己如果按这种战略来打的话肯定有去无回,甚至他已经预料到全军覆灭的结局。

我们对人们所说的话显然不能简单地直接理解。例如,任正非曾经对记者说过,华为很渺小,不值得浪费国家的纸张去写。这意思要是直接理解就是华为的价值连纸都不如。这可是华为老总任正非直接对记者说的,很多写华为的书中也都提到这一点。但你能以这句话为依据就说,你看任正非自己都说了,华为的价值很渺小,连一张纸都不如吗?

赵括母亲的话可以理解为她与赵括意见不一,她反对赵括挂帅,而赵括却执意要去挂帅。也可以理解为赵括本人并不愿意去挂帅,知道此战必败,但国家命运前途寄托于他,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他本人不能拒绝,只能坦然面对。这是母子商量好以后,由其母亲出面对赵王说出那些话。

我本人的确更倾向于认为他们母子是协商好后说的那套话,因为这更合情合理。如果我们能理解到这一点,仅从这个安排本身就可看出,赵括做事情是考虑周密、有谋略的。他至少事前就谋划好将他的战败不扩大到影响他父亲的名声,不危害到朋友和家人。但如果硬要从另一面来理解,那么也如同上面两张视知觉测量图一样,你看成什么样,就似乎是什么样。它就是一张可以看成不同理解甚至相互矛盾理解的图片。我们认识世界不能只从一个锁死的角度来进行,而是要有更为智慧的、更为宽广的视野。

2. 当时长平之战是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谁都知道打不赢了,到最后让赵括出战。

此战并不是赵括主动请战,史书记载是秦国派间谍到赵国游说,说秦军更怕赵括,不怕廉颇,是赵王听到这个说法主动找赵括挂帅替换廉颇。这也证明赵括并不是主动请战。这个是一盘已经被他人下成死局的棋,到最后几步交给赵括,把整盘棋的结果都算到赵括头上,这显然对赵括是不公平的。赵括知道此战必败,但作为军人依然不畏死亡,并且事实上也最后战死疆场,这是其令人尊敬的地方。这些事实也无任何人能否认。那些反对“赵文”的人也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反对这一点。

金门之战最后阶段,孙云秀团长带领400人做最后的增援努力,他们当时的情况就与赵括面对的情况有类似之处。“赵文”中特意提到这一点,孙云秀团长行前将手表脱下交给首长做最后一次党费,并请首长转告家人,让他的妻子改嫁。400名解放军战士写下遗书,将重要物品留下给家人。我们能只以他们最终依然战败而指责孙云秀团长他们吗?如果不能,我们为什么只简单地指责赵括?

3. 如果他在已经知道打不赢、并且会顶下前面所犯的所有错误出战,背负所有骂名,对战国时期名将之首的白起打出5:1的交换比,并且为后续邯郸之战的大胜奠定基础的话,即使称不上最伟大的战神,至少称为战神和军魂是有依据的。

如果要反对,那么可以对这些前提、逻辑和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质疑。这些前提、逻辑与科学认识的方法如果确认,结论就是很自然的结果。如果不去质疑前面的关键环节,只去针对结论进行谩骂是没有意义的,一切谩骂和讽刺唯一证明的就是他们自己属于反智的群体。

4. “赵文”从5个不同角度对人们普遍看法提出了质疑和对应的难题。这些质疑并非是我一个人如此认为,也有很多学者有类似的疑惑,我只是更充分考虑了军事上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这些存在的问题显然是远远比一般的历史事件记载中的矛盾之处要大得多。如果人们要反对“赵文”的结论,并且不想看完全文,可以直接回应这些质疑。这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问题讨论方式。

四、延伸讨论

在长平之战之前,秦昭襄王已经接近于统一中国了。但为什么没有成功?可以说中止于长平之战和随后的邯郸之战,其关键原因在于战略上的细微偏差。

他的战略是由丞相范雎协助建立的,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但这个战略是部分正确的,更为一般的做事方式应当是“先易后难”。在当时,远的要统一难度会因距离的增加和由此带来的后勤补给线的过长而困难重重。另外,近处的敌人都没解决,先去解决远处的敌人,那近处的敌人捣乱怎么办?所以,远交近攻是一个大致正确的战略。但是,近处的敌人不止一个,会有强弱之分。如果都在近处怎么区分先后?一般来说应当是先弱后强。这同样符合先易后难,但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就不能覆盖这种情况了。

赵国的崛起不仅来源于胡服骑射的改革,也来源于秦国在远交近攻战略实施过程中,赵国也顺便捡漏,逐步跟着向其他几个国家扩张。长平之战时,赵国实力在七国中仅次于秦国,居第二。因为赵国也是在向其他国家扩张,这也是长平之战中其他国家都没有支援赵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来秦国是将主要精力用于近处的韩魏赵三家,顺序也是先打最弱小的韩国,然后魏国,再然后才是其他六国中最强大的赵国。可是在打上党过程中出现意外,上党太守冯亭把上党主动送给赵国了。这个意外的事件使得秦国的战略发生了细微的偏差,本来应当是先解决完韩国,再考虑其他问题,但却因此意外变化迁怒于赵国,转向进攻赵国了。这就在六国一个都还没有真正被统一的情况下,秦国将战略方向转向了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虽然赵国算是老二的位置,但实力还是远不如秦国。人口、粮食产量等都是只有秦国三分之一左右的水平。因此,此战赵国难以获胜,同时在交战中秦国也遭受惨重消耗是宏观实力对比大背景下的结果。

但是,人的主观智慧如何,也是影响大局的重要因素之一。赵国不是没有人才,曾有知名的丞相和多名著名的战将。“负荆请罪”的成语说的就是赵国丞相蔺相如与廉颇将相和的著名故事,它说明赵国的大臣们是非常知大体、顾大局的。

人们常说的战国四大名将,秦国和赵国各占其二。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他们最后结局如何呢?白起是被秦王赐剑自刎,我个人认为不完全是赵国的反间计的计谋和范雎的“谗言”,有“赵文”中指出的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给白起带来的恐惧,这个可暂且放下。王翦为秦国打下半个天下,是秦国成功统一中国的重要功臣。赵国的战将呢?廉颇最后逃亡燕国,赵国最后阶段成为顶梁柱的李牧,却被当时赵国最后一位君王赵王迁杀害,自毁长城。

廉颇和李牧的被陷害都有秦国使用反间计的作用,并且都与郭开有关。李牧被冤杀的第二年,赵国就灭亡了。由此,我们不能不对赵国使用人才的能力有质疑,也对赵括未被赵国很好利用存有质疑。

只有从以上各个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才能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

今天,中国即将复兴,成为世界领导者。我在过去文章中多次提到,现在看似激烈的中美冲突并不难解决,台湾的统一也已经进入倒计时。我们面对的真正挑战是需要能自我迅速建立起领导世界的认知能力和智慧。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都不能获得全面系统的科学认识,如何去引领世界?

赵国一再中了秦国反间计的招,不断地自毁长城。美国也是一个极其善长于舆论战和“现代反间计”的国家。美国没有能力在实际的战争中战胜中国,但却会极尽所能地采用“现代反间计”误导中国。如果我们不能迅速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就会大量陷于反智的层次,并非没有自毁长城的风险。

延伸阅读:

赵括——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战神和军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