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击败巅峰披头士的,只有这个天才宅男和他的乐队

500

  1960年代到1970年代,是欧美摇滚乐的黄金时期(Golden Age),其中,The Beatles(披头士)既是开端,也是矗立于巅峰的那支乐队。

  1963年,其制造的Beatlemania(披头狂热)现象,令他们在全球所向披靡,1966年以后,乐队又放弃巡演,埋头于录音室内进行音乐实验,令摇滚乐从青少年狂热转变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Sgt Pepper Lonely Heart Band》(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

  然而在大洋彼岸,有一只名为The Beach Boys(沙滩男孩)的美国加州乐队,不仅在同一时期制作出了与披头士同等艺术的唱片,同时还在英国本土击败了他们。

  而领导这一切的,是乐队中一个患有恐慌症的宅男和天才音乐人,他的传奇故事,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爱与慈悲》(Love & Mercy),由《新蝙蝠侠》里的谜语人Paul Dano和《致命ID》的John Cusack饰演。

500

  是宅男,也是音乐天才

  The Beach Boys是一支家族乐队,初始成员包括Wilson三兄弟Brian、Carl、Dennis,他们的表兄Mike Love,以及高中同学Al Jardine。

  乐队的灵魂人物,正是Wilson三兄弟的大哥,Brian Wilson。

  1940年代,Brian Wilson和兄弟们成长于加州一个名为霍桑的城市,家里距离海滩只有几公里远。

  父亲Murry Wilson是一名机械师,业余时间是一名兼职的作曲家,出版过几首不太成功的作品。

  他很早就给家里购置了唱机,经常播放Les Paul & Mary Ford等流行音乐,在家庭浓厚的音乐氛围下,Brian很快就展露出音乐上的天赋。

  据Murry Wilson回忆,他背着一岁的Brian,嘴里哼着海军小调,Brian马上能够跟唱出来,十岁时,他在父亲的鼓励下学会了钢琴和风琴,十二岁时创作了第一首曲子。

  Murry特地在Brian的房间里摆放了一台钢琴,Brian最大的爱好,是拿出他在唱片店购买的无伴奏人声组合the 4 freshmen的唱片,用钢琴逐个音符复制他们的和声,或者听收音机里的音乐电台。

  the 4 freshmen

  相比兄弟Carl和Wilson在外面疯玩,Brian更爱呆在房间里,常常一呆就是一天,这让母亲Auree十分担心,丈夫却开心地说:“没事,他只是喜欢音乐。”

  Brian为了实践The Freshman4 的和声,经常拉着他的两个兄弟一起练习,后来,常常串门的表兄Mike Love和同学Al Jardine也加入了,他们将这个团体命名为Pendletones。

  高中时期,Brian想尝试写一首歌曲,刚好,团体中唯一有冲浪爱好的弟弟Dennis从海滩回来,告诉Brian现在年轻人很流行冲浪的话题,假如写一首跟冲浪有关的摇滚曲,一定大受欢迎。

  Brian很快就写好了这首《Surfin》,某次,趁父母去墨西哥度假,给他们留了一笔生活费,他们用这笔钱租了乐器、音响,等父母回来,他们当面演奏了《Surfin》,令Murry Wilson十分震惊。

  Murry认为,儿子们写的这首歌很有发行唱片的潜力,于是他将乐队带到朋友的录音室,将《Surfin》灌录成唱片,由一家小唱片公司出版,结果工作人员不喜欢乐队的名字,就把唱片上乐队的名字改为了“The Beach Boys”。

  《Surfin》出版后,成了洛杉矶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曲,The Beach Boys开始接到演出的邀约,此后乐队的位置就固定了下来:Brian弹贝斯、Carl、Al弹奏吉他、Dennis打鼓、Mike Love担任主唱或和声。

  1962年,The Beach Boys与国会唱片(Capitol)签约,此时乐队的形象已经十分具有辨识度,他们在宣传和演出时都穿着具有海滩气息的条纹衬衫,写的歌曲也是跟冲浪、女孩有关。

500

  1963年,由Brian创作的冲浪题材单曲《Surfin’U. S.A.》推出,不仅帮助乐队首次登上单曲排行榜前十位,还让冲浪音乐在全美风靡了起来。

  此时,乐队的专辑都由外部制作人制作,随着Brian Wilson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从第三张专辑《Surfer Girl》开始,Brian开始担任整张专辑的制作人。

  Brian对乐队重复的冲浪、汽车题材感到乏味,便在专辑里写了一首带有自我表达的歌曲:《In My Room》。

  《In My Room》是一首旋律极其平和优美的民谣,由词作家Gary Usher和Brian Wilson在他的家中所写,花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写的是“不管外部世界多么侵扰,你的房间永远是避风港”,Brian曾经说过:“我的房间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因此这首歌相当于Brian的自传。

  同年,Brian Wilson在一次驾车途中,听到由Phil Spector制作的《Be My Baby》,这首歌是他最喜爱的歌曲之一,他也从此成为Phil Spector制作哲学“音墙”(Wall Of Sound)的信徒。

  所谓音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听觉体验,传到耳朵的音乐密不透风,就像一堵移动的墙一般,有强烈的冲撞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特殊的制作方法:最典型的是用多把同样的乐器进行合奏,令声音变得厚实,收音则在专门制造的回音室里再次“加厚”,《Be My Baby》便是这一制作哲学的集大成之作。

500

  Phil Spector正在进行歌曲录制

  自1963年起,Brian Wilson就开始启用Phil Spector的录音室乐队The Wrecking Crew(拆除小队)为专辑伴奏,这支乐队拥有一群精通摇滚、弦乐、管乐的职业乐手,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Brian心里想要的声音。

  反之,The Beach Boys的成员需要亲自演奏的部分则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进行和声和演唱。

  1964年,The Beach Boys团员一致同意,解雇乐队经纪人,也是Wilson三兄弟的父亲Murry Wilson,标志着Brian对乐队的音乐以及前进方向上的全面掌控。

500

  之所以解雇父亲,是因为Murry在无条件支持孩子从事音乐事业的同时,也是个极具控制欲、有暴力倾向的父亲,Wilson三兄弟自小时候起,就常常因为各种小事遭到体罚。

  后来,Murry不止干涉乐队的创作,还制定了不准恋爱、不准说脏话、不准喝酒,否则罚款1000美元的规定,乐队所有团员忍无可忍,才最终一致决定解除他的职务。

  据Murry的妻子回忆,她的丈夫听到由Brian传达的乐队决定后,大受打击,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星期,颇具宿命感的是,同样的事情多年后又发生在了Brian身上。

  同年还有一件摇滚史上的大事,彻底改变了The Beach Boys的音乐,那就是1964年英国乐队The Beatles登陆美国,掀起了英伦入侵的浪潮。

  “Beatles的入侵让我非常震惊,他们让我们的努力黯然失色。”Brian后来回忆道。

  当时The Beach Boys是美国最炙手可热的乐队,一年不仅要推出至少两张专辑,还有数不完的巡演,内忧外患之下,Brian Wilson还得保证专辑的音乐质量,因此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1964年12月,The Beach Boys展开美国巡演,在飞往休斯顿的飞机上,Brian突然恐慌症发作,随后公开宣布不再跟随乐队巡演,而是呆在录音室进行音乐创作。

  Brian后来告诉一名音乐记者,这一决定是对Phil Spector和The Beatles嫉妒的产物。

  在英国本土击败The Beatles

  自Brian Wilson全面掌控乐队的音乐制作后,便一心想要摆脱The Beach Boys与“冲浪”、“汽车”标签的联系,转向更加内省、深刻的题材。

  1964年发行的专辑《Today!》,标志着乐队在音乐美学上的一大飞跃。

500

  在这张专辑中,Brian Wilson不仅全面采用Phil Spector的音墙手法,还在编曲中使用大键琴、法国圆号等非传统摇滚乐器增加层次感,并且全面抛弃冲浪和汽车题材的歌词,取而代之的是更宏大的主题——青少年的纯真和浪漫。

  专辑中既有《Dance、Dance、Dance》这样肆意挥洒青春活力的派对歌曲,也有像《Please Let Me Wonder》,讲述一个男子害怕被拒绝,只能在梦里想象和喜欢的女子相爱,浪漫气氛中带着些许感伤的歌曲。

  《Today!》发行后,登上排行榜第四位,这张唱片B面的歌曲,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1966年乐队推出的一张更伟大的专辑《Pet Sounds》(宠物之声)的预演。

500

  而说起《Pet Sounds》的诞生,离不开The Beatles。

  1965年,Brian Wilson听到了The Beatles发行的最新专辑《Rubber Soul》(橡胶灵魂),大受震惊。

  The Beatles改变了专辑制作的思路,过去,单曲比专辑更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做一张专辑往往是几首主打歌加上充数的次品,而《Rubber Soul》的每一首歌都是顶级制作。

  Brian立马兴奋地回到家中向妻子宣布:“Marilyn!我要做一张最棒的专辑!一张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专辑!”

  同年,Brian在洛杉矶的录音室结识了作词人兼广告文案写手Tony Asher,两人一拍即合,Brian随即邀请Asher到家中跟他一起创作新专辑的歌曲。

  Asher后来回忆道,Brian并没有阐述过专辑的概念,两人常常是一起聊聊天,听听各自喜欢的唱片,偶尔一起吸点违禁药物,然后Brian就开始即兴弹出一段旋律或和弦走向,Asher随后完成歌词的写作。

  而Brian的弟弟Carl则认为,《Pet Sounds》是一张有主题的概念专辑,主题仍是Brian所迷恋的青少年主题,“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失望和失去纯真,然后发现人生并不是好莱坞剧情,这些都是那张专辑反复出现的主题。”

  1966年1月,完成所有词曲后,Brian正式开始《Pet Sounds》的录制,启用的乐手班底仍然是The Wrecking Crew,Brian先在脑中构思好了每首歌的编曲,再召集所有乐手来到录音室,逐个调整乐器的音色,直到Brian满意为止,再进行同步录音。

500

  假如这些职业乐手提出了好的意见,只要Brian觉得合适,就会现场做出修改,因此每次至少要花三个小时才能把一首歌的主体伴奏部分录好。


  《Pet Sounds》的专辑名有一说是为了致敬Phill Spector(专辑的简写也是PS),有一说是形容Brian像“对待宠物一样”玩弄声音,这一点体现在歌曲的配器上,每一首曲子都至少使用了十种以上的乐器,包括钟琴、竖琴、大键琴、可口可乐瓶、自行车铃铛这类在摇滚乐中极为罕见的乐器。

  在《I Just Wasn't Made for These Time》的间奏,包含一段特雷门琴的独奏,这是摇滚乐历史上最早的电子乐器独奏之一。

  图片来自Uncut杂志,注意右边密密麻麻的乐手名单

  为了实现声墙效果,Brian在伴奏中用三把以上的贝斯合奏,同时创新性地最大化当时最先进的八轨录音设备的性能,他先用四轨的录音设备将三轨或四轨的伴奏缩混成一轨,再将其放入八轨录音设备的其中一轨。

  其他的六轨分别用于录制人声,剩下的一轨用于录制人声或额外的乐器,再完成正式的混音。

  和声,是The Beach Boys的缘起,也是这支乐队的灵魂,而《Pet Sounds》的和声达到了乐队有史以来的最高难度,更加繁复的多声部对位,更多无意义音节的使用,团员们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和声录制十分折磨,而最终呈现的效果,是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天堂的享受。

  指示并监制这一切工作完成的Brian Wilson,当年年仅24岁。

  因此,许多评论家认为,同期的Brian Wilson音乐才华无疑超越了The Beatles,The Beatles有堪称王炸组合的Lennon-McCartney组合,George Harrison亦开始展露头角,而The Beach Boys只有Brian Wilson一人,他的兄弟们的才华得等到70年代才开始显现。

  此外,The Beatles还有史上最好的唱片制作人George Martin,帮助乐队实现各种奇思妙想,而The Beach Boys,还是只有Brian Wilson。

  然而,《Pet Sound》发行后,却在美国遭遇冷落,仅仅排名第十位,原因包括国会唱片本身对专辑信心不足,没有投入资源宣传,以及原先喜爱冲浪摇滚的乐迷大量流失等。

  而在The Beatles的家乡英国,则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首先,英国发行公司的宣传十分给力,直接打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前卫流行专辑”的宣传标语,滚石乐队的经理Andrew Oldham,则在音乐杂志《Melody Maker》买下整个版面,称赞《Pet Sounds》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专辑”。

  在如此“噱头”的宣传下,自然有更多人来购买这张专辑,听完之后发现并无宣传不实,则又形成乐迷之间的口碑,到了1966年末,The Beach Boys成为英国当年专辑销量最高的乐队,打破了The Beatles长达三年的统治地位。

  同年12月,英国《NME》音乐杂志举行年度读者调查,The Beach Boys一举超越The Beatles、Rolling Stone等乐队,荣膺年度最佳乐队。

  就连The Beatles本身,也对《Pet Sounds》赞不绝口。

  Paul McCartney曾经多次公开表示:专辑里的《Gods Only Know》是他这辈子最喜欢的歌曲,同时,《Pet Sounds》影响了他日后富有旋律感的贝斯弹奏风格。

  制作人George Martin则称:没有《Pet Sounds》,不会有后来的《Sgt Pepper Lonely Heart Band》。“如果必须选出一个流行乐界的天才,我会选Brian Wilson。”

  然而天才和疯子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在此后的时间里,Brian逐渐走向了反面。

  一张不可能完成的专辑

  《Pet Sounds》发行后,Brian又开启了一个更宏伟的计划:那就是制作一张艺术上超越《Pet Sounds》的专辑,作为“献给上帝的少年交响曲”。

  Brian将这张专辑命名为《Smile》(微笑),专辑的概念结合了美国历史、神秘主义、诗歌、漫画等多个题材,许多人认为,Brian的艺术探索越发宏大抽象,很大程度受到了药物的影响。

500

  1965年,随着Brian在音乐界的名气增加,他结识了许多洛杉矶当地的名人、艺术家,其中不少人都有吸食违禁品的经验,Brian在一个名为Loren Schwartz的经纪人的影响,开始吸食迷幻药,以及阅读各种宗教和哲学书籍。

  Brian还打算在《Smile》里实验一种史无前例的制作方法:“模块化作曲”,即非线性地创作和录制一整首歌曲,而是录制各种零散的音乐段落,再通过磁带剪接技术进行互换、拼贴,灵感来源于古典乐里的一个个乐章。

500

  最典型的例子,是《Smile》专辑的第一首单曲《Good Vibration》,

  《Good Vibration》中的“Vibration”指的是振动,即声音的本质,发表于1966年10月,是当时最昂贵的单曲,制作费用高达7.5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63万美元)。

  当时,大多数流行单曲在一到两天内就能录完,而在《Good Vibration》里Brian采取“模块化作曲”的方式,跨越了四个不同的录音室,总共进行十余次的录制,消耗了90个小时长度的磁带,最终由六个音乐段落拼接而成。


  虽然这种新奇的制作手法帮助《Good Vibration》取得了一定的商业成功,然而一旦整张专辑采用这种手法,则意味着天价成本和更加远离主流市场。

  因此随着《Smile》的录制深入,堆积了大量未处理的音乐素材,唱片公司和团员都坚决反对继续录制,Brian本人则因为违禁品的影响,情绪喜怒无常,并且出现严重的幻听现象。

  据Brian回忆,这些声音有来自其精神偶像Phil Spector,也有来自其严厉冷漠的父亲的,他们在脑内嘲笑自己的“无能”。Brian认为,这一切是撒旦为了杀死他而制造出来的,这些幻想击倒了他,《Smile》项目最终被叫停。

500

  1968年,Brian被送进精神病院,从此开启了他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首先是由于Brian精神状况的反复无常,已经无法应付一整张专辑的制作,随着弟弟Carl和Dennis的成长,他们挑起了专辑制作的大梁,Brian的角色逐渐边缘化。

  1975年,Murry Wilson因心脏病过世,虽然Brian对于父亲的感情是复杂的,但也因此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当年,Brian就像曾经的父亲一样,将自己锁在房间里,除了睡觉之外,还大量地嗑药饮酒、暴食,体重一度涨到220斤,由于巨额的毒品支出,家庭切断了他的经济来源,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在街上乞讨,向路人索要毒资。

500

  同年,Brian第一次接受了心理学家Eugene Landy的治疗。

  Eugene Landy以非常规的、24小时干预的心理治疗闻名于名人界,在他的治疗下,Brain逐渐恢复健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甚至重新有了创作的动力,但这位Landy医生一早看上Brian身上巨大的名望,便一直对其进行精神控制,以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

500

  Brian Wilson和Landy医生

  最初,Landy医生向Brian收取的月费是10000美元,后来逐渐增加到18000、20000美元,这顿狮子大开口令Brian一家气愤地辞退了他,然而在Brian毒瘾复发之后,Brian一家不得已又请回了他,这一次医疗费用直接飙升到35000美元。

  当年,Brian个人的经济收支十分混乱,一时无法支撑这样的巨额花费,最终只能割让出部分未来的创作收益。

  更离谱的是,此后这名心理医生甚至开始干涉Brian的歌曲创作,1987年,在Brian制作自己的首张专辑时,Landy医生命令助手实时监控录音室发生的一切,并要求每天将录音成果交给他过目,指导Brian进行修改。

  “这张专辑的录制过程堪称人间地狱(hell on earth)。”Brian签约的唱片公司Sire总裁Seymour Stein后来回忆道。

  同时,Brian的个人生活也受到Landy医生极其严密的监视和控制,包括切断他与家人的联系,Landy医生给出的理由是:与家人过多联系“是不健康的”。

  为了更好地对Brian实施控制,Landy医生给他开了许多精神类药物,后来证明,这些药物导致Brian的面部时常抽搐,并有脑损伤的现象,据一位治疗师称,如果Brian继续服用这些药物,最终很可能死于心力衰竭。

500

  1986年,Brian在一家汽车专卖店闲逛时,遇见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Melinda,正是这次邂逅,让Brian最终没有落入悲惨的结局。

  据Brian在传记里的回忆,Melinda在和自己聊天时十分平静,不像其她女孩,这让他觉得自己像个“正常人”,临走前,他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了“害怕”(scared), “孤独”(lonely)这些单词,放在了Melinda的工位上。

  此后,Brian就经常去店里和 Melinda见面,两人很快开始交往,随着Melinda对Brian的了解不断加深,Landy医生立刻察觉到了威胁,并千方百计地阻止两人见面。

  后来,Brian向Melinda求救,说自己一直活在地狱里,再也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其实,Melinda早在想方法救出Brian了,她很快去求助Brian的弟弟Carl,并帮忙搜集证据,将Landy医生告上了法庭。

  1988年,加州医疗质量委员会对Landy医生发起七项指控,包括用药不当以及和病人的不道德关系,1992年2月,法院下令禁止Landy医生和Brian Wilson接触,Brian自由了。


  打破梦魇

  1995年,Brian和Melinda结婚,告别了过去荒唐的摇滚明星式的生活,成为一名Family Man。

500

  同时令人惊讶的是,他的音乐创作力仍然旺盛,推出了多张质量不俗的个人专辑,因此许多乐迷不禁为他“失去的二十年”感到惋惜:假如他当时一切正常的话,能够制作出怎样伟大的专辑?

  其中乐迷一大议论的猜想,便是1967年The Beach Boys的未完成的巨制《Smile》。

  自《Smile》计划宣布破产后,乐迷便一直呼吁国会唱片放出所有的录音,让人们得以一窥这张“假如当年顺利推出,很可能改变音乐史”的专辑的样貌,但国会唱片一直没有发布官方版本,乐迷们只能从各种Bootleg中东拼西凑,试图最大程度地还原这张专辑。

500

  《Smile》遗留下的档案

  然而《Smile》对于Brian Wilson是心里永远的痛,还会让他回想起滥用药物的经历,因此在Brian身边的音乐家,都很有默契地避免在他面前提起这张专辑、甚至专辑里曲目的名字。

  1995年,Brian Wilson在一次受邀参加的音乐会上看到了Wondermints乐队的表演,Wondermints是一只The Beach Boys的致敬乐队,不仅对Brian Wilson的过往和制作哲学了如指掌,而且演奏能力十分突出,Brian看完演出之后,对周围的人开玩笑说:“假如我在1967年拥有这只乐队,《Smile》或许能够完成。”

500

  Wondermints

  随后,Wondermints被Brian雇为自己的现场伴奏乐队,2000年,Brian和这只乐队开始举行《Pet Sounds》的专辑巡演,按顺序一次性地表演《Pet Sounds》的所有曲目,结果大获成功。

  2002年,在巡演乐队的一次午餐会议上,其中一位乐手突然开玩笑说:“唯一能超越这次巡演的,是做一场《Smile》的巡演。”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屏息望向Brian Wilson,然而令人意外的是,Brian Wilson哈哈大笑地表示赞同。

  2003年5月,Brian Wilso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突然宣布,他和乐队将会在明年2月在伦敦著名的皇家音乐厅举办《Smile》的专辑巡演,一次性表演《Smile》的所有曲目,消息一出,立刻成了整个音乐界最炙手可热的事件。

  然而,要实现这样一场演出,意味着Brian和乐手们要整理出一张完整的《Smile》专辑,而在时隔40年之后,这一工作的难度只会更大,除了Brian精神上是否能够承受这一过程,困难的还有当年遗留下来的大量未完成的音乐素材,有些曲子甚至歌词都还没有完成。

  为了重新搭建Smile的全貌,Brian让乐手前往国会唱片的仓库,搬出所有当年的录音材料,并转制为数字格式,导入到电脑中进行编辑,同时,Brian又重新联系上了当年《Smile》的填词人Van Dyke Parks,完成剩下的填词工作。

500

  Brian Wilson和Van Dyke Parks

  在演出筹备过程中,Brian经历过数次精神上的挑战。

  一次是在整理《Smile》专辑时,Brian拒绝听到原始录音,原因是这些录音只让他想起毒品,而不是音乐,最终他还是克服了这一障碍。第二次是在进行演出彩排时,Brian突然恐慌症发作,对着众人大喊:“我完蛋了!”但几个小时之后就平静了下来。

  “很明显,Brian对于《Smile》有记忆,但不一定是好的记忆,我认为通过表演绝对可以消除这些问题,即便对我们所有乐手来说,这也是一种治疗。”Brian的巡演乐手回忆道。

  2004年2月,《Smile》巡演正式开启,当晚,演出现场座无缺席,所有人都在等着见证历史,到场观看演出的还包括The Beach Boys在1960年代的老对手,The Beatles的Paul McCartney和制作人George Martin。

  演出开始后,Brian和乐队先是表演了The Beach Boys的一系列名曲,将现场的期待值拉至最高点。到了演出的下半场,随着一段美轮美奂的无伴奏人声表演,《Smile》正式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现场观众在经历了50分钟音乐天堂的遨游后,最后一首曲子,正是Brian在巅峰时期的制作《Good Vibration》。

  当《Good Vibration》的最后一个音落下时,现场观众全体起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一共持续了10分钟,观众的掌声,不仅献给台上那位坐在电子琴前,始终面无表情的老者,同时,也献给1967年那位才华横溢,却壮志未酬的音乐天才。

  在演出结束的后台,所有人都在狂欢庆祝,Brian Wilson不禁跳起了舞蹈,他的动作因为肥胖笨拙地可笑,但眼前这个男人,终于克服了对过往的恐惧,此刻,他正对着所有人大喊:“我们做到了!(We did it!)我们做到了!(We did it!)”

  2004年9月,Brian Wilson重制版《Smile》推出,2020年,这张专辑入选滚石杂志最新的“史上最强的500张专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