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超大社会,每个道理都能在这个社会的某个层面或角落,找到支持它的证据

这个世界的底色是灰色,而不是白和黑;人群中的圣人不多,真正的坏人也很少,我想有些阅历的人大多会同意老胡的这个认知。

互联网是一个展示尖锐并且彼此竞赛的嘉年华,尖锐最能捕捉注意力,形成消费和狂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舆论广场的天性。

只要进入互联网舆论场,我们就处于了尖锐与尖锐争锋的激流中。必须喜欢、适应激流中的颠簸,抱怨是懦夫的表现。

然而我还是想要提醒,中国是超大社会,不是举行大学生辩论的一个小会场。我们的社会之大,之复杂,决定了有很多逻辑在同时支配、影响社会的运转,每一个道理都能在这个社会的某个层面或角落找到支持它的证据,而任何一款道义如果无差别地主导社会运转的每一道程序,都会有bug,酿成局部荒唐。

所以,我们的社会需要“中庸”,需要包容,那些尖锐山头之间博弈的结果应当是多元中的张力和稳健,是尖锐的彼此削锋,而不是它们的叠加、共振。

更具体说,博弈的结果应当是这个社会的贫弱者得到扶持,创新者受到激励,合法运营的企业和组织得到保护,有各种权力的人受到监督但不被构陷,我们的舆论场总体上形成与国家进步相协调的建设性。我想说,只有建设性的东西才会是持久的,各种尖锐都应与建设性是直接或间接的呼应、促进关系,不要追求唯我独尊,或许那样才不会在激流中迷航。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