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中国不好的,说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到底是什么心态?

到处说中国不好而外国好的人,其心理不难理解。就是对自己所处环境不满,便觉得需要从外部引入一个实际存在或假想存在的更先进更美好的社会,以实现对现行制度的舆论压制。

这一招古今中外用的很多了。中国传统上是从过去寻找力量,动辄提什么尧舜禹汤三代之治或者太祖爷就是这个逻辑。西方文艺复兴也有托古改制的成分在里面。到了近现代,至少在中国的环境下,托古已经不是一个好办法, 因为大家已经意识到古代的东西和现在比在生产力方面落后实在是太多了,而正好中国古代的宗教性又不强缺乏可以无视生产力进步而强行狂信的基础。 于是中国的一些有心人就开始用外国的先进来舆论压制中国的保守势力以倒逼中国改革。这方面的行为总体说来是功大于过的。而如今还有这种行为无非是一些副作用长期存在而已。

用外国来压制中国,实际上远没有古代人用过去压制当时朝代来得稳健。古代生产力发展缓慢,人的寿命又短,考古水平也差,很容易造成很多时间里社会的生产力和组织关系没有实质性提高的错觉。因此,托古在舆论界具有一定压制力的情况能持续千年。而现在用外国来对中国体制进行舆论压制的说辞很容易就被外国本身的拉垮和中国的急速发展所击溃。

下一步怎么办呢?除了诉诸于过去和外国还有什么好办法吗?还有一个办法:诉诸于未来。共产主义就采用了这种办法,它论证可以建设一个远比现在公正和谐美好的新社会。但是这种宣传途径有一个弱点:如果现在的生活还可以但未来的东西听上去颇为遥远,那感召力就会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共产主义学说在冷战期间在西方发达国家效果很不怎么样。不过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你可以把远未来放到中近期的未来。比如说在当下可以把这个未来放在本世纪中后期。你可以提出:本世纪中后期可以逐步迈向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明阶段,也使得中国在伟大复兴之后有下一步的伟大目标。而另一方面,如果体制在登顶后浑浑噩噩,那么重蹈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的强国登顶后渐衰的覆辙也是相当有可能的。

这里的要点在于如下逻辑。 既要讲现在体制很强可以大搞试点,又要讲长远看体制依然可能出大问题。合理的讲法就是:短期内状态很健康,因此不要对现在一些无伤大局的局部小得失过于计较,尤其是不要对登顶之事有太多怀疑导致重点偏移;但中长期可能有一些因素累积而形成巨大隐患,需要在现在状态健康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探索试点,为未来积累改革“战略储备”;虽然目标是二三十年以后或者更远,但考虑到探索的曲折性和发展的复杂性,很多措施有必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推进,至少要开始积极试点;正好现在的体制能力非常之强,因此有本事做各种重大的改革与探索。

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你既可以合理提出对现行体制改革的建议,又不是罔顾事实地乱踩或者缺乏远见地胡吹,所提的建议是有建设性的而且包含着对体制现在状态的强烈肯定。这种心态和策略我觉得比题目中所说的状态要强得多。

有没有这样的人在舆论场发声呢?有的。知乎上的持续低熵就是用这个路子进行键政。各种对现行体系感到不满想要大声说点什么的神友润友不妨关注了解一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