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漫和科幻角度谈《阿丽塔》改编失败在何处
昨天去看了一下《战斗天使:阿丽塔》,这个片子呢,当然特效要比《流浪地球》提高一个档次了,毕竟这是卡梅隆主持的片子么,基本上是当代最高水平了,除了女主角的脸的建模实在像个猴子,别的没啥问题,里面各路改造生化人的造型都符合了想象,甚至可以说在各种义体的修改设计的想象力和合理性方面简直是超越原作漫画。
敲碗求这个场景
末世黑天使里的医生更接近原作的感觉
但是这电影已经暴死了,在北美市场票房惨得让人不忍卒赌。在中国凭着卡梅隆的卖力吹捧和媒体的使劲宣传,再加上原作《铳梦》在中国动漫方面的IP效应(毕竟是科幻世界画刊曾经连载的漫画,在中国当时几乎没有多少正规漫画引进渠道的年代里,说它是一代人少年、童年记忆的一部分都不为过),但它的票房表现相对于其地位还是……
当然,漫改电影本来就很难,尤其是这种在科幻史上也有一定地位的,有相当思想深度的漫画,要改编成票房霸主级的电影,还是跨文化……真的很难。卡梅隆自己其实是《铳梦》的深度粉,在过去那么多年里他都没有“正面上”这个题材——当然当年他曾以《铳梦》的部分设定为蓝本拍摄了电视系列剧《末日黑天使》曾经获得好评——虽然这个剧集也不算商业成功,两季就被迫提前结束,但其第一季直到今天都被认为是经典科幻剧集之一,杰西卡·阿尔芭在其中的造型也更接近于当年漫画读者(好吧具体说就是列车长自己)对现实中加里(不喜欢阿丽塔这个名字……)造型的想象(主要是噘嘴造型)。
之前有人在评《流浪地球》的时候就挑刺说刘慈欣自己写的故事更改不够“刘慈欣”……因为其中没有正面表现小说中关于全球叛乱的内容。那么……《阿丽塔》的最大问题也恰恰就在于它没有表现影片中地面居民起来革命,弄了一门超级大炮轰空中城市——然而由于技术代差,根本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仅仅一分钟就被摧毁。在《铳梦》原作(不说多年后又继续画的平行世界设定的续作last order和前传性质的《铳梦:火星战记》)中,这是全篇的高潮,也是结局中天空之城(在电影里用了撒冷这个名字,比我们当年看的中文版漫画里莫名其妙的萨雷姆更方便理解了,因为按照设定,这个天空城市是环绕地球的轨道两端的,在太空中的那一端是耶路,地面这一端是撒冷,合起来大家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当然这并不是现实中的城市而是为了进行太阳系移民而建造的空间站)真正展示真相的时刻。
当然以上为强行过度解读。
有不少影评也介绍过,为何漫画中女主角的名字是“加里”(台湾版翻译为凯丽)而电影中叫“阿丽塔”,因为这就是铳梦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女主角的名字,因为这只猫(原版里医生给她起名的依据是自己的猫,而不是女儿……雕花的机械手来自一个被杀害的女人,而不是医生自己精心订制……呵呵)的名字在英文发音里似乎没啥意义(Gally……毕竟本来就是个猫),而翻译者又正好看过一部俄国艺术电影《阿丽塔:火星女王》,正好加里在漫画里也是火星来的(按照后来增补的设定,她还真的是火星女王身上的增生组织克隆来的),于是就……阿丽塔了……虽然我还是觉得加里这个听起来有点中性化的名字比较好,当然这无所谓了。
虽然大炮也就活了没几页漫画……
这些都是废话了,但我觉得吧,这个名字的变迁,也恰恰是《战斗天使:阿丽塔》的改编失败的主要的点了。
电影的剧情其实基本和当年《铳梦》的2集OVA动画版剧情一致,也就是漫画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加里觉醒对机甲术的记忆,第一次恋爱,以及在伊德医生心中从“宠物”转为“女儿”的过程,当然还有和第一个BOSS级敌人“噬脑蠕虫”的战斗。
电影对这些剧情做了“微妙的改编”,然后将漫画中第二章的机动球竞赛,第三章中的萨曼(就是那个把钱全花在脸上的杀手),第四章才露面的罗亚教授啊……包括原本漫画里一直要到结束的时候才获得的古代火星义体啊这些东西全都强行掺和到电影狭小的篇幅当中。
而导演还嫌不够,又强行在这个原本有些人生啊、哲学啊、灵魂与肉体啊、未来世界啊……已经撑得慢慢的架构内,强行又塞入了美式青春片的桥段。
结果……就像是把一大罐佛跳墙,倒进重庆火锅里煮,直到汤水都煮得干了,再拿去爆炒一番……最后就是《战斗天使:阿丽塔》了。
卡梅隆的特效技术,一流的;基本尊重原作的剧情、人物和世界观设定,还算好;阿明哥导演的美国青春片,本来也是不错——但把它们合在一起……
我只能说卡梅隆的特效做的真好,好莱坞在技术层面还是有甩开流浪地球的本事的。
剩下的,经过“美国式改造”的日本动漫本身就已经和把刺生扔锅里煮一样了,更何况还要插入导演个人的移民情节(我觉得这片里很大程度上还是想说美国的移民问题……不过电影票房已经那个德行了,说啥还有用啊?)
最后从科幻元素和剧情结合角度再吐几个槽。
本片中对废铁镇做了美化,在这儿还有正常的小孩子在玩暴力弱化版的机动球,人们的日常生活好像还挺正常,而猎人们的表现也更像是警察而不是雇佣兵……
影片疯狂暗示未完待续,然而一败涂地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