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质学角度谈一下流浪地球

还是先从批驳地壳奶皮论开始吧,督工文章中居然直接写明地幔主要成分是流体。研究固体地球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研究地震波,地震波又分横波、纵波、面波。对于地球成分划分主要靠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流体中传播。
地壳与地幔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横波的突然增速(地壳成分与地幔不同),地幔与地核划分是横波突然消失(固液分界)。
岩浆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熔融体,恰恰是地壳的主要成分硅和氧。而地幔成分根据横波突然增速只能判断地幔成分与地壳成分有差异,而且横波依旧存在说明地幔仍然是固体为主。岩浆被一般人理解为流体,于是想当然的认为软流圈作为岩浆的发源地就是一层液体。在软流圈这个深度(80~120km)高温确实足矣熔融硅酸盐,但在高压下软流圈依旧保持固体形态也就是岩石而已。说白了,地壳与地幔成分存在差异你地壳被熔融了不能说明地幔成分就要被熔融。在高压下,绝大部分地壳地幔都保持固态。事实上只有一些特殊的构造才能产生岩浆(俯冲带,地幔柱热点,大洋中脊....)。
在地质条件稳定的地方,在地壳和地幔这个界限内你怎么挖都是岩石。地壳和地幔其实站在一个大的角度来看都是岩石啊,都是固体啊,岩浆其实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地幔多厚啊,近2800km啊,地球半径大概是6000km啊。你管这个叫奶皮?管这个叫鸡蛋?

地基承受不住行星发动机的压力?怕个劳什子的地震?可以站在地球角度来看地震灾害,地震对于地表破坏是极小的。你会认为珠穆朗玛峰或者是泰山啥山会被地震给震垮?
认为地震危害大仅仅是站在人类这个渺小的尺度上思考问题,行星发动机多高?11km啊,已经是珠穆朗玛峰级别的地质体了,在这个级别下会怕地震?
可以参照艾菲尔铁塔思考一下,艾菲尔铁塔其实对比同类建筑是非常轻的,别看是铁塔但铁塔绝大部分结构是镂空的。行星发动机同理,绝大部分成分是钢铁镂空的。而地表的高山都是实心的岩石,论绝对重量是高山重。那高山怎么就不把地壳给压破呢?那我把高山全挖走,留下地基建行星发动机不就hold住呢?实际上在建设行星发动机这个级别的地质体的时候,本身的重量就在改造地基。
就像港口建设的时候拿吊锤锤击地面把地面压实一样,这个级别的地质体本身就在改变地基。连珠穆朗玛峰这种实心的地质体都没垮,我整一个镂空的钢结构总体质量比这些大山级别的地质体重量轻多了,为啥就要垮啊。

浅谈沧海桑田,地质历史的基本单位是Ma(百万年)。珠穆朗玛峰从海底爬升到现在这个高度用了几十个百万年,变化大吧。但站在人类角度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流浪地球计划才2500年啊,连1/400个地质单位时间都没有。人类过于太高估自己的时间尺度了!
地球脆弱吗?脆弱!在几十个地质单位时间啥都能变化。地球坚固吗?坚固!在人类这个渺小的时间尺度长太坚固了,100代人时间2500年连1/400个地质单位时间都没有。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热门评论 2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58
最热 最早 最新

  • 星辰遗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很好的科普。。。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科幻科幻,电影本来就是科幻,而这篇文章就是谈科的,所以你也来跟他谈科的?
    作者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对于地幔的了解现有的科学知识并不明确,这是一个未知的领域
    现有的手段无非是对地幔的实际情况进行猜测而已,所以这里有了幻的空间
    你在扯什么?你已经铁口钢牙不可能了,这特么是谈科?搞笑嘛!

    凡尔纳是我先谈的,因为我们本身在讨论的是一部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里的科和教科书和技术研发手册本来就不一样,这就是我谈凡尔纳的原因
    你所谓的谈科,已经违背了科幻作品的科学的实际情况,这不是抬杠是啥?
    到底谁杠精,一清二楚
    说到底,你的意思就是你准备完全无视这是科幻作品的事实,把它当作一篇科学论文来探讨
    这倒也就算了,可实际上呢,
    你又拿不出地幔的实际数据,只能各种反问,所谓“你也是学地质”“你应该知道”云云
    这不是抬杠是啥?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已注销用户
    科幻科幻,电影本来就是科幻,而这篇文章就是谈科的,所以我也来跟他谈科,可你出来跟我谈幻……
    另外把凡尔纳开除是你先提的,所以杠精比较符合你。
    科幻科幻,电影本来就是科幻,而这篇文章就是谈科的,所以你也来跟他谈科的?
    作者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对于地幔的了解现有的科学知识并不明确,这是一个未知的领域
    现有的手段无非是对地幔的实际情况进行猜测而已,所以这里有了幻的空间
    你在扯什么?你已经铁口钢牙不可能了,这特么是谈科?搞笑嘛!

    凡尔纳是我先谈的,因为我们本身在讨论的是一部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里的科和教科书和技术研发手册本来就不一样,这就是我谈凡尔纳的原因
    你所谓的谈科,已经违背了科幻作品的科学的实际情况,这不是抬杠是啥?
    到底谁杠精,一清二楚
  • JohnHomme
    我猜那篇文不是督工写的 应该是团队的内容
    不是,就督工自己,典型的风格了
  •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这又不是啥问题,简单举个例子,汽车是不是精密设备,个别部件内的的个别紧密配件损坏可能导致整个汽车趴窝,但不妨碍汽车在颠簸的马路上折腾啊,外壳砸个稀烂,照样上马路的都存在,这有啥问题?
    整体结构上的变形容忍度和个别精密部件对环境的苛刻要求,这本来就不冲突。
    地面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有很多现成例子,很多建筑物本可以通过加固在矿区存在,至于挖完了矿,废墟就废墟怕啥?
    现在建筑的抗震设计,其幅度也不大,米级尺度顶天了,要什么都以现在的标准,你还科幻毛
    凡尔纳的海底2万里时代,潜艇能潜多少米?是不是凡尔纳要开除出科幻作者了?
    搞的炮弹飞宇宙,现在已经被证明是胡说八道,是不是也要开除出科幻?
    科幻科幻,电影本来就是科幻,而这篇文章就是谈科的,所以我也来跟他谈科,可你出来跟我谈幻……
    另外把凡尔纳开除是你先提的,所以杠精比较符合你。
  • 北斗之蓝 风吹岁月无边,往事付诸笑谈
    全部楼层
    上低音号
    现在有了一些学术论文的感觉,各行业的人才交融是巨大的财富呢。
    能够在现有中国体制下发展出百家争鸣的形态就好了。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嘦憇靤
    讨论会不会扎透难道不是应该看压强而不是压力吗?我看了一下文章,好像没有具体计算喜马拉雅山对地面的压强吧。
    因为没法计算吧,但是正因为没法计算才有钻空子畅想的空间啊,大刘已经承认他给的推力数据是错的,总结就是当时没经验给了具体数字,含糊过去就没这个BUG了,哈哈
  •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大致有几个方面吧,
    第一,马前卒似乎认为发动机的作用力不能传导到地球成为飞行的推动力,而是像一把尖锥刺入鸡蛋一样扎透了导致蛋黄四溅而不是推动鸡蛋飞行。对此本文的意见就是,喜马拉雅山证明地球是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力量,而地幔可以看作是固体,说明并不会像蛋液一样飞溅,最多是有沉降而已
    第二,axiang 的意见是虽然喜马拉雅山这样的重量地球一样可以承担,但是这个平衡是千万年造成的,如果像发动机一样在短时间制造巨大的推力,地层一样会受不了,会发生地质变化,比如地震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行。而反方认为,以行星发动机11公里高的体积而言,大地震并不能影响整体结构的运行,这本来就是行星发动机的设计和建造问题(或者说这本来就是属于幻的一部分),只要原理没有问题(不违反常识),无非是如何设计容忍度和防范措施而已。
    讨论会不会扎透难道不是应该看压强而不是压力吗?我看了一下文章,好像没有具体计算喜马拉雅山对地面的压强吧。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贝木
    人类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是非常渺小的,地质年代里每隔一亿年左右就来次生物大灭绝,最严重的二叠纪末期90%以上的海洋物种消失了,人类物种能不能见到太阳的红巨星阶段都是个未知数。所以说,这种科幻也就是科幻了,人类真要移民,不带地球的火种计划可能更现实
    您这都是废话,科幻本来就是科幻,谁拿他当技术手册不是吃多了是啥?
    至于说人类真要移民,真要移民考虑哪种计划依据的不是我们今天争论哪个更可行
    依据的应该是当时科学技术发展到的水平才对啊,曾孙子辈都未必能操心的事
    我们还要给他们画圈哪个“更”,不是想多了是啥?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全部楼层
    已注销用户
    凡尔纳现在还没有被开除出科幻界,那只是因为还没有像你这样的作者出来写“从科学角度谈月球大炮”。
    按你这个意思,我写篇《从科学角度谈月球大炮》,凡尔纳就可以被开除出科幻界了?
    这画风一下变成杠精了啊
  •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这又不是啥问题,简单举个例子,汽车是不是精密设备,个别部件内的的个别紧密配件损坏可能导致整个汽车趴窝,但不妨碍汽车在颠簸的马路上折腾啊,外壳砸个稀烂,照样上马路的都存在,这有啥问题?
    整体结构上的变形容忍度和个别精密部件对环境的苛刻要求,这本来就不冲突。
    地面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有很多现成例子,很多建筑物本可以通过加固在矿区存在,至于挖完了矿,废墟就废墟怕啥?
    现在建筑的抗震设计,其幅度也不大,米级尺度顶天了,要什么都以现在的标准,你还科幻毛
    凡尔纳的海底2万里时代,潜艇能潜多少米?是不是凡尔纳要开除出科幻作者了?
    搞的炮弹飞宇宙,现在已经被证明是胡说八道,是不是也要开除出科幻?
    凡尔纳现在还没有被开除出科幻界,那只是因为还没有像你这样的作者出来写“从科学角度谈月球大炮”。
  • 全部楼层
    十亩地 作者
    科幻以现有科学为基础,对未知领域进行幻想。地震波在地壳和地幔的尺度上只能看个大概,也就是知道固体罢了。看了现在地质学认为的软流层,也只是猜测有不到10%的部分表现为流体。但不能否认软流圈总体呈现固体性质,就看现在绝大部分城市地下都有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这不能妨碍在施工设计的时候把地基想象成固体,有些水没关系啊。整体体现为固态就行,再说了软流圈的成分都是个迷,但整体呈固态就足够了,就算是现在地质家猜流体成分也就不到10%。
    不要故意混淆概念,浅部地下水的赋存方式是存在无固体颗粒间隙或裂隙之间,如果没有这些水,剩下的固体颗粒仍然是固体框架,表现出脆性特征,最多体积有点压缩。
    对于软流圈,却是另一回事,虽然只有部分是熔融状态,其余物质虽然是固态,但具有明显的韧性特征,你是学地质的,总不会不知道这个区别吧?
  • 人类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是非常渺小的,地质年代里每隔一亿年左右就来次生物大灭绝,最严重的二叠纪末期90%以上的海洋物种消失了,人类物种能不能见到太阳的红巨星阶段都是个未知数。所以说,这种科幻也就是科幻了,人类真要移民,不带地球的火种计划可能更现实
  • 关键是本文的作者想到行星发动机的推力有多大了吗,一台行星发动机的推力远远大于喜马拉雅山的否则只靠一万台发动机能把地球推离轨道?
  • 我猜那篇文不是督工写的 应该是团队的内容
  • 人送外号快刀去势 我可身灭,中华永存
    全部楼层
    夜雨观荷
    哪怕是喜马拉雅山,也不是不地震,恰恰相反喜马拉雅山是大地震带,地震在万年千年单位里是常见现象
    哪有如何?又不影响喜马拉雅山继续高耸
    而且不断的长高
  • 夜雨观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Raffaele
    有一个问题,我们在讨论地球能不能扛得住发动机的时候,到底在担忧什么?是担心地球被反作用力击穿?还是地表/地壳遭遇巨大破坏?作为人类,后者就够我们吃一壶的了。我觉得问题的重心并不在你讨论的内容里。
    大致有几个方面吧,
    第一,马前卒似乎认为发动机的作用力不能传导到地球成为飞行的推动力,而是像一把尖锥刺入鸡蛋一样扎透了导致蛋黄四溅而不是推动鸡蛋飞行。对此本文的意见就是,喜马拉雅山证明地球是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力量,而地幔可以看作是固体,说明并不会像蛋液一样飞溅,最多是有沉降而已
    第二,axiang 的意见是虽然喜马拉雅山这样的重量地球一样可以承担,但是这个平衡是千万年造成的,如果像发动机一样在短时间制造巨大的推力,地层一样会受不了,会发生地质变化,比如地震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行。而反方认为,以行星发动机11公里高的体积而言,大地震并不能影响整体结构的运行,这本来就是行星发动机的设计和建造问题(或者说这本来就是属于幻的一部分),只要原理没有问题(不违反常识),无非是如何设计容忍度和防范措施而已。
  • 资深农民工 资深农民工,天命打工人 你能看到的评论,
    用科学,来讨论科幻,感觉是很无聊的问题。为什么不讨论一下孙悟空是怎么飞的?腾云驾雾是什么原理的?
  • 十亩地 解放思想,斗天斗地! 作者
    全部楼层
    已注销用户
    你开始的题目是从地质角度谈破球,那就是要谈科学问题,所以我也从地质科学的角度指出你的一些缺陷。
    可是你现在又认为科学问题不重要,可以随意幻想……

    关键是,你不能回避我刚才的问题:你认为地幔是固体的根据是地震波资料,但是,地球物理资料也指出软流圈是部分熔融的,既然要讲科学,那就不能选择性使用证据。
    科幻以现有科学为基础,对未知领域进行幻想。地震波在地壳和地幔的尺度上只能看个大概,也就是知道固体罢了。看了现在地质学认为的软流层,也只是猜测有不到10%的部分表现为流体。但不能否认软流圈总体呈现固体性质,就看现在绝大部分城市地下都有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这不能妨碍在施工设计的时候把地基想象成固体,有些水没关系啊。整体体现为固态就行,再说了软流圈的成分都是个迷,但整体呈固态就足够了,就算是现在地质家猜流体成分也就不到10%。
  • 有一个问题,我们在讨论地球能不能扛得住发动机的时候,到底在担忧什么?是担心地球被反作用力击穿?还是地表/地壳遭遇巨大破坏?作为人类,后者就够我们吃一壶的了。我觉得问题的重心并不在你讨论的内容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