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该撤并战略部吗?
作者 | 管理健谈
来源 | 管理健谈、蓝血研究
最近,任正非在与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座谈会上表示,华为战略不能由少数人来决定,而应该是由几千、几万名专家的对撞,来研究未来的方向和走向未来的路径。
那么华为战略部何去何从?以后战略要怎么搞?
01
华为战略体系及战略部
1、华为战略体系
华为完整的战略体系架构如下:
战略与发展委员会(SDC):隶属于常务董事会,由公司高层构成,徐直军常年担任委员会主任,只做重大战略决策,不参与日常事务;
战略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统筹华为公司创新2.0的落地。侧重于5年以上的前沿技术的研究,担负起华为在未来5-10年技术领域的清晰路标,承担起确保华为不迷失方向,不错失机会的重任。通过每年X亿美金投入大学,支持学术界开展基础科学、基础技术等的创新研究。同时,开创颠覆主航道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确保华为主航道可持续竞争力。董事徐文伟担任首任院长,现已卸任。
公司战略部:职能类似大部分公司的战略部,侧重行业业务机会研究和执行管理。部门负责人为公司副总裁级,低于战略研究院。此次任正非撤销的就是此部门。
两大业务管理委员会战略与MKT:ICT 战略与Marketing部和 消费者战略与Marketing部,分别管理2B和2C业务群的战略,支撑两大业务商业成功。
BG/BU/业务单元/产品线的战略与业务发展部:属产品或业务级,为支撑业务单元或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成功,开展战略研究与管理工作。
地区部/代表处的战略与Marketing部:基层组织,基于当地细分市场的洞察,主要做细分市场的精准快速决策。
在上述体系中,战略与发展委员会(SDC)是核心权力机构,战略研究院和公司战略部对其形成支撑,一个负责技术方向,一个负责行业业务方向,二者的分工有点像预研和开发,战略研究院看得更远更前沿,公司战略部比较近,而且更侧重商业机会。相比之下,战略研究院配置更高,很多顶级专家都在战略研究院,而战略部主要是MBA们,他们的主要工作不是提出战略洞见,而是做组织、管理工作,例如战略情报收集分析、战略会议组织、画PPT和执行过程的监控等,换句话说,战略不是战略部的人制订的,他们只是助产士,甚至只是秘书。
而战略研究院的专家们,则真正可以提出战略洞见,成为战略的策源地。但战略研究院并不是顶级专家的唯一聚集地,科学家委员会、科学家咨询委员会和公司咨询委员会也聚集了内外形形色色的专家。这些委员会一般都有秘书处,它们负责把技术专家的意见原汁原味地汇总和汇报给SDC决策,形成最终的战略。总的来说,类似于原本核心权力机构有两个智囊团,现在要撤销一个业务口的,扩大另一个技术口的工作范围,并且还成立了几个秘书处,作为新的智囊团,来管理更为前沿、开放的战略前沿工作。如果按照先进性来排名,秘书处第一,战略研究院第二,战略部末尾。撤销公司战略部,不是整个战略都不要了,只是撤掉一个参谋机构而已。
2、华为战略部的前世今生
华为战略部门也经历了一番演变。早期的华为没有战略部,战略全在任正非的脑子里,他指哪,下面就打哪,不需要思考。任正非的战略也只是一个大方向,诸如“未来通信市场三分天下,华为必有其一”之类的愿景。97年,华为与IBM启动IPD项目后,在研发部下面成立了一个“战略规划办”负责战略,这个“战略”不是公司战略,而是产品战略,它只研究产品方向。由于方法和能力缺失,战略规划办一度被内部人叫做“战略鬼话办”。再之后,IBM和美世指出公司缺少Marketing职能,于是将它和战略合在一起,成立战略与Marketing部门,并导入了优秀方法论,但仍然运作不理想,发挥不出应有的功能。时任欧洲区总裁余承东曾经攻击该部门屁用没有,任正非说:好,那你来当战略与Marketing总裁,把它变得有用。余承东硬着头皮干了两年,发现手机大有可为,于是向任正非请命,后来果然创造了神终端的神话。
不过,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多元,marketing职能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就下放到各BG与地区部,战略与Marketing部门缩编成公司战略部,并在2019年分化出战略研究院,形成目前的格局。
02
华为战略管理的变局
战略部走到今天,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一方面有自身不给力、老掉链子的因素,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在华为战略管理的大变局中,逐渐边缘化,不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战略部老掉链子
华为过去几年过得极为不顺利,国际环境突然变得空前恶劣,直接影响到了国内。晚舟被困,芯片被封,国际市场空前被集中性打压,企业遇到了外部条件变化导致的业绩突变。这种突变完全是不可预见的吗?不完全,至少从特朗普竞选开始就已经是大概率事件,战略部作为前瞻性部门,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导致的严重后果足以成为撤销这个部门的理由。网上有人叫屈了,说战略部只是一个参谋机构,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拿战略部开刀,就像曹操借管粮官王垕的项上人头一样。但是,战略部不是这几年才这样,回顾以往的每次风口,华为都是后发,战略都是后人一步,好在研发太猛,组织能力太强,以至于能后发先至,后来居上。但痛定思痛,战略部的责任还是很大的。一次也许是偶然,次次这样,就说明战略部还真是有问题,也许是能力,也许是机构设置。
2、战略管理变局:深入无尽的前沿
在华为已经屹立世界之巅,挺进无人区的新历史背景下,战略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眼前的苟且,而是诗和远方。华为的技术引领越来越强烈,以往总是强调以客户为中心,近年来以技术为中心的论调越来越多了。任正非曾提及华为公司的战略标准:在距离我们目标二十亿光年的地方,投一颗“芝麻”;距离目标两万公里的地方,投一个“苹果”;距离目标几千公里的地方,投一个“西瓜”;距离目标五公里的地方,我们投“范弗里特弹药量”,扑上去、撕开这个口子,纵向发展,横向扩张,产品就领先世界了。挺进无人区的华为,必须提高战略能见度,仅仅能看到五公里是不行的,必须能看到两万公里,甚至二十亿光年的地方。
科学就是无尽的前沿,只有科学家们才能看得那么远,MBA们是不可能的,等到他们看清楚了,黄花菜都凉了,敌人都摸到眼鼻子底下了。因此,战略洞察的主角,自然就变成了科学家们。任正非强调,必须增强和科学家们的交流,通过网络平台上的全体科学家和专家的交流对撞,秘书处负责引导,归纳,再点火,再归纳。成千上万人的智慧,给公司未来做战略输入。科学家委员会允许“胡说八道”,喇叭口必须大,专家委员会可以“胡说四道”,喇叭口稍微窄一些。层层归纳、验证之后的洞察,就成为战略的输入,前瞻性大大提高。
这些输入信息谁来处理呢?当然是专家委员会秘书处,不可能是战略部。秘书处作为一个开放的、半官方半协会性质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成天与专家们泡在一起,就像运营一个微信群,自然是最先获得科学家们的想法,而且它们不只是简单一个秘书,还要对这些想法进行引导、归纳、再点火,激励思想碰撞,引导真理越辩越明。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技术,也包含行业业务方向的论证,从技术兼容业务很容易,而从业务兼容技术就很难。这些,战略部的MBA们能做到吗?即使让他们进入秘书处,也难以胜任,因为秘书处基本上得是技术专家,才可能和科学家们对话。所以战略部就逐渐边缘化了,第一你无法接触第一手的信息,你也无法加工处理,第二,你的工作被别人顺手兼容了,第三,你不具备战略决策的权限和能力,所以,最终撤销,顺理成章。
也许有人会说,前半段没了,后半段战略的执行管理,不还是得有人做吗?没错,是得有人做,但这是事务性工作,战略研究院顺手就可以兼容了,用不着成立一个部门。而且,当前华为权力下放,计划、预算、资源等都下放给地区部、BG了,留在总部统筹的也没啥了。
03
战略管理因需而变
华为启示我们,战略管理要持续升级,才能发挥出战略应有的价值。战略的前端要打开,形成更大更开放的喇叭口;战略洞察的触角要更加前移,五公里不够,就再前移几千公里;战略的技术含量要增加,不仅仅是MBA课堂那一套;战略要不拘一格,不论商业还是技术,不论内部还是外部,都应该卷进来,不仅仅是少数人的自娱自乐。